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能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与能源相关的全球性问题日显突出,中国能源外交的作用逐步上升,不仅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能源安全环境,也为维护利益相关地区、乃至全球的能源安全、能源合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面对能源安全领域的挑战,包括能源结构单一、自给率低、效率进步缓慢和环境问题凸显,东盟五国政府通过能源三大法律政策实施、能源效率奖励机制创新以及区域能源合作网构建等政策保障制度来应对能源安全危机。相似的能源现状为借鉴东盟五国经验奠定了基础。中国应出台和完善保障性能源安全政策,创新能源效率奖励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是在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推动实施的,同时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实施主体单一、商业性战略思维的转向、承担压力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实施这一战略对实现我国能源多元化、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以及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也体现了中国对外部能源市场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如何平衡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利弊,化解中国能源安全所遇的风险,也是对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能源局势的急剧变化,中国能源对外依赖度与日俱增,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要切实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确保未来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必须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在国内,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加强自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战略储备,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提倡环保生活概念。在国际,要构建多元化能源通道、丰富走出去能源投资战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强对我海外战略利益的保护手段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安全体系是世界能源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的能源保障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制约,因此调整中国海外能源战略迫在眉睫;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调整必须以"多元化"为核心,主要包括维护能源战略通道的安全和长远规划海外能源供给基地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既有能源的消费大国中国、日本、韩国,又有能源的生产大国俄罗斯。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形势复杂。许多地区安全的焦点问题也都与能源安全问题有关。目前,东北亚国家的对外能源战略既有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在东北亚形成了以俄罗斯为能源供给方、多个双边能源合作相互竞争的格局。同时,各国的国内能源战略近年来也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存在许多互补性,三国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关系不仅为三边能源合作打下基础,也需要以此作为深化三边关系的突破口。中印俄在能源领域合作,有利于三国共同的能源安全,而不是把一国的能源安全建立在另一国能源不安全的基础上。因此三国应在已有的双边能源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三边合作。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一些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能源储量集中于战略空白区、能源需求的集中、能源资源密集型国家去稳定化、不可抗力、能源运输阻塞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资源民族主义和气候变化。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安全议题外,中国能源安全还有其特殊性,化石能源峰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过快,不仅制约了化石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进口依赖度将不可逆转;从全球化时代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来看,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下,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归根结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下,重构能源消费体系对于解决上述所有安全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能源地位的重要性使海湾地区成为全球有关各方能源争夺的热点乃至能源外交的中心.能源安全与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的稳定有重大关联.近年来,海湾地区政治的变异因素已构成对海湾石油供应和国际能源安全的严重挑战.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开始强调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待确保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以争取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安全格局中最大可能地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