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央政府纠正地方执行偏差的效果为何会出现差异?既有研究基于激励工具和非常规治理模型下的控制工具,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解释理论,而在常规治理模式中的控制工具研究虽成果丰硕,但缺少实证检验和统一的解释框架。基于清理整顿违规开发区的政策实践,采用定量与定性混合的研究方法,论文发现,在中央政策目标与地方整体目标不完全一致的情境下,权威地位、时间压力和信息占有均构成有效的控制工具。中央政府对控制工具的不同使用策略造成纠偏效果的差异。当中央政策发布机构权威地位相对较低,时间压力相对较小,且未进行实地督查时,中央政府纠偏效果相对不彰。随着三种控制工具的使用与叠加,地方对中央政策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纠偏效果持续改善。同时,控制工具的局限性导致其作用持续性存疑。研究试图基于中国科层组织常规治理模式,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策略的新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问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推进节约增效型农业、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关键改革。但地方政策实践中面临农户节水意识与用水方式尚未完全改善、政府部门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尚未良性运行、农业节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尚未充分彰显等系列问题,政策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间产生偏差。政策绩效偏差何以形成?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是什么?如何矫正绩效偏差并增进政策绩效?【方法】以甘肃省10个试点县(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研究样本,对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质性编码,建构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绩效偏差的归因模型。【发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绩效偏差的形成是涉及“利益相关者—政策执行—政策情境”交叠驱动的复杂过程,表现在:1.在主体层面,利益相关者政策认知、偏好和协同行动是决定政策绩效的关键因素;2.在行动层面,任务分解层层加码、政策落实困难是构成导致政策绩效偏差的核心变量;3.在场域层面,政策资源和改革需求等情境要素进一步催化了政策绩效偏差的形成。【贡献】相对于源自政府绩效管理工具性路径下对绩效悖论和绩效损失的关注,本研究的贯穿概念:绩效偏差,则可覆盖公共政策全过程,有更为广阔的研究价值与适用场域。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及相互间逻辑关联的理论模型,为解释公共政策绩效偏差提供新的视角;并从整合政策利益相关者认知与偏好、加强政策执行效能和优化政策环境三个维度提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矫正策略,为地方政府提升政策整体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万江 《北方法学》2014,(6):102-111
由于央地利益发生分离,地方政府并未严格执行中央政策,而是根据政策完备度、冲突程度和处罚力度等因素来选择具体的执行策略。尽管政策执行不当会导致规制失败、削弱中央权威,但由于地方政府享有信息优势,并可通过既成事实倒逼中央政府,导致中央的惩处威胁不可置信,地方政府依然可能会悖逆中央意志不严格执行中央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王善述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早在1989-1990年中央就先后确定在两个省、四个市、九个县及一些乡镇进行地方机构改革试点,1991年开始对改革方案进行研讨,1993年中央对地方各级党政机构改革正式进行了部...  相似文献   

5.
一、事实与问题有学者曾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央政府高度集权的国家,即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利益冲突,如果中央政府愿意的话,它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地方政府行为符合自己的政策意图,地方政府除了服从之外几乎别无选择。①但实践却是诸多经济政策并未得到地方政府的严格执行,国务院纠风办曾明确指出,要确保中央已经明确的改革任务和出台的改革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中的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钱其智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国家整个行政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搞好地方机构改革。既是巩固深化中央机关机构改革的需要,也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地方政府分省、市、县、乡四级,地域广大,区...  相似文献   

7.
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创新不仅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创新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选拔任用机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资源依赖理论、晋升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服务动机等理论视角述评了目标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并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目标偏差的认知维度不尽相同,对目标偏差的概念化和操作化的处理各有侧重,缺乏对目标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梳理和整体认识。基于此,论文以不同利益相关者给地方政府官员带来的压力为切入点,提出了目标偏差的机理模型和未来研究框架,建议未来研究能够综合考虑体制因素、组织因素、政策因素、领导因素、公众参与和同级地方政府因素等对目标偏差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识别目标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给出降低目标偏差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石明  雷翔  易洪涛 《公共行政评论》2015,(1):29-52,198-199
论文借鉴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7—2011年排污费征收面板数据,对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单位GDP能耗越高、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越高,地方政府满足中央政策目标压力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大,排污费带给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政府政策执行机构数量、环境宣教次数和排污费标准办法细则,以上六个变量都与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呈显著正相关。企业治污成本与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呈负相关。而空气污染指数、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量和环境来信来访总数未对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产生显著影响。实证结果基本验证了问题难易程度、法规政策和非法规政策变量作为排污费征收政策执行力三大类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进行的行政机构改革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俄罗斯执行权力机构存在着主体性质模糊、中央与地方管辖范围不清、执行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工作方式落后和公务员队伍素质低下等现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制度上、观念上、思想文化上以及立法上多方面的因素。俄罗斯行政改革既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又结合了本国特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考察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借鉴俄罗斯行政改革中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主流的行政主体理论认为,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从宪法的角度上分析,无论是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法原则,还是宪法确立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与领导体制、地方政府的事务管理权,乃至于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公务员管理,还是从其所归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与其说地方政府属于一级独立行政主体,不如说它更多地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体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迫切要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掀开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初战告捷,如何稳步地推进地方机构改革,避免再次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是当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难点分析 此前,我国先后进行过六次大的机构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质上只是机构规模和人员数量的增减,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干部人事制度中所…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但由于缺乏常规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以及明确的中央与地方政策在住房保障中的财政成本承担责任,目前住房保障政篡的执行效率与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低收入群体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论文从福利政策理论和住房保障特点的角度出发,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财政成本上所承担的责任进行阐释,并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研究认为,住房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政策,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根据公共财政理论,住房保障成本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但同时,住房保障的公共品特征决定了地方政府也应在住房保障中分担部分成本,并负责具体的保障实施工作。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制约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意味着将住房保障的主要支出责任从地方政府逐步转移至中央政府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司法独立为目标的清末司法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新型司法机构,为清末司法转型奠定了基础。本文试阐述清末司法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论述从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转型,展示其对清末法制变革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当今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央政府以大部制为标志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各省级政府的机构改革也相继实施完毕。但是,在完善政府机构体系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本文以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仍待解决的问题为核心,探索了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优化政府组织架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消除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性障碍的改革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典型的目标瞄准型社会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收入再分配特征。政府希望发展城市低保,以高效地筑牢社会安全网。回应中国式分权治理机制下地方政府发展社会政策的激励扭曲、能力不足问题,中央政府自2000年以来通过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来匹配地方的财力和事权。然而,筹资的集权并没有带来城市低保的扩张,反而招致一定程度的紧缩。论文在福利国家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检验了影响地方政府城市低保福利努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除政府偏好发展社会保险而带来的挤出效应外,社会阶层间互联网政治参与差异、分权及地方政府竞争是阻碍地方发展城市低保的重要原因;缺乏有效问责配合的筹资集权无法解决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激励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典型的目标瞄准型社会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收入再分配特征。政府希望发展城市低保,以高效地筑牢社会安全网。回应中国式分权治理机制下地方政府发展社会政策的激励扭曲、能力不足问题,中央政府自2000年以来通过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来匹配地方的财力和事权。然而,筹资的集权并没有带来城市低保的扩张,反而招致一定程度的紧缩。论文在福利国家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检验了影响地方政府城市低保福利努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除政府偏好发展社会保险而带来的挤出效应外,社会阶层间互联网政治参与差异、分权及地方政府竞争是阻碍地方发展城市低保的重要原因;缺乏有效问责配合的筹资集权无法解决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激励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我国地方政府为完善政府职能、明晰各部门权责、精简机构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分别进行了数次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数次改革中也能看出,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顽疾"。本文通过对这些症结的分析,来了解制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9年7月31日,备受关注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目标是力争两个月内基本完成.此次改革力度大、精简机构多、涉及面广,其意义不仅是为全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路,也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20.
俞玮  袁韵 《政府法制》2009,(17):4-6
2009年7月31日,备受关注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目标是力争两个月内基本完成。此次改革力度大、精简机构多、涉及面广,其意义不仅是为全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路,也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