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开国大将王树声与杨炬当年的“将军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
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奉调回延安,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军事队队长。 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1943年秋,王树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一次文娱晚会上,遇见了中央门诊部的医生杨炬,并对她一见钟情。杨炬身材苗条,脸俊眼美,浑身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在中央门诊部有着“一枝花”之誉。 年近不惑之年的王树声,第一次陷入了“单相思”。 老战友汤明春看出了王树声的心思。他想:王树声以前为了革命事业在枪林弹雨中东拼西杀,一直没有机会顾及自己的婚姻,现在“红都”的生活安定,别人早已是成双成对了,他也确实该找一位伴侣了。因此,汤明春便自告奋勇说让其爱人连军从中牵线搭桥。连军在中央门诊部当护士,并与杨炬很要好。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了,牵线的事却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王树声心如油煎,坐卧不安,直骂汤  相似文献   

3.
王彪 《党史文汇》2010,(10):49-55
为革命大义灭亲,反遭报复1905年4月,王树声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他的祖父靠行医兼教书积累了一些家产,在当地算得上小康之家。王树声六岁丧父,九岁亡母,他兄弟姐妹五人全靠祖母抚养。  相似文献   

4.
久别重逢今又别, 不知人月几时圆? 伤思艰险犹尝尽, 誓将奋斗会中原。 这首诗是作者书与刚团聚的分娩不久的妻子杨炬的赠别诗,原诗写在作者一张照片的背面,并题有“赠给我敬爱的杨炬同志留念 树声 八,十八,于冶陶”之语。作者王树声是湖北省麻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一,曾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 离情别绪,向来是人性中极易触动的敏感部位,如果这离别的对象是自己之所挚爱,则情感自会更为浓烈。古今中外,在这一根琴弦上,弹奏出了无数感人的  相似文献   

5.
余玮 《党史纵览》2008,(7):33-36
杨炬,1921年11月出生于湖北南漳县,1938年8月参加革命,1942年9月毕业于延安医科大学。1944年和王树声大将结婚。历任延安中央军委门诊部、延安中共中央门诊部、延安中央医院、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卫生部、晋冀鲁豫中央局卫生科医生,湖北省军区卫生所所长、卫生科副科长,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军事科学院门诊部主任,公安后勤部卫生处防疫科科长,北京304医院副政委、副院长。  相似文献   

6.
王树声: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 王树声(1905—1974),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相似文献   

7.
一、黄麻起义失败后,王树声受派“蒙面打劫”,女主人突然说:“这不是国伢子吗?” 1927年“八七” 会议以后,中共湖北省委遵循会议精神,决定在黄安和麻城一带组织农民暴动。22岁的王树声积极组织和参加了这次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在国民党军队的血腥镇压下,农民义勇军被打散了。王树声所参加的那支队伍最后只剩下9人,躲在深山里,只有十几颗子弹,形单势孤,前途渺茫。在一户老农会干部的鼓励下,大家又振作起来。为了买抢和子弹,他们只好去打劫富人。一次,下山打劫的任务落到了王树声和另一名队员身上。他们俩都念过书,算是这一带的“洋学生”。两个“洋学生”想了半天,觉得无处下手。无奈中,王树声想起自己的家乡,那里有户地主家庭,主人是他的远房亲戚。他小时候常去他家玩,  相似文献   

8.
余玮 《党史文汇》2007,(3):50-50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决定给时任总军械部部长的王树声建一幢住宅。按规定,房子和家具可以考究一点。但是,王树声的“意见”来了——盖成一般平房,外加“两不要”:不要独门独院,不要警卫森严。这样,王树声一家就住在当时的总军械部(现解放军报社)大院内极其普通的一幢平房里,用的是寻常的家具,没有特别的装饰,墙上的一幅“延安宝塔山”油画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9.
在太行山区,王树声曾3次调一位叫齐吉树的战士做警卫员,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后来,他随王树声来到延安,并幸运地调到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然旧情难忘,他与自己的老首长依然保持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他们风雨与共,走过了一段段难忘的岁月。 “太行山扩军”的时候,王树声第一次见到 了小战士齐古树,并一眼看中了他  相似文献   

10.
王树声是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的10位大将之一,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他身经百战,视死如归,赤胆忠心,尤其是为了革命不讲情面,克己自责,大公无私,表现出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风范。大义灭亲王树声,1905年5月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相似文献   

11.
<正>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封特殊的慰问信,质地为毛边纸,纵25.4厘米,横37.2厘米,有折痕和水渍,正文为手写体翻印,信末有王树声将军的亲笔签名。这封信的主人叫吴香莲。1974年的一天,她梳洗干净,换了一身最喜欢的衣服,前往箭厂河革命纪念馆,郑重地将这封信交到馆长吴世书手里,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王树声大将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他英勇善战的光辉事迹,本文主要选取了中原突围前后王树声大将的几个小故事,以飨读者。一、王树声巧用“离间计”,漂亮解放古城登封1944年秋天,王树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后,就着手组建豫西纵队。为发动各地群众,建立政权,王树声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跨太岳,转太行,率领南下纵队日夜兼程,直插豫西。日军闻风而动,派出大批部队围追堵截。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王树声率领部下来到了晋豫交界的中条山下。  相似文献   

13.
王燕 《党史纵览》2002,(5):36-37
大将王树声是战功卓著的猛将,他的革命生涯是轰轰烈烈的,但他的婚姻生活却是曲折、坎坷的。 第一次婚姻是封建习俗的恶果,第二次婚姻也无幸福可言。 王树声22岁那年,正值1927年革命处于低谷,家里却强迫他成婚。新娘名叫胡静贤。此时已是共产党员的王树声正带领人在山上打游击,根本无心操办婚事。  相似文献   

14.
王树声是我军的一位战功卓著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于1926年投身革命,曾参与领导了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与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相识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重逢于长征途中。他那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韧不拔意志,深得毛泽东的赞扬,并被屡屡委以重任。建国后,毛泽东又亲自点将王树声担任了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的第一任部长。他不负毛泽东的厚望,为我国军械工业的创办与发展、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毛泽东、周恩来称之为“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功臣”,“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5.
王树声将军是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与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相识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重逢于长征途中。他的才能和品德,深得毛泽东的赞扬,被屡屡委以重任。建国后,王树声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的第一任部长,为我国军械工业的创办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毛泽东、周恩来称为“是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功臣”、“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6.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7,(10):35-38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留下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恋歌。谭震林与田秉秀当年的结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7.
73年前,红四方面军翻秦岭、越巴山,由通江县两河口乡进入四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翻开了长征崭新的一页.作为根据地首府的通江,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了5万英雄儿女.至今存留在残旧古朴墙垣上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见证了李先念、廖承志、徐向前、许世友、王树声等革命先辈的光辉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王莹 《世纪风采》2011,(10):12-16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留下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恋歌。开国元帅贺龙与薛明当年在延安的“将军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9.
张振武是一位年近八旬,虽下肢不适,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不仅是八路军、新四军的一员,而且还是先后担任王树声、张才千转战中原时的贴身警卫员。在笔者的敬仰聆听中,张老记忆犹新地讲述了他那个年代在王树声、张才千身边经历的往事。中原突围王树声绝境逢生悲喜交加王家店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重建家园,翘首期盼新生活的到来。然而,蒋介石玩弄两面手段,背信弃义,公然撕毁国共和谈协议,依仗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企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时任郑州绥署主任的刘峙在蒋介石的密令下,统率第五、第六绥靖区所…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