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宗寒 《探索》2011,(3):55-62
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仅是把政权和上层建设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必须确保把主要生产资料和经济命脉掌握在由国家代表的人民手中。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基础。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但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居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才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基础,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而非产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形态。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由于政策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实力、效率、影响力和控制力反而得到较大提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实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不仅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私有化,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我国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为不断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成为常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伟 《党史文苑》2008,(10):59-61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而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艰辛磨练和实践反复检验,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优势,这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证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性分析;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基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文化逻辑。这四重逻辑为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抓手。  相似文献   

6.
虞崇胜 《探索》2020,(2):56-70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使我国制度体系始终处于进取和发展的良好状态。所谓制度秉赋,是指制度所持有或内含的优良品质。在某种终极意义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就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这是较之建立新制度更为复杂更具创造性也更长远的制度建设工程,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把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航向,超越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将发扬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统一到提升制度秉赋上来,在提升制度适应性、包容性、共识性、自主性、进取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中国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天于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创造一个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在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的条件下管理好经济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在于企业,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发展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国有企业改革取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了解和认清现实基础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完善和创新制度体系为突破、以强化和提升制度执行力为重点,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执政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已形成的和正完善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要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路径,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产业链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重点围绕制造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全面提升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层次很高的重要概念。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阐述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制度、体制等各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过去改革开放条件下制度创新的成果,又是新的改革开放的制度基础,要通过继续改革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秦正为 《探索》2012,(1):8-12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与体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条件,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鉴戒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实践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这一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个历史性的过程,新中国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本质,而且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从制度评价的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实现要坚持国家长治久安、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国家长治久安是基本标准,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标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标准。上述标准,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需要遵循制度人民性实现的要求,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并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的理解,坚定走中国道路的理想信念。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的客观需要。制度自信教育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提升"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的理解,坚定走中国道路的理想信念。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的客观需要。制度自信教育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提升"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具体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是资本运动的逻辑。只不过它是附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之下运行的,但是它并没有取得相应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不容忽视的是,资本逻辑的魔幻力量已经催生出了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和生态危机等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某些弊端。因此,在未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使国有经济在资本的逻辑模式下锻造、发展和壮大自身,使其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要发挥国家政权纠偏的功能,防止发生"诱制性制度变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好。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经济责任,是党、国家和人民所能依靠的重要力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符合当今中国之现实1.从基本制度角度来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孙居涛 《学习论坛》2009,25(4):9-13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内生于社会主义是"结合"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是"结合"的基础,处理好二者的矛盾是结合的关键."结合"的制度创新,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市场经济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市场经济,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与支柱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各种所有制和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在企业这一层次日益互相结合,混合所有制形式必然会越来越多。面对多种所有制并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