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2018年发布了新一轮德非教育科技合作的《BMBF非洲战略》报告,规划了德国对非洲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合作的发展策略,制定了促进德非教育与科研合作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从多层面发挥多边倡议下广泛协同机制的多项举措。报告强调德国与非洲的合作要关注知识与经济的联系,提升非洲青年科技能力,构建信息化知识网络平台等契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领域。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德国在非洲教育科技合作领域的影响力,推动德国企业在非洲的拓展,发挥德国在欧盟国际援助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和主导地位。为此,中国可借鉴德国在教育科技合作领域的相关经验,动员企业等社会力量,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参与对非教育科技合作,积极构建国际合作框架,发挥协同作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达成促进未来发展的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2.
德国文化价值观念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文化价值观念对教育的影响刘国莉在德国,教育一直被视为民族复兴,振奋民族精神,使民族、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的最有力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德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一直对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早在1524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在《致德国各市、镇长...  相似文献   

3.
德国法学教育改革最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阳芬 《德国研究》2003,18(3):65-68
德国的法学教育由大学基础学习阶段和见习阶段组成。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也相应设置了第一次国家考试和第二次国家考试。德国议会于 2 0 0 2年 4月 2 1日通过法学教育改革立法 ,该法将于 2 0 0 3年 7月 1日生效。本文就德国法学教育改革最新动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① 。  相似文献   

4.
日前,柏林教育与社会经济研究所对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教育水平发展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德国无论在教育水平还是在教育普及方面都不如其阿尔卑斯山邻国。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报告看德国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强 《德国研究》2000,15(4):37-40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今年上半年发表了一份有关各成员国教育状况的报告,其中包括德国。本文就该份报告中德国部分作了分析、比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魏玛共和国是德意志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也是德国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诞生时期,对当代德国的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对其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剖析,探询魏玛政治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国强 《德国研究》2009,24(1):51-51
2月3日,德国联邦教研部正式启动德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过程研究项目“国家教育调查研究”(National Education Panel Study/NEPS)。班贝格大学社会学教授汉斯一彼得·布洛斯菲尔德(Prof.Dr.Hans-Peter Bloss-feld)担任项目负责人,班贝格大学教育科学纵向研究所(Institut fur bildungswissenschaftliche Langsschnittforschung)负责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德国加强国际间教育科研合作的新举措陆宏良德国是一个贸易出口型的国家,出口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然而,随着西方工业国家高科技的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亚洲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德国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李国强 《德国研究》2003,18(1):51-53
文章简要分析德国新一届政府的教育政策实施情况 ,并对今后德国教育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8,23(4):7-13
德国的利益中介体制包含着许多合作主义特征,从国际比较看,德国属于中等强度的合作主义国家。本文旨在分析德国有关利益集团以及利益中介体制理论(多元主义、新多元主义和合作主义)的讨论,从中揭示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德国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与亚太地区国家合作中的教育和科研政策重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部郑积耀潘忠懿许宽华宋健飞摘译郑积耀校阅译者的话1995年10月31日,德国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部部长吕特格斯博士在该部与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德...  相似文献   

12.
直至2020年,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将向各联邦州每年提供两亿欧元经费,用来改善德国大学的教学质量。沙万部长期待各联邦州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但各州政府是否对此作出响应,目前尚无定数。今年6月10日,有默克尔总理和各联邦州州长共同参加的“教育峰会”将对此作出最终决策。  相似文献   

13.
黄萌萌 《德国研究》2023,(1):32-60+149-150
近年来,德国安全政策呈现新态势,俄乌冲突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新态势,促进了德国安全政策转型。在国家层面,德国突破“军事禁忌”,援乌武器,提升国防;在欧洲层面,德国促进了北约与欧盟防务嵌合;在国际层面,德国加强了对印太地缘政治与安全事务的参与。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形成的原因既是基于外部危机触发的“威胁认知”,也源于德国外交角色与安全观变迁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德国对“国际责任”与“权力政治”的自我认知发生了变化,盟友的期待也随之不断上升,德国外交角色从“文明力量”演变为“建构力量”,其中既有规范性力量底色,也有权力政治逻辑。然而,克制文化的遗存作用、政治精英的权力分配、经济成本高昂以及军事资源短板仍制约着德国安全政策转型的幅度与进度。中国应客观评估德国安全政策新态势在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在中美俄欧四方互动中,更加审慎地塑造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4.
2月21日,德国教育和研究部提出了“国家奖学金计划法”草案。根据该法律草案,成绩突出的尖子大学生每月能获得300欧元的奖学金。此项资助计划将在全德范围内惠及最多8%的大学生,约16万人,另2%的尖子学生仍由各基金会的天赋学生促进机构资助。  相似文献   

15.
德国学士与硕士学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强 《德国研究》2002,17(4):62-64
本文概述德国学士和硕士学位教育现状 ,指出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德国的学位体系必定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扩大,国家与地区之间在经济、科技领域等合作日益广泛,同时在文化、教育等诸领域的交往也不断扩展。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前景的差异,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与冲突。由此,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展开了国际理解教育、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以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适应。其中,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日本提出的"异文化间教育"的概论可谓颇具新意,确立了与以往国际理解教育、多文化教育不同的内涵与主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对德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德国2009年有许多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1919年2月德国通过了《魏玛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欧洲战争爆发。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德意志民族在战后不得不面对国家分裂的现实,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在分裂40年后,德国漫长的和平统一之路的终点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8.
戴维来  李佳其 《德国研究》2023,(1):61-83+150-151
伊朗核问题是德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议题。作为伊朗核谈判的“P5+1”重要成员,推动伊朗核问题解决涉及德国重要利益。从伊朗核谈判中的角色看,德国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参与塑造者,主张运用对话和沟通手段推动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解决,注重塑造规范约束伊朗的核活动;德国是重返伊朗核谈判议程的重要设定者,参与设定了三个阶段的伊朗核谈判议程;德国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居中协调者,通过利用自身国际影响力和欧洲影响力来协调伊朗核问题各当事方。对大国地位的追求、防止核扩散的理念驱使、对经济因素的现实考量,以及人道主义国际援助的价值观追求构成了德国推进伊朗核问题政策的主要动机。德国的伊朗核问题政策受到国内政治博弈、国际行动能力、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以及以色列、海湾阿拉伯国家、伊朗等多个利益攸关方的影响。未来,朔尔茨政府将继续在伊朗核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仍会遵循渐进性调整与稳定性并存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沈国琴 《德国研究》2011,(2):46-51,79
1951年之前,德国家长与学校在教育青少年时偏爱"守秩序与勤奋"、"服从与从属"这些目标,1968年后,"独立性与自由意志"、"自身判断力"与"自我意识"这些教育目标移至领先位置.上述这种发展导致德国青少年价值观从上世纪50年代至2010年间发生了三次转变:即从"顺从"、"秩序"经"自主"与"个性化"至"注重业绩".青...  相似文献   

20.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