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7年度重庆名牌产品予以公布。希望荣获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认真贯彻党的  相似文献   

2.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5年度重庆名牌产品名单予以公布。希望荣获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努力研发新产品,促进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创名牌、保名牌,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附件:2005年度重庆名牌产品名单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相似文献   

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授予2004年重庆名牌产品称号的请示》(渝质监文[2004]59号)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4年重庆名牌产品名单予以公布。希望荣获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巩固名牌、再创名牌,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授予2003年重庆名牌产品称号的请示》(渝质监文[2003]34号)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3年重庆名牌产品名单予以公布。希望荣获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努力开发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创名牌、保名牌,促进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为重庆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了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增强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存摩托车等48类产品中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经企业自愿申请,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评选出254家企业生产的271个品牌的产品为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我市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隆鑫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00CC以上的摩托车产品获此殊荣。为了鼓励先进,提高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积极性,市政府决定对我市荣获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的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隆鑫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快培育重庆出口畅销品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扶持我市出口畅销品牌发展的意见。一、充分认识出口畅销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实施出口畅销品牌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出口畅销品牌,既是贯彻国家创新战略的需要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  相似文献   

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啤酒、牙膏等87类产品中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经企业自愿申请,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评选出505个产品为2005年度中国名牌产品。我市有7家企业的7个产品荣获2005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即: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冷酸灵牌牙膏、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山城牌啤酒、重庆华陶瓷业有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办发(2008)32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市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2008年重庆名牌产品评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我市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知名自主品牌。2005年,广州市富达钟表工业有限公司时钟等4个产品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香皂等13个产品首次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称号,广州市佳荔干鲜果食品有限公司伟明牌糯米糍荔枝干等12个产品首次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  相似文献   

10.
穗府[2007]46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名牌战略的实施,我市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知名的自主品牌。2007年,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12个产品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广州霸王化妆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5件商标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广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的32个产品首次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称号,广州市珍奇味食品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的15个产品首次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广东省粤和实业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的48件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相似文献   

11.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我市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知名品牌。2006年,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4个产品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的7件商标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的24个产品首次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增城市泰稷发展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的18个产品首次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  相似文献   

12.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品牌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湖北省应从五个方面促进品牌的发展: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增加智力投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名牌产品生产规模,以名牌产品兴省;实施品牌战略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劳动就业率的提高;用好品牌延伸战略,在更大范围内占有市场;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3.
“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任何一个工业‘重镇’都会很快陷入衰落。”今年2月,在柳州市委九届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吴集成提出,柳州市要大力培养一批名牌产品和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企业,形成“柳州制造”的品牌效应。今年上半年,柳州市明确提出把柳州制造作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4.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业:2002年9月1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经过严格评审,评选出120家企业生产的123个品牌的产品为"2002年中国名牌产品",我市生产的火车牌一次碱性锌锰电池和冷酸灵牙膏获此殊荣。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为"2002年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2002年国家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尹明善同志获"2002年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授予奚正兴等4位同志为"2002年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  相似文献   

15.
<正>青政[2015]9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自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品牌强省战略,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近五年以来,认定和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青海省著名商标、青海省名牌产品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在品牌建设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充分调动我省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推动品牌强省战略的实施,根据《青海省人民政  相似文献   

16.
楚钰  朱钦炳 《政策》2005,(12):43-46
争创名牌产品,发展品牌经济,是提高湖北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 是省委、省政府一直在强调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期《荆楚风采》栏目特介绍荣获2005年 “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缔造名牌产品的主要经验,希望各地及企业能从中受到启迪,并 向他们学习。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抓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精品 名牌战略,努力提高湖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周骁骏  童政 《当代广西》2005,(23):50-50
柳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又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着眼于未来,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努力在若干领域掌握一些核心技术,拥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从而有力推进了柳州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繁荣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何奎 《人民论坛》2013,(7):83-85
当前我国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生产规模小,竞争档次低,企业自主品牌发展动力不足,品牌管理制度缺乏,品牌文化融合性差等。文章阐述了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必要性,并指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相应的扶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品牌管理部门;增加品牌创新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6,(5):66-66,F0003
近年来,诸壁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打造“品牌强市”目标,从名牌培育、提质和示范这三个重点环节入手,把实施“质量兴业”,打造“品牌强市”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实施名牌战略初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诸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迄今,全市已拥有16只国家级品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3只,中国驰名商标3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4只,国家免检产品12只,省级品牌112只。以2004年为例,品牌产品的年总产值达32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40%,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323.6亿元和35.6亿元。构筑“品牌强市”的良好环境营造浓厚舆论环境。多次召开全市“质量兴业,品牌强企”工作专题会议,凸显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开设名牌专栏、播放电视专题片、编发“质量兴业,名牌强企”专刊;组织浙江名牌以上企业向全社会发出“质量兴业.品牌强企”倡仪书。在“质量月”活动期间,组织全市各级名牌企业和优质产品进行上街宣传,对四级名牌企业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进行登报表彰。利用博览会、质量月和“科普节”等重要节会和活动.宣传、推介诸暨的名牌产品,充分展示诸暨市名牌产品的整体形象,提高全社会对名牌产品的关注度。邀请有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共同参与“市长质量奖”等评价活动,使创牌变成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建立优良政策环境。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兴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打造品牌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企业创强争先奖励政策意见》和《诸暨市重点区域品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名牌培育、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全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将创牌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以及镇乡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加大政策奖励力度,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30万元,对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浙江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从2005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实施“市长质量奖”制度,印发《诸暨市市长质量奖考核实施办法》,对追求和实现卓越经营绩效的企业授予最高质量荣誉奖。打造优质服务环境。成立质量兴业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建立由相关经济综合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参加的质量兴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块状特色产品和重点工农业产品分布和发展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名牌培育发展规划,使品牌培育、发展有计划,有重点,逐年推动一批骨干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提高创牌成功率。健全名牌产品跟踪管理制度,建立名牌产品档案,掌握各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动态,促使名牌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健全基层技术机构,先后建立轻纺、机械和珍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技术机构升格为省级行业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健全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评价制度,促使企业不断捉高产品质量和信誉水  相似文献   

20.
<正>苏府〔2009〕177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关于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九年十一月十日关于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不断增强我市商标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我市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品牌强市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