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前,武清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本区基层法庭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视察人员察看了梅厂和崔黄口法庭,听取了区法院情况汇报。视察人员指出,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要不断深化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案件审理质量,确保审判工作公平公正;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法官能力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2.
颜雷 《人大论坛》2011,(5):29-29
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使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日趋完善,诉讼效率得到提高,诉讼公正得以实现,当事人权利也得到了保障。随着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法官选任、考核制度等的规范化,我国法官队伍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素质,还是在法律专业水平上都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审判质量也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的要求,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法院作为基层审判机关,充分利用紧密贴近实际、便于直接实践的有利条件,在上级的倡导和诉讼理论的指导下,严格依法,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审判方式改革,坚持以实现司法公正为价值目标,以还权于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为突破口,以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为保证,以提高法官素质为基础,把改革重心放在庭  相似文献   

4.
陆而启  王铁玲 《前沿》2002,(1):57-59
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为号角、以提高法官素质为序曲、以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主旋律的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进行 ,为从技术和规程上保障审判的公正和效率 ,对我国过于简单的证据规则提出了细化的要求。证据规则是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资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以证明案件事实并加以提出、收集和运用的原则和规范。证据规则的存在及其内容受诉讼结构的制约 ,由于诉讼证明过程中存在利益价值的冲突及证据和事实认定上的矛盾等原因 ,如果不确立为某一诉讼结构所需要的一定的证据规则 ,将难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对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大陆法系和英美…  相似文献   

5.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人民法院履行审判职能的坚强保证。近年来,院党组紧紧围绕审判中心工作,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核心,着力加强党员法官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积极探索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党员法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党员法官的先进性在审判工作中得以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履行审判职能中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6.
电子证据规则作为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着采纳有证据能力的电子证据、排除与案件无关的电子证据和制约法官审判权的功能。电子证据规则是否完备对诉讼过程会产生直接影响,并体现在诉讼裁判之中。电子证据规则的价值能否体现于司法实践,是衡量一个国家证据立法水平的指标之一。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证据规则,并在我国建立完备的电子证据规则体系,不仅对健全我国的证据制度意义深远,而且对保障审判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3):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8):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追求公正与效率是各国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旨在推动庭审实质化来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然而,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对于某些轻微刑事案件,按照庭审实质化要求办理必然会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挤压其他案件办理的效率,最终影响公正的实现。应当推进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将刑事速裁程序定位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应有之义,大胆尝试,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公正与效率两大诉讼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正和效率是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改革审判管理方式,就是力求审判程序的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笔者从近几年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中,认为目前缺乏必要的审判管理机制,因而,提出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当务之二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