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谦 《法制与社会》2013,(9):228-229
现代性财富问题在当代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亟需一种科学的财富观作为先导。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财富观蕴含着十分丰富而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正是在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中,财富本真的主体性回归及财富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其中得以洞明,我们能够看到其所开示的真正财富的意义视界。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即将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理论脉象》一书,梳理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从萌芽到形成阶段的历史进程,把马克思、恩格斯从新理性主义法律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演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论脉络清晰地揭示出来。该书所针对的这一理论衍生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发展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3.
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曾经定义:亚腐败是这么一种现象,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定不了罪"、"找不到责任人"的亚腐败在某些领域已被司空见惯,吃喝风、奢侈浪费风更是比比皆是,它所表现出的观念腐败和过程腐败,让社会肌体出现了某种"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4.
酒店和婚庆公司之间的"特别约定"属于一种垄断性质的协议,这种协议是法律所禁止的。当消费者遇到这种"强迫消费"的时候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成为科学的根本条件。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达到对于法的本质和规律科学认识的桥梁或渡船。没有这一桥梁或者渡船,就无法达到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真理的彼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反过来又成为人们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所…  相似文献   

6.
"集体肖像权"的概念因"信禾公司侵犯三军仪仗队整体肖像利益"一案被提了出来,但对集体肖像权的存在、内涵和外延存在争议,"集体肖像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集体肖像权作为"特定意义的集体所享有的肖像权"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肖像权,仅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此特定意义的集体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对此有学者已做出界定,这种意义的集体是对传统肖像权主体理论的一种突破。"集体"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也应承认不具有归属性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基于整体肖像利益共有一个肖像权,作为广义上的"集体肖像权"。承认集体肖像权并不绝对排斥个人肖像权,其有独特的冲突调和渠道,而且保护了各成员的个体肖像权。  相似文献   

7.
周文 《中国司法》2011,(5):91-93
与普法一样,法治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通俗地说,法治是"依法而治",是一种社会强制性规范;文化是"以文化之",其本质是"人化",具有"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的含义。因此。二者相融而成的法治文化,则具有了引导人心向善的社会规范理念和法治文明精神,其直接意义是使法律能够转化为社会所遵崇和信守的一种文明理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王艳  姚兆余 《法制与社会》2011,(10):172-173
"全职太太"是近年来我国家庭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作为一个群体,"全职太太"正逐步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城市"全职太太"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探讨"全职太太"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生存状况,对"全职太太"这一群体进行有关社会学的研究,通过她们的主观感受及所叙述的内容,能够真实反应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和"欲"可以被分别用来对应罪过理论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知"和"欲"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知欲构造"可以用来对罪过形式重新进行分类,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将不属于罪过形式的一种。用"知欲构造"对罪过形式所作出的重新分类将有助于在刑法立法上适度紧缩犯罪圈和刑法司法上实现刑法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给革命提供一剂良药。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当代的国情。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是对人类存在的法律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抽象。它客观地反映了法律的本质,作用、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是我们具体认识各种法律现象的正确方法论。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理论,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只从历史的剖面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三个理论层次。一、法律利益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第一理论层次马克思认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  相似文献   

12.
王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0,(36):291-291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一种名为"开心农场"的游戏,可谓是风靡全国,这种游戏迅速进入各种办公室、迷倒很多"上班族",以此在网络上激起很大反响。本文就身边所见所闻,简单的运用哲学中个人的价值观点,浅析"偷菜"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及对人的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勃兴,现阶段社会矛盾表现得复杂多样。而我国民主法制尚在建设中,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尚不够强、法律素质尚不够高,部分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所以涉诉信访问题是当前因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矛盾凸显所衍生出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论商标权的性质李友根Ⅰ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中被统称为商标权,然而商标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哪些,理论界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看法;1."集合权"说此说认为"商标权就是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  相似文献   

15.
刑法中存在普遍的"有意将不同者等同视之"的"法律拟制"现象,这种"以假为真"的作法并不必然与刑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有可能是在坚持刑法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的一种刑事立法层面上的有效方式。所以,对刑法中拟制现象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刑法的拟制性规定",而应该以"法律拟制"本身所代表的标准来审视刑法中的拟制现象。  相似文献   

16.
自然境遇不同,所衍生的法文化亦不相同。中华法文化坚信良好的秩序应由"礼"加以维持,葡萄牙法文化则崇尚私权保护以构建稳定的秩序。差异巨大的两种法文化,在16世纪中期初汇于"华夷交涉"的澳门,却未产生激烈的冲突,更未融合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其直接原因是明清政府"建城、设官、自治"的治澳之策确实起到文化隔离、防御之效果,而深层次原因是具丰富"仁爱"底蕴的中华法文化以其宽广之胸怀包容着葡人的风俗习惯与行事准则。  相似文献   

17.
沃尔泽认为,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设置"所演绎出的"正义二原则"只是一种实现通常之"简单平等"的分配正义原则,无法解决由诸多领域所构成之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因而基于对西方世界分配现状的观察及其人性观,沃尔泽提出了"复合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事实上,只有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才能有效实现社会的分配正义。因此,沃尔泽的分配正义理论实际上只是深刻理解罗尔斯"正义二原则"的"过渡理论"或"中介",而不是对后者的根本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抢婚"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中独特的"抢婚"规则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抢婚"方式建立的家庭离婚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另一方面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思维意识却没有相应转变,这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冲突: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所理解的"国家法"与苗族村寨群众在改变了原有的婚姻习惯法传统规则后所引起的"特殊冲突",这成为基层司法实践中的新"困惑"。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在当下社会所遭遇的困境已是有目共睹,作为一种公民权利的救济方式,行政复议处于信访与行政诉讼的双重夹击之下,"生存空间"日趋狭窄。《行政复议法》"内部监督"的功能定位和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偏差,导致了行政复议制度在现实中公正性与公信力的缺失。行政复议的理想价值取向应在于"效率"与"公正"之间,制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两种基本价值。现行制度过于偏重"效率"取向,忽视"公正"追求,使得其急需以"有限独立化"为方向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20.
刘刚 《行政与法》2010,(1):108-112
强奸罪是一种古老的"伦理犯罪"。在强奸罪的量刑上,必须虑及伦理所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做到"法中有情"。对于乱伦强奸,不应认定为"情节恶劣"而适用加重的法定刑,但可以作为酌定情节予以从重处罚。强奸的行为对象为前妻的事实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酌定情节。妻子可以成为强奸罪的行为对象,但必须严格其成立条件,并在量刑上与一般的强奸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