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资本研究沿着关系效用的逻辑发展,只关注其经济性,而遮蔽其社会性,这违背了布迪厄提出资本理论以破解结构与能动二元对立的初衷。资本是结构和能动视角的双重蓄能,社会资本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更是人与群的互动问题,社会资本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个体层次的关系资本,而是源于占据了一个熟识关系制度化的社会网络,其网络身份让个人可以借用集体共有的资本和信用。社会网络的社会性即在于网络整体的不可化约性,网络整合人,人也同时占据网络。徐福敦另立门户的例子具体阐释了社会资本如何在道德化、制度化和总体化的过程中进行积累即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公信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介绍了政府公信力内涵及评价标准,并试图以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来分析政府公信力建设,认为应通过正式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创新相统一,进一步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大力发展第三部门,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等途径构建社会资本,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肖金明 《中国司法》2007,(12):65-68
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狱所教育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相衔接为内涵,创新性地实施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服刑在教人员教育改造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对接,促进了狱所矫治与社会回归的相互衔接,在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立足于一体化工程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实践,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发展趋势、贯彻统一政府理念、政府权力人文倾向等视角,对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实践进行理论分析,探求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的原理、逻辑与效应,对完善和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公司资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表明,公司资本制度的立法理念与具体资本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通过对公司资本制度的立法理念与具体资本制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可得知,正当有效且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资本制度安排必然是公平、安全、自由与效率和社会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有机统一。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立法理念,更新观念,并最终以此推动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全面变革、发展与推行应当立足本土国情以"兼顾协调"的立场和态度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唐腾凤 《法制与社会》2010,(30):212-213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而体现在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公民间的信任、互惠和合作等维度上的社会资本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着重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如何培育社会资本,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合同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基石,它同个体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个体间的相互依赖和社会交换要求保险合同的当事人遵守最大诚信原则,同时这一原则也关系到个体的社会信任心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是民间金融存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了民间金融的活跃度。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及中国特有的信任方式分析民间标会风险,发现民间标会的风险度与社会资本强度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信任度相关,传统的以小型、短期和封闭的网状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民间标会呈现低风险性。但这一传统面临现代社会货币经济的挑战,投机活动拓展了标会成员关系的扩展,大大增大其风险度。因此,政府对于民间标会应该根据其形式分类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监狱的508名男性服刑人员的希望特质、社会适应及人际信任现状进行研究,并将希望划分为出监前的希望、出监时的希望及出监后的希望三个维度,将社会适应划分为回归社会前准备、遵守规则、人际适应及工作适应四个维度,探讨希望在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重新犯罪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一是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希望呈显著的负相关;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社会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服刑人员希望与社会适应相关不显著。二是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维度在人际信任与工作适应维度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维度在人际信任与人际适应维度的关系间同样起部分中介作用。三是重新犯罪在服刑人员出监前的希望与工作适应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行政规则的规范和信任资本的积累是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基础,行政规则的运作会影响信任资本的发展,而信任资本的状况也会影响行政规则的效力。行政潜规则的存在会弱化显规则的效力,削弱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必须完善行政规则体系,提升信任资本,通过行政规则和信任资本的良性互动循环增进地方合作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对社会资本、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2000年的截面数据,实证检验各地区信任指数对地区工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区的信任指数对地区工业集聚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社会资本通过加速工业的集聚的方式,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也进一步表明,我国地区间在社会资本水平上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比较流行的概念,由于难以量化,西方理论界对社会资本的含义、来源以及表现形式都存在许多争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之间的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对政府绩效和公共政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理论经历了由社会学的单一学科到涵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的多学科综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同论作为群体间行为的解释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当某一群体在认知、情感上产生对所属群体身份不承认或疏离和自卑时便产生了社会认同威胁.为应对威胁和困境,社会认同管理策略旨在通过不同的策略手段以期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提高个体和群体自尊.社会认同复杂性与管理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国转型期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共生,消减个体认同的困境,促进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入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薛艳霞  杨超 《法制与社会》2012,(31):212-213
社会资本是当前学术界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社会资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社会资本在农村发挥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借鉴前人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信任、互惠、合作的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发现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对政府信任的讨论非常之多,却回避了政府对公众的信任,但信任是相互的,在缺乏政府对公众信任的情况下谈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不恰当的。论文提出政府对于公众的信任这一命题,并认为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是公众参与的桥梁。论文构建了"三维度影响因素-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的结构模型,试图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维度(七种因素)解释政府对公众信任的影响因子,并进一步探究政府对公众信任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层面,信任倾向与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显著正相关;组织层面,官僚型组织特征则与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显著负相关;社会层面,社会评价与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显著正相关;政府对公众的信任在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与政府支持公众参与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论文重新定义社会互信,深化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解释力度,在全球性公民对政府信任衰退背景下探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王珏 《犯罪研究》2010,(3):33-39
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以苏州工业园区农民工犯罪问题为蓝本,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纽带断裂、社会结构解体、公民参与不够、社会信任不足等导致的社会资本缺失,是引发农民工犯罪现状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因素。强化农民工与社会的纽带、稳定社会结构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社会控制能力、减少和预防农民工犯罪的合理取向。  相似文献   

16.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比,法治社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成熟.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中,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一脉相承的逻辑中,寻求法治社会的构成体系和基本路径,从而在学术上拓展社会法学、公法学和整个法学理论及学科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的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7.
屈先蓉 《法制与社会》2012,(13):151-152
在总体性社会分化的背景下,社会具有双重内涵,这是社会建设的逻辑起点。在准确把握社会双重内涵的基础上,从实体和关系两个层面提出对社会建设核心内涵的理解。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是指发展社会事业以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8.
谢楠  施小明 《法制与社会》2014,(12):159-160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简化机制,信任之于社会就像阳光之于人类,是社会各个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的最基本条件。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越高,越能促进社会有机体各项功能的发挥,越能刺激和谐因素的产生,保持社会的稳定。从中西方的语体环境下分析信任的内涵,从内涵的梳理和界定中把握信任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建立并维护信任关系、增加信任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彤 《法制与社会》2013,(35):215-216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过快的建设新农村,导致农村传统社会资本出现弱化甚至缺失的迹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推进的重要因素,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团结、合作、信任为特征的社会资本。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缺失迹象,会羁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提出农村社会资本的重构要对传统的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建议。发挥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及在传统的社会资本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现代社会资本可行性分析,以此增进农村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信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则是医患信任的重要维度之一。本研究使用"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JSNET2014、JSNET2016)追踪数据,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从理性选择与地位资源、关系社会资本、社会文化、传播—涵化四种视角,探讨了影响城市居民医院信任的因素。研究发现:(1)收入不会造成个体医院信任的差异,但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的医院信任水平呈正向影响;(2)找关系就医会显著降低居民的医院信任程度;(3)良好的信任文化氛围、公正平等的社会制度有助于提升医院信任;(4)媒介使用偏好与医院信任不存在明显联系。总的来说:个体应对未知风险的综合能力,对宏观制度与组织原则的可靠性感知是影响城市居民医院信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