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抗日烽火中成长 李桂籍,1919年出生于台山县密冲乡,年幼丧父,家境贫寒。在当地进步小学教师的教育和启发下,她接受了革命思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我党的领导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台山密冲乡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密冲抗日救亡工作团、台山抗先队密冲大队。在抗先队的领导下,密冲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李桂籍接受了党的教育,激发了爱国热诚,离开三埠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加入抗先队,积极投身于抗先队组织的宣传队、募捐队、支前及上前线劳军等活动;参加妇抗会组织的救护队及在妇女群众中开展扫盲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的前夕,我着重回顾澳门四界救灾会抗日救亡工作片断。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全国。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从而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在国内抗日救亡怒潮的冲击下,一向静寂的澳门,也掀起了要求挽求民族危亡的爱国浪潮。许多教师、学生、工人、店员、小贩等爱国同胞,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行列,以读书会、戏剧社、音乐社、歌咏团、座谈会等形式组成爱国社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当时比较活跃的爱国社团,有旅澳中国青年乡村服务团、文化协会、前锋剧社、绿光剧社、起来剧社、晓钟剧社、大众歌咏团、中国青年救护团、妇女互助会、晓社读书会、  相似文献   

3.
1936年,上海在沸腾。抗日救亡组织——救国会纷纷成立。街头巷尾,工厂学校,救亡歌声到处昂扬;茶馆店铺,机关学校,人人议论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声势之浩大,情绪之激昂,影响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都积的抗日救亡怒火进发而出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进逼。国土沦丧,同胞遭受联确、杀戮,大批资源、财富被掠夺。南京国民党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实行不抗抵主义,对日本帝国主义步步退让,妥协。上海人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但是,由于党内“左”倾路线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4.
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前身是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是抗战初期,由中共香港市工委组织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它从1937年12月下旬从香港返回四会、广宁两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至1939年9月停止活动,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会宁两县的山山水水,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为重建两县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它是抗战初期会宁两县乃至西江地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了企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与祖国荣辱兴衰共命运的广大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洪流。同年8、9月间,在香港的惠阳、四邑等地的同乡会,先后组织回乡服务团,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与此同时,几个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到香港的会宁籍共产党员严玉田、孔令淦等,他们也根据中共香港市工委的指示,以同乡会名义,开始筹建回乡服务团的工作。他们在取得香港会宁同乡会董事会正、副主席周颂庭、赵扶生的支持后,便在香港、澳门两地的会宁籍同胞中进行宣传发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1937年12月初,成立了一个以香港会宁  相似文献   

5.
1938年10月21日,日寇占领了广州。我同广州市高中50多名“抗先”队的同学,在广东省委的领导下,与广州400多名的“抗先”队同志一起撤到四会县城,编入了第四战区广东省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战时工作队。我被任命为一二队的队长,带领了15名队员到广宁县宾亨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为时3个多月。 1939年春节前夕,战工队奉命调到韶关集中整训,改编为国民党第四战区“政工队”,派到国民党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队中去工作。当时省委决定,把战工队中一  相似文献   

6.
1937年6月下旬,我趁东京东亚预备学校放暑假之便,离开日本回国,想不到因沿途受暑,回到家中便病倒了,而芦沟桥事变也就在我回到家中的当天晚上爆发了。1937年7月底,我抱病参加了绥远民众抗日救亡会的成立大会,被推选为负责宣传工作的组长。 绥远民众抗日救亡会刚成立时,并没有引起绥远执政当局的注意。后来,由于抗日救亡会活动日益活跃,成绩显著,加之报纸上又常报道宣传,从而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并开始加以阻挠和破  相似文献   

7.
1935年12月,党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了开创统一战线工作和群众性抗日救亡斗争的新局面,创造经验,带动全局,党中央决定派深谙党的新策略和长于白区工作的刘少奇主持北方局的工作,领导和指导华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3月,刘少奇赴天津上任伊始,就紧紧抓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中心问题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根本扭转党在群众性抗日救亡工作和白区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加强与扩大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为群众性抗日救亡运  相似文献   

8.
厦青团是厦门市工委领导的青年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一九三八年五月十日夜晚,在鼓浪屿英华中学成立。它的组织成员主要是来自厦门几个抗日救亡团体(厦门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和慰劳工作团、厦门文化协会、鼓浪屿青年抗敌服务团、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等)中的有色彩的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厦青团成立以前,这些团体在厦门开展  相似文献   

9.
金宕莳 《求贤》2011,(5):26-26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不断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共天津市委对大中学校学生暑假期间的抗日救亡工作及时作出安排,要求学联和民先队在巩固学校抗日救亡阵地的基础上,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暑假走向社会.深入工农群众开展抗日爱国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继续沿着同民众相结合的道路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金宕莳 《求贤》2011,(1):26-26
天津学生组织抗日救亡大游行后.中共天津市委继续领导社会各界.开展抗日反汉奸反“华北国”的斗争。动员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中去。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成立平津学生统一领导机关,抽调党员加入学生组织.进行了历时20天的南下北上,沿途播撒抗日救亡的火种.为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爆发前 ,在民族危亡关头 ,留日学生在日本本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组织抗日救亡文化社团 ,秘密学习革命理论 ;宣传抗日救亡 ,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国民党亲日投降势力作斗争 ;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国 ,直接参加抗战 ,等等。留日学生在复杂的背景和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一些客观原因 ,主要是日本左翼人士的帮助、中国左翼文化领袖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等。  相似文献   

12.
1932年卢沟桥事迹发生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浪潮。澳门《朝阳报》和《大众报》联合组织发起"澳门四界救灾会",主要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后期又组织了回国服务团体,发动广大爱国青年回内地参加抗战,受到抗日前线将士广泛赞誉,为抗日救亡工作做出了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上海私立中、小学遍布全市。中共地下党员,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及救国会成员活跃在私立学校中,团结广大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来克勤  来勇勤 《世纪桥》2009,(20):28-30
一、抗日救亡 烽火洗礼 来裕民(曾用名来海滨),1918年11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瓦店镇西来村一个大家庭里,祖孙三代20口人,20多间房子,80多亩地。小时候在村里念私塾,后到镇完全小学半农半读。1935年考入南阳中学。后来为了学医又考入了高中德文班,但因学费问题,后改上开封高师。当时中共地下党领导一些爱国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相似文献   

15.
广东抗先是全面抗战初期成立于广州的青年抗日救亡统一团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向全省各地发展。他们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持久战战略方针、游击战战略战术,在综合运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传播形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向广大工农群众宣传的合力。广东抗先得到青年的广泛欢迎、拥护和许多地方实力派及开明士绅的同情、支持。大批进步青年接受中共的指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成为中共革命事业的骨干,有效地促进了广东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桂林抗战教育是“抗战文化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点教育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抗战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雷沛鸿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秦文志 《探索》2003,(1):129-132
在领导大后方抗日救亡文化运动中 ,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决与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作斗争 ,努力办好我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党刊 ,注意对文化界人士的团结、教育和引导 ,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大后方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开展 ,关怀和爱护文化界人士 ,不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时也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段俊 《理论学刊》2020,(4):160-168,封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期刊作为华北抗战戏剧的重要传播媒介,直接参与了戏剧的发展历程,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戏剧救亡宣传的平台。围绕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报刊记载和存储了在华北地区产生并传播的珍贵剧本资料,引介先进的戏剧理论,刊载各类戏剧研讨会议情况与理论文章,借此开展深入探讨和广泛论争,构建了大众化的戏剧理论体系。报刊媒介推动了抗战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的蓬勃开展,对戏剧的广泛传播和抗日救亡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开展群众运动,推动东北、西北两军抗日为了用群众抗日运动推动东北军、十七路军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并争取两军对抗日群众的支持,东工委和西北特支共同努力,积极开展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20.
戴安林 《湘潮》2005,(9):29-3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难当头,热情似火的多情湘女,奋勇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敌御侮的壮丽篇章。建立妇女抗日救亡团体抗日救亡,人人有责。广大湘女纷纷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抗日救亡团体,反对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援抗战。1937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