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认同问题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两岸认同的基本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目前,台湾民众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国家认同"上则呈现出更趋"台湾主体意识"的倾向。基于台湾民众现阶段的认同问题,应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元素,真正推进"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这一对台工作新思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许冬梅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重塑了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新形象。它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智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联系观点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阐明"台胞利益""台湾前途""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以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把握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到历史地认识台湾问题;其二,以发展观点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和大势充满战略信心,强调持之以恒地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其三,以矛盾观点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严守底线,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把握主流,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把握共性,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将心比心,促进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4.
在党和政府制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后,相继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我们也秉持最大的诚意.但台湾陈水扁当局至今仍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国两制",不断给国家和平统一和两岸关系制造麻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我党新世纪三大任务之一.但从目前岛内政治生态考量,台湾不管谁上台,都不会和我们谈统一.因此,当务之急是文攻武备,坚决打击"台独".  相似文献   

5.
"法理台独"的目的是要"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是现阶段最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台独"分裂活动.陈水扁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举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宪改"完成"一边一国"的法理架构,二是通过修改"法律"如"两岸关系条例"实现两岸关系的重新定位.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改"受到岛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台湾民众的制约,但是基于巩固个人权位的需要,陈水扁不会轻易放弃"新宪公投"议题作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台湾四次"问题"给了现实挑战诸多规律性的启示台湾问题最终如何解决,归根到底要由两岸人民来选择,要给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诉求以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国际战略力量以及两岸实力对比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变速和变向;不论台湾问题在什么时间以任何方式解决,积极充分的军事斗争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族群关系是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省籍问题和族群矛盾一直以各种形式困扰着台湾社会."新台湾人"、"新台湾人主义"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台湾岛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大陆和海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新台湾人主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的构建"、"主体性的伸张"和"独特性的强调",它得到了台湾多数民众的认可,对台湾岛内社会整合、政治文化及两岸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政策宣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海外学者和政治家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邓小平是"一国两制"理论的较早提出者.他们基本上正视中国统一的历史性潮流,基本肯定"一国两制"理论的国际影响,充分肯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可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样板".但也有少数人对这一构想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0.
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认知分为对两岸关系重大议题的认知和对中国大陆的认知两个方面,总体来看都属于较为负面的认知.其认知特点表现为国家认同单一化、意识形态功利化及大陆形象假想敌化等.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涉及心理因素、物质因素、思想因素和环境因素.大陆需理性看待与分析台湾青年的两岸关系认知状况,提出优化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两岸关系的六大政治困境 其一,一个中国原则问题.基于两岸关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基于国际法基本原则,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问题必须放在"一个中国"框架中讨论,这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基本前提.国际社会也广泛支持这一原则.事实上,一个中国原则不仅见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样也见诸台湾当局所依循的"中华民国宪法",直到1992年之前,台湾当局也一直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2.
"台湾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举世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当我们满怀希望憧憬美好未来时,不能不思考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两岸关系的变化究竟如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无论用和平手段还是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都离不开"一国两制"构想.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作好最坏的打算的同时,仍要继续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作和平统一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意味着岛内政党生态已经发生"绿大于蓝"的逆转,但国民党仍是岛内第二大政治势力,在台湾中北部地区较有基础.台湾对抗性的社会分歧,决定了民进党和国民党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党际竞争中的地位优劣与否对党内派系的整合或分化具有形塑作用,而党内斗争的激化又会透露党际竞争的生态改变和政党轮替的蛛丝马迹.台湾发生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台湾面临的治理问题,即在社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如何界定和处理两岸关系问题.台湾社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维倾向,将轮番牵动中间选民,包括年轻而尚未确定长期政党认同的选民的投票行为.这将导致政党轮替和政策变更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台湾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举世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当我们满怀希望憧憬美好未来时,不能不思考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两岸关系的变化究竟如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太阳花学运"是各方面深层次影响因素长期累积、台湾部分势力利用反"黑箱"机会推波助澜的结果."太阳花学运"背后隐藏着多方的政治角力:国民党意欲扭转"执政"困境,民进党希冀取得选举优势,"第三势力"期望扩展政治空间."太阳花学运"对台湾政治生态、两岸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实现两岸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大陆必须构建从利益共享到制度整合再到群众情感交流融合的更为细致、有效的动态机制,并适度调整对台政策.大陆应有限而有效地"让利",调整两岸关系的利益传导机制;建立多渠道的协商平台,改进两岸关系的信息传递机制;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构建两岸青年的情感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当前,影响争取台湾人心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不足、社会政治制度存在巨大差异、"独派"政治力量及国际势力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有相当牵制作用等。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要坚持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导,从台湾同胞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使台湾同胞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深耕南部和基层,注重做好中下层群体和台湾南部民众的工作;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华文化和"一个中国"认同;发现、培养台湾代表人士,壮大拥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力量,团结和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积极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民众心理、民意基础、民心走向。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理应包括台湾人民、涵盖对台工作,不仅适用于大陆内部,也适用于两岸关系.对台工作必须以"中国领土上的特殊地区和特殊人民"来定位台湾地区和台湾同胞;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从两岸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兼顾两岸的主流民意."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具体而言,必须坚持"两岸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及形形色色的分裂主张;必须坚持和平统一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必须坚持把大陆自身发展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发展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必须秉持"两岸一家亲"和"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因形势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既定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面向基层、中下阶层和青年,把促进交流、融合作为基本路径,扎扎实实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反"独"促统促和统一战线;必须正视两岸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敢于碰硬,主动引领两岸关系克难前行.民意是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前进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特别是中美洲地区一直是台湾的"外交重镇。在该地区,台湾有它过半数的所谓的"邦交国"。它们毗邻美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作用。这些"邦交国"是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发声者与支持者。这使得台湾当局对它们都不敢掉以轻心。然而由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日益稳固。出于整个国际环境和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少拉美的台湾"友邦"已经出现离心迹象,甚至开始谋求与中国建交,与台湾"断交"。其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已名存实亡,台湾与拉美地区国家的"外交"关系前景日益暗淡。这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两岸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作出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这一制度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两岸经济进一步发展,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共同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促使国家和台湾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