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刍议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徐守榜在年初的安徽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安徽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任务。回良玉省长在今年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把合肥建设好,按照"大、快、美、强"的要求,尽快把合肥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省委省政府的这一战略...  相似文献   

2.
悠悠环路情     
悠悠环路情魏毅合肥市一环路建设系列报道之一引子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在汉代即为"全国18个大城市之一"。──转引自《合肥城市建设志》概述"安徽需要大城市,目前首先要把合肥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摘自回良玉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一、决策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合肥市到21世纪初期基本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对合肥市域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合肥市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和市区,土地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巢湖水面积232...  相似文献   

4.
结合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合肥园林事业尤传楷尽快把合肥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已成为安徽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日程。园林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形成城市风貌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对外...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二环路建设拉开序幕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合肥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决策,构筑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合肥市又一重大市政骨干工程二环路建设已于日前拉开序幕。二环路全长约40公里,共有当涂路、东流路、环湖东路、砀山路、双七路等道路和南淝河大桥、合九铁...  相似文献   

6.
合肥,迈向现代化大城市本刊记者魏毅合肥市代市长马元飞在近日召开的城市建设工作调研会议上宣布,合肥市本届政府任期主要目标是:动员全市人民,为把合肥市建设成为"大快美强"的现代化大城市而奋斗。马元飞代市长是在经过对合肥市环保、土地、公交、煤气、自来水、污...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专题节目《再说长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沿江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合肥市被作为沿江“科技城”进行了专题报道。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已把我市经济建设从多层次、多领域融入了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大潮之中。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能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全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更得益于由沿海、沿江向内陆辐射的改革浪潮的推动。为顺应历史潮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我市在1993年初适时提出了“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要把合肥建成著名的科教城、园林城、家电城;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上海经济区乃至长江经济带以科技为先导的重要加工工业基地;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大城市。1995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尽快把合肥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决策。去年12月,中共合肥市委在《关于制定合肥  相似文献   

8.
原野情趣 山林韵味──建设中的合肥野生动物园陈树明为适应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提高动物展出品位。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经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合肥野生动物园建设已开始起步。金秋十月.笔者郊游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合肥野生动物园,所见所闻.令人欣喜、振...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合肥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人们的安居乐业,城市现代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合肥的发展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合肥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城市,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实施可持续发展。在合肥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战略中,城市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两个重要内容。合肥市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抓住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机遇加快合肥城市建设步伐合肥市建委编者按在95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的表彰名单上,安徽省格外引人注目,共有七个地、市赫然荣登金榜获得了十一项荣誉.消息传开,全省城建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无不为之而感到振奋和自豪。回顾"八五",安徽城建行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是合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的几年,也是市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较大的几年.  相似文献   

12.
郑凌云 《西部社会》2002,(5):11-12,36
人才高地和产权洼地:实施以大都市的扩展和县城的提升为核心的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1.通过建立人才高地,扩展大都市,解决城镇发展二元畸形结构问题。我国西部地区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极是少数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明都已相当高的省会特大城市、大城市;另一极是大量仍处于传统农耕社会的荒漠、农村、少数民族村镇。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实行二元城镇化战略,逐步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城市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大城市,推进西部城市化;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县城,推进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超大城市是中国特色的全新共同体形式,它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公共事务、公共舆论三个方面呈现了超前意义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得超大城市治理获得了超越地方性的意义,无论是在国家统治逻辑转型的意义上还是在执政逻辑转型的意义上,超大城市治理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的新时代前沿。作为国家治理前沿的超大城市治理,必须聚焦于超大城市的公共权力体系现代化建设、超大城市的公共政策供给体系现代化建设和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大都市到小县城:80后农民工返乡的一个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80后农民进县城买房这一现象出发,发现了以县城为关键环节,大城市(群)/县城、乡村相互协调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乡村社会要保持稳定,为外出农民提供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和补给线;在大城市(群)这一头,要积极维护农民工的权利;县城则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房地产市场,鼓励农民进城定居。80后农民进县城修正了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提供了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和具体路径,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并可以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城市管理敬告合肥市民书市民同志们: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市人民正在"抓住机遇,深化化改革,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但是,当前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脏、乱、差",与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相称。市委、市政府决心以加强城市管理为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今后二十年要把万州建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这是当今万州的时代主题。组织工作如何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主题,我认为,必须努力增强“三种意识”,提供“三个保证”,创新“三种机制”,始终坚持把“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在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大局意识。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因此,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围绕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一定要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在加快推进万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这个全区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  相似文献   

17.
一切为了孩子———山东省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纪实席淑君无论是在济南、青岛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广饶、邹城这样的小县城,儿童活动阵地在当地几乎妇孺皆知。这不单是因为它们坐落在黄金地带或风景区,更是由于它们面向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儿...  相似文献   

18.
浅论安徽城镇化与城市化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我省“十五”四大战略之一,我省的“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积极发展县城和中心建制镇的思路。无疑,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城市经济,因为城市中聚集了绝对份额的人口和绝对份额的经济总量,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但对安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的省份来说,如何建立一个城市和城  相似文献   

19.
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越来越大,带来的城市病也越来越严重。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重点发展县域经济,我很赞成“把县城建成中小型城市,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这一建议。原因有三:第一是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人们对自己所在县城有认同感,农业人口如果就近进县城更易融入;第二是县级城市房价较低,准入门槛较低;第三是发展县域经济与当地农民的状况相适应。建议每个县明确自己的产业结构,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出主导产业,才能吸纳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20.
古城合肥的新崛起程东亮据《中国城市手册》载,合肥在汉代即为"全国18个较大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古城开始了新的振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洪波大潮推动下,合肥城市建设高潮迭起,成绩卓著。今日之合肥不仅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