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潮海 《今日浙江》2004,(21):44-45
如今,浙商作为具有鲜明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企业家群体,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文内涵丰富的经济品牌,又能跳出古代商帮由盛而衰的覆辙,促使其长盛不衰?为此,总结反思并切实借鉴历代商帮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徽商、晋商兀然崛起,一个历经300年而不衰,一个更是称雄500年而不弱,实在是商界的奇迹。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远…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逐渐形成了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江右商、洞庭商、山东商、陕西商、广东商、福建商、龙游商、宁波商等十大商帮。商帮的出现,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明中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十大商帮中最活跃的是洞庭商、徽商和龙游商。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两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龙游商”。这反映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龙游历史上为姑蔑文化发祥地,更是“入闽要道”,“金衢处徽之冲”,为古代重要盐道饷道,“通浙孔道,馈饷之…  相似文献   

3.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10,(12):57-58
<正>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与晋商不同,通常意义的晋商指的是山西省籍的商人,而徽商指的是古徽州府和从徽州府所辖六县走出去的徽籍商人,除此以外的安徽商人统称皖商。徽商萌生于东  相似文献   

4.
石帮 《协商论坛》2007,(8):57-58
1、晋商学而优则贾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前后长达500余年时间。晋商足迹不仅遍  相似文献   

5.
徽商与儒学文化安徽大学钱耕森,郭振香徽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自唐宋以降,代不乏人。明清之际乃徽商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它以雄厚的财力和强劲的竞争力匹敌于晋商、闽粤舶主、江淮商人等,从而独占鳌头,赢得时人绝称。徽商以其勤慎明敏的经营作风和“达则兼济天...  相似文献   

6.
张隽隽 《理论月刊》2008,(4):125-127
明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商人阶层,当时的文学作品对商人的反映越来越多.而徽商是明代最大的商帮,文学作品用通俗的形式对徽商的价值观、精神世界、经商风险、致富途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徽商人物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对徽商既有同情理解,也有批评宽容,结下了深厚的徽商情结.  相似文献   

7.
期刊浏览     
活跃的温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晋商、徽商和浙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经营模式。今天,这些地域的商人仍然举足轻重,其中温州商人被认为是现代浙江商人的代  相似文献   

8.
徽商、晋商在明清时期并称为我国最有影响的两大商帮,他们在我国封建商业史上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研究和借鉴其经验教训,对于促进今天浙江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代涌现出的各地"商帮",大都建立在家族、宗族的基础之上,如著名的晋商、徽商、浙商等,其内部通常沿袭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以血亲、姻亲、乡亲等关系为纽带来维系内部结构和管理秩序,可看作现代家族企业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晋商和徽商有着各自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在资本管理上,晋商的股份制产权清晰且有效率,而徽商资本更像是集体产权,产权不清晰;员工激励机制方面,晋商商号实行顶身股制,徽商商号主要采取职位升迁、薪金提升的方法 ;晋商账簿通过改进后逐渐使用"龙门帐",徽商账单由收、付、结存三项基本内容组成;在进行内部监督时,徽商主要依靠族规家法,而晋商主要依靠正式的制度。但是晋商与徽商都把儒家的义利观奉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失败后,陈水扁加快了其“台独”步伐,在两岸关系上频繁出手:2006年元旦,他提出实行“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性两岸经贸政策;1月29日,他抛出以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为核心的三个诉求;2月6日,他又在台商联谊会上大放厥词,以相当恼怒的口吻批评台商,责怪台商只顾自身的利益,没有全局眼光,缺乏“爱台湾”的意识,甚至搬出徽商和晋商的例子,指出这两个商帮之所以雄踞商场几百年,就是因为他们的团结和有纪律,为了整个商帮的商誉和团结,个别商人就是牵涉利益再大,也会“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陈水…  相似文献   

12.
商人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为了追求利益而采取违法、违道德等手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产生极大危害,违法行为自有法律惩处,但违道德行为却无从处理。通过考察我国古代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可以发现,徽商普遍具有诚实信用、重义轻利等优良商业品质,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徽商对商业道德的建设,对我国现代商法产生诸多启示。我们有必要将一定限度的商业道德法律化,有助于引导企业合道德化经营,维护市场秩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将商业道德法律化时应以规则性条款为主,以原则性条款为辅;重视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商业道德自律功能;加强商业名称保护力度,提高商人商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乡音》2007,(12)
冀商,是近年来在媒体上常见的一个名词,并正在产生着广泛影响。历史上谈"商",人们对晋商、徽商、浙商耳熟能详,但冀商却并不广为人知。现在我们将"冀商"与"晋商"、"徽商"、"浙商"相提并论,应该理直气壮地说当之无愧,冀商的成就和影响较其他著名省商并不逊色,仅从冀商支撑着全国78%的药业和超过90%的皮毛业,北京"东来顺"、"全聚德"、天津"狗不理包子"等均为河北人首创……即可见一斑。商而成帮,是早年的商贸特征。历史上的冀商,同晋商、徽商、浙商一样,有着明显的"商帮"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地域性、集团性、专营性和人文性。从这"四性"看,河北商史上称得上"帮"的,至少有三个:一是以乐亭县为主的活动在东北三省的"老呔帮",二是"走东口"到外蒙经商的"张库帮",三是以保定商家为主行销天下的"冀中帮"。这些商帮,百年来在华夏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开发了东北,沟通了外蒙,惠济了京津,使燕赵物流遍天下。展现百年冀商,走进百年冀商,借鉴百年冀商的经商韬略,对发展河北商贸,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晋商用人的管理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曾经用智慧和心血创造了财富神话,他们淡出历史舞台之后,后来居上的新锐卷土重来,叱咤风云,威加海内,风光无限。昔日的巨贾大亨无与伦比,今日的天下第一谁与争锋?晋商、徽商、粤商、浙商……每一个商帮的兴起和版图扩张都是一部大书,值得我们深读,他们的兴衰、管理、文化、奋进,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振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豫商崛起,或可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豫商”初长成记者:提起“商帮”,人们首先会想到晋商、徽商、浙商等,作为一个群体或商帮“,豫商”形成了吗?陈义初:我们现在讲的是“新豫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家群体“,新豫商”是一个客观存在,并非我们一厢情愿地提出的一个概念。从我们这两年的考察情况看,河南企业家在海内外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已足以说明“新豫商”这么一个优秀群体的形成。第一,河南人的企业,在许多地方已处于佼佼者的地位,如赵启三在上海的金丝猴奶糖,在国内糖果行业中就数第一。第二,豫商的群体已足够庞大,而非凤毛麟角,在很多地方都有上千家企业。如在上海…  相似文献   

16.
孙晓青 《小康》2010,(2):96-99
晋商以“乔家大院”闻名于世.徽商以“红顶商人”深入人心,同样书写过辉煌的冀商却被掩埋于历史的角落.冷僻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晋商精神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晋商精神与传统文化何乃光郑宪晋商是对从事手工业生产、贩运贸易、商品交换和金融业务的山西商人的总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晋商在中国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并创造了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各国开展外贸活动的辉煌历史。在中国商业历史上留下了...  相似文献   

18.
武林杰 《人民论坛》2013,(12):149-151
作为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首,晋商以其精湛的商业经营技巧、票号间的规模经营以及敏锐的商业经营意识而著称,内在的诚信经营意识也是晋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精神信仰恰是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文章在分析晋商诚信道德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当前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段建宏 《前沿》2009,(3):86-88
泽潞商人是明清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参与到地方公共事务当中,成为地方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仅通过分析泽潞商人在修建戏台中的作用,论述了商人与地域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一统中国商界。其中,徽商是由徽州六县(朗县、休宁、祁门、郸县、绩溪、爱源)之人组成的具有典型封建性和乡谊性的乡外经营商帮。它崛起于南来.鼎感于明清,衰退于清末.绵绵七、八百年,鼎盛期达三、四百年,一代徽商曾执中国商界之牛耳。徽商足迹遍天下.以至形成‘’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古谚;影响至深至大,以至形成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无微不镇”的历史赞誉,造就了中国一代经济史和商业史的辉煌。然而,恰是作为徽商故乡的徽州本土,则是一处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环境和条件极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偏于皖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