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永通 《政府法制》2010,(14):16-17
毛泽东:读书最没有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相似文献   

2.
祝茜 《法庭内外》2010,(8):62-62
继《潜伏》之后,一部红色经典谍战剧《延安锄奸》不久前现身荧屏。而发生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场官司将《延安锄奸》的一位主人公引入公众视野。官司缘起于报告文学《枪杆子1949》一书,书中有着寥寥一句表述:"公安局副局长陈博是特务。"书中的陈博在现实中叫"陈泊"。  相似文献   

3.
朱珠 《江淮法治》2012,(6):38-38
美国:在美国,审讯犯人时,警察喜欢使用"诚实剂"和"测谎器"。"诚实剂"是一种注射液,能使犯罪嫌疑人的意识进入一种假眠状态,但不影响其下意识活动。这样,犯罪嫌疑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供出知道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编辑完本期《母告子,让他"常回家看看"》一文,我忽然想起了王阿姨,一位与该文主人公张春芳一样,为了精神赡养将三个子女告上法庭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蔡顺国 《检察风云》2014,(15):72-73
喜欢看美剧的观众对"电子手铐"一定不陌生,手腕上戴着一条电子手环的假释犯,一旦在假释期间有不轨行为,假释官就会循着电子手环发出的信号从天而降,把他们重新关进高墙里。随着社区矫正的推进和深入发展,如何加强对社区服刑矫正人员违规违法行为的预防和行踪的掌控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如今,这种利用电子手铐对非监禁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远程监管的手段也开始在上海检察机关得到应用,浦东新区检察院已对三名涉罪未成年人实施佩戴电子脚环的非监禁监管方式。试行一年来,电子脚环被证明为一种可以有效挽救罪行较轻的涉罪未成年人的新型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总统看什么书不是个人的事,而是表明他最近在关注什么,脑子里面在想什么,美国总统床头的书总是令人兴趣盎然:艾森豪威尔喜欢赞恩·格雷的西部小说;肯尼迪喜欢看<猪湾惨败的发动者>,公开声明自己是007的崇拜者;克林顿则热心于沃特·莫斯利的罪案小说,莫斯利有一半黑人、一半犹太人的血统,却是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主义分子;里根喜爱的是汤姆·克兰西的冷战惊险小说;小布什就更别说了,<圣经>对他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来没有哪位总统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像布什这样强调宗教.  相似文献   

7.
辛凌  熊艳萍 《检察风云》2014,(20):68-69
坐在笔者眼前的代保军,缄默、持重,不苟言笑。问一句,答一句,惜字如金,却句句切中要害。在了解了他不俗的"战斗"业绩后,再透过他不怒自威的职业面孔和强大的个人气场,不难想象为什么有些犯罪嫌疑人面对他会陷入自乱阵脚、自我崩溃的"洼地"情绪。因为他如炬的目光,即使隔着厚厚的眼镜片,也抵挡不住其直射的威严。  相似文献   

8.
1桑代克不喜欢读报。他对那些杂七杂八的内容不屑一顾,认为报纸上充斥的互不相干的信息,最容易打乱人们连贯思维的习惯。"最为重要的,"他有一次对我说,"要始终沿着一条思路走下去,直到把它搞清楚。而非如喜欢读报的人一样,每条信息都是一带而过。不过,订份报纸也无大碍,你不去看它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2,(29):28-28
胡适很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少时就喜欢买书、读书,后来又藏书、写书、校书、编书,可谓一生以书为伍、以书为友。胡适自称“用书家”,视读书为毕生之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晚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0.
墨白  小柳 《法庭内外》2011,(4):43-46
洪峰曾和作家韩寒一起被称为"中国教育制度的外逃者"。他瞒着父母从大连海事大学退学,原因很简单,不喜欢所学的专业。随后,他走遍了大江南北,还创办了中国退学网,劝几百名退学的学子返回校园……  相似文献   

11.
最近,儿子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国内的、国外的,没事的时候,总喜炊翻翻.不过,时间一长,就不愿意看了,他说原来名人的成功,都是贵人相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杨柳 《检察风云》2010,(16):32-33
关键词一:领头羊 今年38岁的戴建军是沈海高速沪浙检查站的站长。他有着一张黝黑的面孔,一看就是一个"露天工作者"。但从他那不大的双眼中射出的目光却十分锐利,给人有种"穿透感"。自从1994年8月从警以来,他已经在公安道口检查站整整坚守了16年,翻开他的履历,可谓"功勋卓著":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获分局嘉奖、3次被分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3.
罗国振  王莹 《检察风云》2014,(20):12-13
"读史可以明智。"二十四史不仅是一部贪污史,更是一部与贪污腐败斗争的廉政建设史。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都在治理官吏贪污腐败方面给予了重视和努力,即便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也不例外。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写道:“历史学家倡言一部二十四史是相砍史,但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则又实是一部贪污史。”  相似文献   

14.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警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就是现场抓捕坏人。犯罪发生的那一刻,秒表就开始滴答作响,每过一分钟,嫌疑人就会离现场越远。逃跑途中罪犯更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我比较喜欢追捕。这是一场奇怪的比赛,你看不见对手,但你知道他在和你对抗。20多年的警务工作,我总结出一些经验。在特定案件中,嫌疑人逃窜,喜欢跳过围栏。跳围栏表明他是狗急跳墙,他会选择下坡路,通常会右转,除非在街道的左侧才会左转,因为他想尽快逃离警察的视线。如果可以的话,会脱掉外衣。他会跑向熟悉的区域,更喜欢黑暗的空间。他会跑到筋疲力尽,然后躲起来。  相似文献   

16.
信任     
卢贤傲 《江淮法治》2010,(19):59-59
在所有的水果当中,苹果是我最喜欢的。这天午后,我到距家600米远的一个邮政储蓄所取稿酬,拿到一张20元的纸币,正巧走到一处丁字路口,见一个脸上带着稚气的小男孩,守候在一辆三轮车旁。车上装的,正是我喜欢吃的苹果。"苹果多少钱一斤?"我随口问道。"4块钱一斤。"小男孩回答。看上去,他不超过14岁。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读书,每每遇到好书,总是看后收藏起来。过段时间后.又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在自己收藏起来的所谓好书中淘书看,其乐无穷也,从中能感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这个“云”字,也喜欢看云,有时候在飞机上看一朵朵的云在大自然的宇宙中,会想到逝去的亲人,想象着他们会不会是其中一片云。——林青霞  相似文献   

19.
幽默的分量     
一次长途旅行,乘坐空调大巴。途中,一位小伙子把大巴车拦住,一口气往车上搬了十多个纸箱,一看就知道是做生意办货的。小伙子搬完箱子,大汗淋漓。车继续行驶时,他身边座位上一个中年妇女说话了:"大兄弟,你不觉得硌脚吗?"小伙子这才发现,自己一直踩在人家脚上呢。他立刻挪开脚,笑道:"嘿嘿,我还以为这车上铺地毯了呢。""哟,瞧这话,你们家地毯是肉做的啊?"  相似文献   

20.
薛田 《政府法制》2011,(18):38-39
在高志凯眼中,邓小平"就像个预言家"。他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但一旦自己开口,"一看就是20年,一谈就是50年,一展望就是70年,一憧憬就是100年"。而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也令高志凯印象颇深——"留有后手"、"要对付不要应付"……张维为离开外交部已经20余年,曾是外交部翻译室第三代"翻译国家队"成员,只要回忆起曾经陪同过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