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报纸认为中印崛起改变亚洲秩序,国际政治的重心正在从欧洲转向亚洲,这促使美国调整外交,构筑新的亚洲战略。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防务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近来对其防务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日本政治右倾化是防务政策调整的思想基础,而防务政策的调整则是政治右倾化的集中反映。二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和互促的关系。日本在历史上曾多次对邻国发动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战后以来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否认侵略战争历史的逆流。日本的政治和防务政策的走向无疑会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其周边邻国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在新世纪防务政策调整情况分析,指出其对东亚  相似文献   

3.
董武 《新视野》2002,(5):75-77
冷战后日本的动向十分令人关注。一方面是经济的长期低迷,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暴露无遗;另一方面日本的防卫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军事大录,日本军事动向的每一步都会刺激亚洲国家的神经,其防卫政策的任何变化也必然引起各国的关注和警惕。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战后影响和决定日本防卫政策的两安保体制”。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美安保体制”则要求日本协9条是明确日本”、“无核三原则”“日美…  相似文献   

4.
以前,收垃圾叫"拾荒",现在,它叫"静脉经济"。垃圾不仅变成了黄金,还促成了一个"亚洲静脉经济圈",让日本成为亚洲资源回收巨头。现在,从日本到亚洲有九条出口废弃物的路线。这些从日本出口到亚洲各地的资源回收产业,称之为"静脉产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亚洲经济的恢复,欧美的跨国公司再度掀起亚洲投资热.中国应抓住这个机遇,调整引资政策,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  相似文献   

6.
李长久 《新视野》2000,(4):95-98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崛起是这个地区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市场扩大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40年前,亚洲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世界GDP的10%,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25%左右。临近世纪之交,一场金融危机,导致亚洲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回落,“重灾区”的几个国家陷入严重困境。正当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全面否定亚洲发生的巨变和成就时,亚洲经济出人预料又奇迹般地强劲复苏、振兴。新千年伊始,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访问东南亚国家期间预言:“亚洲将再次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亚洲将再次发…  相似文献   

7.
一、“雁行”发展模式的含义 “雁行”一词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后来一些日本学者针对东亚的区域分工和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雁行”发展模式。“雁行”发展模式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由于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的。二战以后,日本率先发展了经济,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日本逐渐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日本由于经济发达,充当了“雁首”,次发达的亚洲“四小龙”则是“雁翼”,东盟国家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则被看成是“雁尾”。  相似文献   

8.
以1997年7月2日泰铢大幅度贬值为引发点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的东亚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基于此,世人开始对“亚洲模式”能否再创辉煌表示关注。“亚洲模式”是战后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独创的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经济发展步入了中、低速增长阶段。特别是1985年秋以来,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本输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曾于1983年至1986年期何在日本专修经济问题,本文就日本经济的某些特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并飞速发展。1965年,日本正式向国际展览局申请举办1970年犬阪世博会。1966年,大阪获准成为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0,(7)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1999年11月4日期载文“亚洲的大考验”认为,尽管亚洲长期的形势是光明的,但是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却很难衡量。2000年如同1999年上半年一样,亚洲经济的重振依然不确定,因为这个地区必须扫清一些障碍才能使经济的复苏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些障碍包括:中国能否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日本经济能否复苏;亚洲的消费者能否找回信心等。同时,在亚洲还存在着新的障碍,如美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是否将慢下来,美国的经济是否将出现金融危机。美元或是股票市场战是二者都发生危机,这些都将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不好的变化。就…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的四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曾经两次成功地顶住了亚洲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逆流而上,其卓越的经济表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被国外媒体称赞为“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我国在此之前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实现“软着陆”的财税、金融、外贸、外汇改革,提前做好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准备,因此在危机爆发后成为亚洲经济的中流砥柱。第二次是2000年以来,面对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  相似文献   

13.
正4月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文章说,如今,中国在很多领域进步飞速,直逼美国,令美国颇有压力感。这与日本曾经经历过的情形非常相似。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在被迫与美国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在短时间内迅速升值。这种剧烈变化也对日本的市场、产业、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中  相似文献   

14.
亚洲金融危机产生连锁反应,日本经济全面恶化,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拉丁美洲经济受到冲击,美国、欧洲股市大起大落。1998年的世界政治,笼罩在世界经济动荡起伏的影响之下。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必然给世纪末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一、亚洲金融危机拨乱东亚政治棋盘,也使南亚的经济增长率第一次超过东亚自1997年7月起,世界经济的艳阳天浮来一袭阴影。起自泰国的货币危机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到韩国和马来西亚,接着在印度尼西亚登陆。所到之处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公司倒闭,国民财富顷刻间丧失大半。曾被誉为“亚洲雄风”的东亚…  相似文献   

15.
日前,日本自由撰稿人高桥在《亚洲时报》发表的题为《日本将成为远东的英国》的文章,引起了各方关注。文中写道,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最亲密盟友,而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最亲密盟友,近期美日军事合作明显升温,这标志着美国正在把日本变成“远东的英国”。那么,美日关系能否成为美英那样的关系?日本能否成为“亚洲的英国”?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成为净债务国以来,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争论不休.亚洲新兴经济体受益于美国的需求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而美国受益于这些国家提供的廉价产品保持了长期的低通胀率.但这个看似存在合理的现象是极其不稳定的,有必要进行调整.同时,美国的低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亚洲国家的高储蓄率只是现象并非原因,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在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和目前国际分工体系下美国对全球管理的不善.因此,有必要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和国内政策两方面进行调整,来确保全球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灿荣  戴维来 《党建》2012,(6):60-63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调、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也是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政策。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开始着手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要“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以及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悍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企图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颠覆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这是对中国和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肆意践踏。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策划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是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的14名罪大恶极的历史罪人,手上沾满受害国人民的鲜血。他们是法西斯,是亚洲的"纳粹"。让我们铭记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以及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悍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企图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颠覆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这是对中国和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肆意践踏。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策划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是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的14名罪大恶极的历史罪人,手上沾满受害国人民的鲜血。他们是法西斯,是亚洲的"纳粹"。让我们铭记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战火已休,但硝烟未尽。受其影响,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包括日本的日元在内,相继大幅度贬值,我国人民币也一直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尽管我国政府一再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而且从目前国内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储备规模等方面来看,人民币稳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运行中没有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呢?中国向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60%,亚洲经济的萧条对我国是一个沉重打击,再加上我国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国有银行呆帐过高,经济增长趋缓,社会总需求回升乏力,所有这一切都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换言之,我国引发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是存在的。本文旨在对我国引发金融风险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