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听一位长者说:“夏衍整起人来,跟狼一样。”当然,这是他的个人看法。但我知道,这是长者的切身感受,并非恶意诽谤。  相似文献   

2.
王梦佳 《黄埔》2007,(3):58-60
1947年某日,国立北平艺专的一个考场里,一位惴惴不安的年轻人正接受面试,他的对面坐着徐悲鸿、吴作人、王临乙等几位主考官。 有一位老师说:“这个学生不行,数理化交的都是白卷!”  相似文献   

3.
樊芒  朱建华 《台声》2001,(5):27-29
近日,记者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作品评审的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先生。蔡先生正在和天津炎黄艺术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审。蔡先生风趣而健谈。他对作品的评价几乎一语中的,足见他素养甚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的书画家,孰不知这位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使”原本也是位出色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告诉我,信不信由你,一位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当面把一张十元的人民币烧了,然后又死灰复原。他坚信,人间总有奇迹。 有两位著名的小品演员也学起魔术来了,他们从衣襟里变出条幅,从炮筒里打出另一位演员的几位“太太”……那就笑不笑由你了。 原南昌阀门总厂厂长帅经宁大概也是这么个人。  相似文献   

5.
辛洋 《文明大观》2001,(10):43-43
非凡之绩必有非凡之举。从西方古典管理学到现代管理科学几千年都始终这么认为。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业绩自然是不用说了,而他在管理上也确有“怪术”,比如引进人才,他给你出这样一些题: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估计北京共有多少个加油站?两条不规则的绳子,每条燃烧时间是一小时,如何在45分钟之内将它们全部烧完?对引进人才的考试,不是上面坐一排考官,应试者一人在下面对应,而是一个考生只面对一名考官,“一对一”,讲平等。使用员工,他永远只聘用比实际所需少一点的人,即“N-1”,原因并不是为了减少成本开支。  相似文献   

6.
反反“陪嫁”腐败风纪开和女儿出嫁,陪些嫁妆,这是我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习俗被“引进”到干部升迂调动上来了。笔者曾耳闻目睹不少此类“陪嫁”之事。某单位一位干部因工作需要调到上级机关工作,临行前腆着脸皮对“娘家”的几位领导说:“女儿”要...  相似文献   

7.
近日,记者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作品评审的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先生。蔡先生正在和天津炎黄艺术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审。蔡先生风趣而健谈。他对作品的评价几乎一语中的,足见他素养甚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的书画家,孰不知这位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使”原本也是位出色的“企业家”。 天性中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改变了他人生的道路   蔡建郎先生祖籍福建晋江,祖上六代移居台湾。 1954年,蔡先生出生于台湾彰化县,从小家境贫寒。但父亲对民俗文…  相似文献   

8.
8月27日上午,大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专题询问会会场上气氛紧张而热烈,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考官”是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考生”是市政府领导及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8位常委会委员围绕财政决算中涉及的民生支出重点问题,向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而对面进行了询问,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个个“热点”问题接连提出,应询者一答复,会议进行得既庄蓬、严肃,又紧凑、有序。这是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2012年市本级决算,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交流》2007,(5):42-42
美国一位亿万富豪约翰最近在他的生日派对上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始于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这份礼物来自他的妻子,是一本关于他的自传。捧着这本自传,他无法不深受触动:“那都是关于你的生活,而且都是由那些爱你的人所讲述的。你还能想到其他什么比这更个人的东西吗?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相似文献   

10.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9,(11):31-32
他是一位和世博会有着难解之缘的特殊老人,他是一位海外华人中的杰出社会活动家和商界领袖,他是一位素有“民间大使”之称的美籍华人,他,就是蒋一成,一位致力于促进和发展中美关系,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活动不遗余力的爱国侨领。  相似文献   

11.
捋一捋北京宋庄艺术村的家史。1994年最先扎根的几位资深“村民”.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扛鼎人物。其中,“教父”栗宪庭和“光头”方力钩已然名满天下.但这花名册上少不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此人貌似没前两位流行。怪就怪他缺一生猛雅号,艺术圈里的大佬是这样表扬他的:刘炜一中国当代最有“才情”的画家。  相似文献   

12.
一位区市政局局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周易研究会的理事、副研究员,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能掐会算”的“神人”,每逢局里制定工作计划、对外发包工程、人事调动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事先他都虔诚地“预测”一番,并美其名曰“趋利避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发财梦”,他竟然别出心裁地把这种荒唐的“避险术”用于大肆收受贿赂上。每一次受贿之前他都要进行“预测”,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收受。案发后,他在接受检察机关的审讯时说道:“每一次受贿之前,我都要‘预测’一番,多年来几乎成了习惯。不这…  相似文献   

13.
一位忠于职守的领导者,对他的部属必然要严格要求,这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但是一位善于对部属严格要求的领导者,是不是也应当具备一些“人情味”呢?对这个问题看法也许不完全一致。有的人认为“严要求”与“人情味”不可能一致,甚至是相抵触的。其实是一种误解。领导者对部属严格要求,并  相似文献   

14.
有“为”才有“位”何永胜笔者有位朋友,其貌不扬,但颇能干,上下反映很好。当我问他官不显赫、位不惊人,为何群众威信这么高时,他却十分平淡他说:“有为才有位”,你不扎实干,谁信你这套”。寥寥数语,非常精当。好一个“有为才有位。切实感受,经验之谈。然而现实...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1978年的“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是他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在形成背景、创新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成熟度上又有差异。无论共性还是差异,都映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断裂与矛盾”,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的作出,对于新的理论创新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4,(8):1-1
在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到来的时候,邓小平的故乡是四川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大概已经是不少人所熟知的小常识。邓小平这位他自身不喜欢别人过分关注他的个人作用,不喜欢别人认为他个人“伟大”而却是真正伟大的政治家,他究竟留给了当代的和后代的中国人什么思想的遗产,认真推究起来,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界的浩大工程。尽管我们已经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很多年而且这一理论也早已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是或许任何一个懂得一点点中国社会主义史的人都会认为,邓小平和他的事业与思想的轨迹,都是一本怎样读也读不完的大书(需要说明的是这本大书的…  相似文献   

17.
要“慎独”     
要“慎独”刘保富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其独也”即“慎独”,意思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引用过“慎独”一词,他要求,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  相似文献   

18.
周骏羽 《前进论坛》2011,(12):43-43
大约是1958年秋,毛泽东与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几位元帅,还有徐特立、林伯渠几位老人到上海,吃晚饭时把周谷城也叫了去。周谷城风尘仆仆刚一进屋,毛泽东即拿了一本《新建设》杂志,把周谷城拉到一问小屋里对他说:“你的逻辑论文写的很明确,要继续争鸣下去。”  相似文献   

19.
“占地为王”与“划地而治”诸尚一一位记者,最近从南京返沪,在南京西站订到了车票,并随付了空调费。不料他去南京站(即东站)上车,所持空调费收据却不管用,还得再交一笔空调费。为此,他深有感慨,在报上载文发问;“一张车票须交两次空调费,这是哪家的规定?”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23日上午,列席广东省人代会分组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永忠在审议“两院”报告时,直言司法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其间,他的发言屡次被打断。同组的一名省人大代表打断他的话:“这话可是你说的,不代表我们的意见。”该代表接话说:“这话只有全国人大代表可以说,省人大代表不能说。我们都听不见。”现场另外一位代表随即补了一句:“全国代表也只能在这里说。”那名最初打断李永忠发言的代表后来又一次打断李永忠的话:“这不是我们组的意见,是你个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