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事业,也是一项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要积极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逐步构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1.发挥基础作用,强化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居家养老仍是当下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心愿。一方面要强化家庭养老的宣传教育,表彰先进典型,打击反面事例,积极改善居  相似文献   

2.
农民家庭式养老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琴 《湖湘论坛》2008,21(1):66-68
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任务日益艰巨。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受市场经济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然而,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将是较长时间内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为确保"老有所养",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的法律制度,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建民 《桂海论丛》2013,(1):124-128
居家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效整合,是未来我国养老事业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多为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提供服务或社区承办服务等模式。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家庭结构失衡、养老设施匮乏,居家养老模式应成为养老方式的首选。建设广西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应重点完善农村基本医疗照顾,加强农村传统邻里互助关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4.
彭金玉 《人民论坛》2013,(2):156-157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和"空心化",农村家庭自助型养老服务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浙江诸暨市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社区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确保广大农村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我国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协调发展,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战略以来,各地纷纷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规划,提出形成"9064"或"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6%或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4%或3%实现机构养老。本文结合北京市的探索实践,就社区养老与模式创新谈点粗浅看法。上述养老服务格局无论是"9064"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新时期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为基础,得出当前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辽宁农村已经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还需要不断完善的思考。最后论述了现阶段辽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完善辽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英  周钧 《湖湘论坛》2005,18(6):40-41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大,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以家庭为依托,以土地为生活来源的传统农村养老保障功能正日趋弱化,而适合农村的新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未形成。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应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人的需求入手,充分发挥个人、家庭、集体、社会、社区邻里互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方面获取养老资源,在保障老年人得到基本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老年服务,构建一个包含多元化养老模式、多层次养老服务制度的混合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目前农村养老服务业存在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不健全、机构养老形式单一等问题;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养老观念制约、居民收入水平不足、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经营风险等;因此,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应秉持一般思路是:发展经济最为根本,"国家在场"至关重要,多方参与十分关键,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监管机制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共事业,又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传统的以家庭提供养老的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对养老服务业进行"产业化改造",推进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转变,以事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事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刘友华 《中国民政》2010,(10):41-42
<正>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推进养老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方向发展,是民政工作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内容。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扶助、服务扶帮力度,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养老服务社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相互补充的"五位一体、城乡统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2.
胡湛 《人民论坛》2024,(3):64-68
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是民生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变动增加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家庭模式变迁和家庭功能重构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应推动“一老一小一家”政策整合,重视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性别差异,在加强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善用“数字红利”,着力扩大养老服务产业新需求,加快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钟建华 《人民论坛》2011,(9):192-193
当代农民养老事关我国农村的发展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当前我国农民养老难,除了国家"未富先老"等表面原因外,还有着许多诸如陈旧的等级观念、歧视性政策、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等深层原因。只有立足我国国情,在加速推进农村现代化、城市化的同时,深化农村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农民养老难题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汤芝兰 《思想战线》2003,29(5):82-87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赡养功能弱化、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就医难、孤寡老人供养标准低、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缺失等。要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建立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自我保障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聪 《长白学刊》2011,(6):149-150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如何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养老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社区养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社区养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问题在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中日益显得矛盾突出,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北京观察》2012,(4):14-15
正在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下,京郊农村将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乡村养老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我国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薛涛 《小康》2012,(9):68-69
正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未来十年中国老龄化已成定势。北京在2010年推出"9064"养老计划。即指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养老、4%的老人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压力,居家养老是其现实选择.针对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服务标准有待提升、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群众现实需求、服务体制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服务工程”、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职能、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