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策反杨绍荣     
接受任务 1947年7月的一个晚上,袁尊一(中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的交通联络员)来告诉我: “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你去完成。”我说: “整天卖狗皮膏药有些心烦,换换口味也好。”小袁说: “这是一件很重要、也很危险的工作,组织上考虑你有长期的对敌斗争经验,相信你能完成。”我说:“啥子任务快说,莫拐弯抹角的。”小袁说: “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前,就有个记者给我说,老干妈你卖的不仅仅是辣椒,而是在中国“创出了一个行业”,我当时不懂,现在我佩服这些媒体朋友的眼光了。9月,有一个大喜讯传来,“老干妈”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这在全国辣椒制品行业是第一家,在贵州食品行业是第一家,在贵州非公企业是第一家。一年拿  相似文献   

4.
1933年4月26日,在上海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的法庭上,一个年青妇女正在厉声怒斥旁边一个低着头,浑身颤抖的人,“无耻叛徒,有什么脸面来见我?赶快滚开,不要站在我的面前玷污了我的眼睛。”法官企图阻止她,“你怎么敢在法庭上大喊大叫,破口大骂?”她轻蔑地说:“这是什么法庭?这是保护坏人,镇压好人的地方,是保护国民党投降卖国的地方。我就要骂叛徒,将来我们还要审判你们这些‘法官’!”“这么说你承认是共产党了?”法官奸诈地说。“我就是共产党。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投降卖国的国民党。”她豪迈地…  相似文献   

5.
我认识爱波特已经有几年了。那次他告诉我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他说:“我通常是有点烦恼的。但是在1934年春天,我在威培城西道菲街散步的时候,我目睹了一件事才使我的一切烦恼为之消解。此事发生于10秒钟内。我在这10秒钟  相似文献   

6.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7.
《四川党史》2001,(2):23-23
吴江在2000年12月30日《 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说,胡绳同志晚年为从现在起至下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理论上阐述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胡绳在其一生中最后抱病为社会主义操心的一个问题。 1998年春夏之交,我去探望胡绳。坐下后,他第一句话就是出示一篇文章问我“ 这是不是你写的﹖”我一看,那是我在1997年9月间对一位香港友人所提关于社会主义前途问题的答复。我承认那是我所写。他指着文中引用的邓小平在1992年6月间在上海接见香港某知名人士所讲的一段话说:这番话讲得好。邓小平说:“ 我叫…  相似文献   

8.
1956年。上海刘鸿生企业全部公私合营后,有朋友问刘鸿生:“你舍得不舍得?”刘笑着说:“讲老实活、作为一个资本家,我有点舍不得。但是,话得说回来;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我又舍得。”他说:“资本家有两个舍不得。一个是权,一个是利”。“权是资本家的命根子。有了这个权,资本家就可以指挥一切,命令一切。我的一生,就是事握企业大权的一生,决定刘氏企业命运的一生。”“可是,现在我已年近古稀,身体多病。”“我不应该继续掌权。”“现在公私合营了。可以由国家派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掌握大权,不是更好吗?”“所谓利,就资本家…  相似文献   

9.
我是从1960年开始从事党务工作的,算起来,至今已经有35年了。说我是名“老政工”恐怕不会有什么疑义,但这决不是在摆什么老资格,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老” 已经既不是一种资本,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恰好相反,老资格反倒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改变,需要更新。于是,转变思想观念和更新工作方式对我这样一个从事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1,(6):64-64
据《今晚报》报道,联合国是个庞大的机构,经费开支浩繁,人员又来自世界各地,太容易腐败了。杨天全先生曾在那里供职30年,有人问他,联合国官员中是否有贪污现象?他据实回答说:“在我供职的30年间从未耳闻。这并非说联合国就是一个君子国,而是制度使然。”他接着说:“我在教科文组织当过多年预算局长  相似文献   

11.
<正>1958年10月2日晚上,毛泽东会见六个国家的代表团并同他们进行了谈话。在谈到关于中国的“大跃进”问题时,毛泽东说:“中国究竟有没有大跃进,我本来也是不相信的。今年在武汉有一次会议,我们一些省委书记在那里开会。那时候正大搞小型水利工程,我问他们,究竟有没有大跃进?他们说确实有大跃进。我说你们看见没有?那些人说,他们可是看见的,确实有大跃进。那时我们辩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苦战三年基本改变面貌这个问题。我那时候怀疑这个口号,我说是不是可以改为苦战三年初步改变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13.
<正>1936年10月,毛泽东在与斯诺的通宵夜谈中肯定地说,1920年夏天,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告诉斯诺,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曾经是各种主义的“大杂烩”。这之中便有他奉为“楷模”的梁启超和康有为。青年毛泽东“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我正在寻找出路。”当他接触到《新青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曾经信服的各种主义,这其中就有梁启超的维新主义,从而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左”的问题为什么难于解决?我头脑里有这么一个问号,许多人头脑里也有这么一个问号。对于改革,有“左”的思想干扰、阻挠;对于贯彻执行党妁路线,方针、政策,也有“左”的思想干扰,阻挠。你要对外开放吗,他说这是对资本主义开了大门;你要对内搞活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吗,他说这会引起两极分化;你要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吗,他说  相似文献   

15.
走出钱眼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在穷人旁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魔鬼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才可  相似文献   

16.
阳春3月,巴山蜀水格外明媚。山笑,水笑,人欢笑,“朱总司令回来了!”家乡的人民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一喜讯。一辆小车缓缓地行驶在山间的公路上。司机特别小心地驾驶着车子,绕过坑坑洼洼,专找平坦的路走去,但仍然颠簸不停。司机非常歉意地说:“总司令,这山路不好走,让您老人家受累了!”“没得关系。这路,比50多年前我出去时走的盘山小道好多了!”朱德说。这是1960年3月,朱德访问故乡仪陇的一个小小镜头。“您离开仪陇50多年,一直未回来过?”司机又问道。“是啊!我是1909年1月离开仪陇去云南当兵的。怀乡念旧,人之常情,自古有之。我一直想回来看…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朋友问我:你相信今年人类面临末日的大灾难吗? 我说,不相信。 这位朋友大约也是不相信的。他很愿意听到我这样的回答。但是,他又有一点疑惑。他说:无论什么人,把他出生的年份加上他今年的年龄都是99,“九九归一”不是都要归于灭绝,然后重新开始吗?这怎么解释呢? 我算了一下,他说的都是99果然不错。我说,这是每个世纪都有的现象,从公元99年到1999年都是如此。如果这一年人类要灭绝,那么,这已经是第20次灭绝了。可是,历史上并没有到公元××99年就有大灾难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我在部队工作了20多年,一直从事党务工作,先后担任连队党支部书记、营党委书记、团政治处主任等职。1997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当时,我心里暗想,这回可换一个工作岗位了。先前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战友也劝我,从事党务工作既清贫又不讨好,一定要找一个有实惠的地方干。5月3日,我正式到旅顺口区港务局报到,局党委书记对我说:“海涛,我们调阅了你的档案,觉得你从事党务工作比较合适。”我说:“我想改改行,搞一下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又说:“搞党务工作素质要高,能力要强,从某种程度上看是高看一眼。你再想一想…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1997年第一期发表了我的《一个上海地下交通员的回忆》。文中有一节是追述1948年我们护送张西曼教授及其夫人、幼女进解放区的经过的。不久,编辑部来信说:“民盟中央宣传部(?)有一女干部叫张小曼,为张西曼之女,似即您护送过的幼女。”这一消息太令我感激和振奋了。我知道张西曼教授已于  相似文献   

20.
1963年7月3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奉命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话剧《雷锋》.象平常一样,我们在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忽然,保卫局的处长找到我,他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今晚,毛主席看戏.”他见我有点似惊、似喜,紧张得不知所措,忙补上一句说:“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说;“和我一起带队的还有政委.”他忙说:“只你一个人知道.”说完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