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留志 《河北法学》2006,24(9):60-64
近代以来,婚姻和生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分离.婚姻和生育的分离要求婚姻权和生育权、婚姻制度和生育制度应当分别立法规定.我国婚姻法应当在禁婚亲、禁婚疾病和法定婚龄方面做出因应.  相似文献   

2.
禁婚亲制度的规定,是人类进化和文明进步的结果,而罗马法作为世界历史优秀的法律文化遗产,在这方面的规定较为完善,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本文首先简述亲等的算法,进而介绍罗马法中关于禁婚亲的规定,并且通过与我国古代的相关制度比较,揭示经济、政治、文化对罗马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关于禁婚关系范围的婚姻法制,从先秦时期始,经秦汉至唐,历两宋、元、明、清,一直到清末、民国时期,禁婚关系范围法制的内容相当丰富。古代中国禁婚关系范围法制,既是各个时代特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也与各个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诚信原则之后,普遍认为可以通过禁反言来具体适用诚信原则。禁反言是源于英美法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具有若干表现形式的具体制度。虽然因制度环境不同,英美法的禁反言规则无法直接引入我国,但通过分析英关法上各类禁反言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明确建构中国民事禁反言规则的基本路径,即根据诚信原则形成我国的禁反言观念,然后结合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在禁反言观念下形成能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禁反言规则,从而在基本原则与具体制度之间显现出"诚信原则-禁反言观念-禁反言规则"这样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结婚条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条件,这次在《婚姻法》的修正中并未作实质性的修改。其规定可归纳为(1)当事人自愿;(2)达到法定婚龄;(3)符合一夫一妻制;(4)不属于禁婚亲;(5)未患有禁婚疾病。本文通过对我国《婚姻法》结婚条件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婚姻法》关于结婚条件的规定过粗,有些规定缺乏正当性,有些规定则与婚姻无效或撤销制度并不衔接。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条件的规定进行了反思,希望这一思考对几乎为定势的思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昂 《证据科学》2014,(1):20-29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188条增设的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填补了我国现代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空白,丰富了《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内容,显现出容隐制度呈现出回归的端倪,彰显了我国与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相融合的趋势。相较于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和现代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只能被视为不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无论是权利主体范围,还是权利内容,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都有进一步完善发展的空间;并且该规定在实施中可能遭遇被误读、阻碍案件证明、流于形式以及侵犯被告人对质权的风险。对这些风险和问题应当予以充分认识、合理应对,以使司法实践准确落实这一规定,并为确立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禁止条件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婚姻法》基于优生的需要而禁止表兄弟姐妹及某些不宜生育的疾病患者结婚的规定,在现代社会已缺乏合理性。随着不育文化的兴起、国家经济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收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实施与完善,《婚姻法》应当为表兄弟姐妹及某些不宜生育的疾病患者解除婚禁。  相似文献   

8.
在法制日益健全、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夫妻一体的观念正在被打破,对于夫妻之间的侵权行为,当事人也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然而,现有民事立法在婚内侵权问题上存在诸多纰漏,无法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救济。因而,我国有必要构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本文在对婚内侵权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婚内侵权立法的不足,对我国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婚姻家庭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网络色情信息是在网络中传播的过度地渲染男女性关系和性行为的社会丑恶信息。防范网络色情信息在法律上有许多难点,会遇到文化观念的冲突、证据的收集和法律管辖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对网络色情信息的法律规制,其规制的程度、范围和方式受到它们传统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它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规制网络色情信息的过程中,要形成法治系统功能,在制度和技术方面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的亲属拒证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刑事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亲亲相隐"制度规定。确立亲属拒证权制度,对于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充分保护公民人权,提高法律效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