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干群关系的调节□王先俊干群关系是党群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其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对干群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党群关系,坚持和保证党的领导。一所谓干群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干部...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特别是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农”工作的发展,影响到党的威信与形象,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我们抓住“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契机,以整顿干部工作作风为重点,大力推广基层创造积累的好经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干部行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农村干群关系中的社会信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群关系历来是我党十分重视的问题。农村中的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 ,决定着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密切程度。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越高 ,则干群关系越密切 ,反之 ,则干群关系越疏远。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 ,相互之间信任度降低 ,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影响农村的稳定。因此 ,要密切干群联系 ,就必须增强农民对农村干部的信任度。  一、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中信任度降低的原因分析   (一 )干部方面1.缺乏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从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政府实行机关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驻村干部工作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一是当"攀客"。蹲在村干部或富裕人家里享富,不进急需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  相似文献   

5.
“乡镇干部住在城,平时很少下到村。下村就为抓计生,年底收粮才上门。”这首在某地农村流传了很久的顺口溜最近被改写成“乡镇干部住在村,时常和咱心交心。排忧解难送温暖,这样干部咱欢迎”。一首顺口溜,道出了群众的心声:群众最盼干部好作风。到群众中去开展工作,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这些年来,我们有一些干部却远离了群众,很少到群众中去了解疾苦,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有的即使下村,也是“村里转一转,村干部家串一串,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说声好好干。…  相似文献   

6.
影响当前农村基层干群关系的原因及策略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方利益格局正迅速调整,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干(主要是农村基层村社干部)群关系在有的地方相当紧张.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特别是处理好农村基层干群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农村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分析干群关系紧张的诸多表现,既有干部方面的问题,也有群众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村干部职业化作为地方政府应对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挤压下村治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有其必然的内生逻辑。村干部职业化也带来诸如干群关系悬浮化、村治导向市场化、村治方式格式化及村治资源私人化等问题,需要通过促进村干部职业化与村民委员会自治有效衔接,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及重塑基层政府权力体系等措施,坐实村干部职业化机制,真正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我们党在农村的政治地位和政权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为推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原因一、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农民在新政策中重新找回主人翁的感觉,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一定的保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得到充分发挥,对干部的看法也有很大的改变,干群  相似文献   

9.
干群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人民公仆和国家权力主人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但由于种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党的一些干部主观努力不够或思想素质低下,以致造成干群关系的种种扭曲现象,并成为现阶段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干群关系的本质,密切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干群关系的本质 在我国,干部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在本质上应体现如下关系: (一)人民公仆和国家权力主人的关系。人民公仆和国家权力主人的关系是干群关系中政治关系的首要之点,也是其中最本质的关系。在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党章也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筠连县腾达镇实行驻村干部双向选择。具体做法是:镇干部自愿选择所驻村,村与两委自愿选择驻村镇干部。党委根据镇干部的选择和村与两委的意愿研究决定,对驻村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对落选干部作待岗处理。待岗人员工资每月下浮110元,到指定村试岗3个月。试岗期满,经考核后称职的,则正式驻村,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过深入部分后进村走访座谈,发现群众对部分驻村干部“心不驻”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机关干部驻村“心不驻”,主要表现:一是有的驻村干部作风漂浮,不联系群众,不倾听民声,干群关系疏远;二是有的驻村干部三天两头往回跑,一个月在村里呆不上几天,名义上驻村,实际上“驻家”;  相似文献   

12.
地方动态     
河北藁城:建立镇村干部一体化管理机制。一是岗位职责一体化。一方面,选派乡镇骨干到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负责对农村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监督指导、参谋服务、沟通协调工作,全程参与村政村务的决策和处理。另一方面,选拔一批能力突出的村干部,保持身份不变,安排列乡镇合适岗位工作,适当提高经济待遇。二是工资报酬一体化。在严格核定农村“两委”干部职数的基础上,农村干部基础工资统一标准,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奖励工资实行5000分考核制,年底兑现奖惩。  相似文献   

13.
说长道短     
近几年来,许多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设置村务公开栏,群众亲切地称它为“明白墙”。村务公开,不但使过去对村里事务隔雾看花的庄稼人真正当家做主了,而且使村干部清廉了。可以说,村务公开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融洽了,对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君 《新长征》2009,(4):52-53
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实践者,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执政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农村的发展水平,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敦化市从村干部队伍选任、培养、考核等关键环节人手,探索出一条把村干部当干部管理的新路子,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农村干群关系总体和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干群矛盾依然普遍存在,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必须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完善农村群众工作机制。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改善当前农材干群关系之我见胡叔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农村干部与群众出现的关系疏远、隔阂增大、矛盾加深的客观现实进行研究,找出症结及对策,对密切干群关系,加快农村...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农村干群关系总体和谐,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干群矛盾依然普遍存在,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必须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完善农村群众工作机制.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下基层调研,听到几位农村群众在谈论驻村干部的事情,有一位说:"这些驻村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不像以前有的下派干部一样,属于‘飞鸽牌’的,镀镀金就‘飞’走了!"听后感受颇深,这反映了我们干部下基层驻村已经深入民心,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由"飞鸽牌"自然会联想到"永久牌",可见驻村干部要真正赢得民心,真正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就要争做群众心目中的"永久牌"干部。  相似文献   

19.
最近到一些乡镇、街道从事调研工作,听到干部反映最多的是:基层工作难做。其表现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融洽了,群众称干部工作队为“收费队”,昔日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此种状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群众看到干部低头走,干部看到群众绕道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还在于干部自身。干部怕见群众,无非出于以下原因:一是自己在做群众工作时不扎实,引起群众不满,怕碰到与自己红过脸的群众而尴尬。二是政策水平低,怕群众提问题而自己被问住下不了台。三是廉政不过关而底…  相似文献   

20.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既肩负着富民兴乡的组织重任, 也肩负着发家致富的家庭重担,村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到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