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驹 《法制与社会》2013,(32):210-210,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文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庭教育是贯彻上述方针和原则的重要载体,是寓教于审的重要方式。但审判实践中发现,法庭教育机制在教育理念、有关立法、教育主体、教育程序、教育内容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和不足,导致法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本论文从少年刑事审判实践的视角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法庭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并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教育主体、设置弹性程序、细化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完善该项制度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1213,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该院2010系列审判白皮书,内容包括2010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8—2010未成年人犯罪审判白皮书、2005-2010金融犯罪审判白皮书、2010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审判白皮书、2010房地产审判白皮书、  相似文献   

3.
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设立第一个合议庭模式的少年法庭以来,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在我国开始成为一项专门的审判工作,人民法院从此踏上了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制度艰难而执着的探索之路。22年来,经过初创试点、推广普及、逐步规范、不断提高的历程,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在预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结出了硕果。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成就喜人在22年里,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从零起步,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构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自下而上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构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樾 《法制与社会》2012,(36):122-123
自我国适用圆桌审判模式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来,各地的少年法庭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功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仍未制定完善的未成年人审判规则,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不妥的情形,这对圆桌审判模式的合理、合法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困境.本文将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提出参考意见,从而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圆桌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嘉 《法制与社会》2013,(20):255-256
司法实践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判组织、审判程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如在审判组织上,大多数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审判组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在审判程序上,各地法院普遍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类新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模式,比如近年来实践中就有越来越多的法院开始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但在我看来,当下包括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广泛实践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只是给传统的一些习惯做法贴上了"标签"而已。正是基于这样的印象,本文将考察当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中被称作"恢复性司法"模式重在揭示这一模式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继续呈增长趋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需求也日益突出,社会各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呼声不断高涨,国际社会对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张立勇、宋玉兰等代表不约而同地建议尽快设立少年法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犯罪形势不容乐观。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智力化犯罪不断增加,社会危害性逐年加大。流动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社区闲散青少年、离异和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特殊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群体。网络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残缺和家庭教育缺位,多种因素交织叠加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审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法律人更是责无旁贷。自1984年创建全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到如今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2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已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高建锋 《内蒙古检察》2007,(6):61-62,65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检察机关在刑检部门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办案组,由专人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实践中初步把惩罚与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有机结合起来;90年代后期.不少基层检察院相继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科.与法院少年审判机构相对应,通过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法、情、理的合力教育,强化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华斌  余俊 《中国审判》2014,(12):38-38
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福建高院党组历来高度重视,马新岚院长更是多次强调,少年审判工作是一项无论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月,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审判庭,开启了怀柔法院未成年人审判的新篇章。未成年人审判庭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让每一个未成年人远离犯罪,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在爱的蓝天下健康绽放"的工作目标。通过在未成年人审判中念好"防"、"纺"、"访"三字经、织就了未成年保护的"高压预警网"、"多方联动网"、"司法温情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引入专业司法社工为例,考量了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引入专业司法社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犯由于其在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的不足,适用与成年人一致的普通审判程序的矫正效果不佳。对未成年人犯的审理,要在审判机构、审判方式及审判人员的选择上予以关照,建立适应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犯罪的司法救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兰  魏丽  吕娜 《河北法学》2004,22(8):44-47
未成年犯罪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于成年人,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保护性法律制度,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鉴于目前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没有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实体法和程序法,需要各级司法机关进一步探索完善未成年犯罪的司法救济体系,比如少年法庭体系,暂缓起诉制度,改变刑事单一化的现状,突破审判单一化的局限,重新确定法官评价体系及法官职能摈弃指定管辖的做法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已经进行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大都集中在审判前或审判阶段,触及到审判后环节的改革太少且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在减少和遏制未成年人再犯罪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使曾罪错的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原则的探讨吴在存我国刑法第14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则。在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就从宽处罚原则的适用及有关法律问题谈些浅见,以供研...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国的实践──纪念我国少年法庭诞生十周年康均心未成年人犯罪是困绕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减少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长趋势,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完整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是实现这种理想的必由之路。1984年底,...  相似文献   

18.
新规     
最高法发布意见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为少年法庭配备专门的员额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要选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负责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采取措施保持未成年人审判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作为全国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试点单位于2006年12月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少年综合审判庭的成立,改变了以往少年审判庭单独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模式,将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也纳入少年审判庭审理案件范围。同时,少年审判庭除了承担司法审判职能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开展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延伸性工作。受理案件范围和职能定位的变化对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结合试点工作实际,从多方面全力打造符合少年审判要求的复合型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音符。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伟业。我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为全省未成年人开辟了一块温馨的园地,一片希望的沃土,为全省法院审判工作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