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学峰 《理论前沿》2008,(15):42-43
社会保障与困难群体保护问题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砚小康社会理想的重要环节,正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困难群体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于城市困难群体及其救助的现状,必须形成包括社会政策、社会互助、慈善事业、教育救助等内容的社会支持体系,逐步消解城市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论坛》2009,(4):F0003-F0003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生活困难群众数量较大,民生保障任务光荣而繁重,历来为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8年,云南省切实加大了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年初,省政府就专题研究社会救助工作,将其列为当年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之一加以推进,并加大了省级财政投入。省民政厅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与各州市民政局签订了社会救助工作目标责任书,对这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的目标责任考核。二是督查措施有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     
《人事天地》2016,(4):5
正【580万】中国"三无"特困人员达580万《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18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根据《意见》,国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据统计,全国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分析全国及各省的民政事业费、城市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相关数据,讨论社会救助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发现,目前全国民政事业费支出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全国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升、不同省份之间低保标准差距较大,社会救助在发展中存在着社会救助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救助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和待遇水平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使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兜底的作用,筑牢共同富裕的基础,从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调整社会救助方式的结构、调整合理的社会救助标准、构建多元共治局面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现状的影响,这一群体存在着自卑、焦虑、冷漠等不健康心理特征。应该在提供多种形式经济扶助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特困生的心理素质,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帮助特困生摆脱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580万】中国"三无"特困人员达580万《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18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根据《意见》,国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据统计,全国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简称"三无")的特困人员,多达580余万人。【234.5万人】中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  相似文献   

7.
当前困难职工已构成了城镇困难群体的主体、困难职工有贫困扩大和加深的趋势、在同样符合低保条件的情况下,特困职工比其他群体更难享受到最低保障,因此应该引起深切关注。同时文章分析了困难职工贫困成因,指出就业和社会保障不足是他们陷于贫困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他们救助的最主要途径,就是为脆弱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构筑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促使利益主体的重新整合与分化,社会财富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日益明显,贫困开始成为困扰社会稳定的因素。为此,救助贫困和提高困难群体的福利水平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政府通过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城市困难群体发送社会福利。提高低保工作的质量,关键是培养低保工作的专业人才,由此形成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呼唤,文章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社会福利人才培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围绕提高社会救助效益,充分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权益和发展权益,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弱者权利,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2007年以来,在海南省海南中级人民法院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该院辖区各县市法院积极探索针对特殊刑事案件被害人和执行案件特困申请执行人的司法救助金制度,想方设法对那些无法通过执行获得赔偿的特困当事人实施救助。在海南中院辖区各县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各基层法院近两年的努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5年12月,云南省已经在全省初步建立了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其他特殊人员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为社会公民撑起了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是基于贫困存在的制度安排,它是保障民生的最后一层安全网,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然面-临着居民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需求既包括社会认同、维护社会公平和消除社会结构紧张等宏观层面的需求,也包括贫困群体的就业、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居住等微观层面的需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应重点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救助水平均衡化、加强基层救助工作平台建设、建立科学的家庭财产收入核查制度、拓宽救助领域,把扶贫与解困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灾后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在遭遇重大灾难性事件后会出现巨大的心理创伤,需要及时的疏导和救助。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可以对儿童灾后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方法从儿童自身以及家庭,同龄人群体等外部环境对儿童心理展开救助,帮助儿童释放压力,疏导情绪,尽快地使自己重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贫困问题严重导致了大量流浪现象。由于社会贫困和社会经济转型等原因,中国的流浪乞讨问题也很严重。虽然世界各国的住房救助政策主要针对社会最贫困群体,但流浪者居无定所,以流浪为主,因此难以被住房救助政策有效覆盖。尽管中国目前城市工作贫困阶层住房状况比较差,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社会流浪现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上一代愿意为子女购房提供帮助。此外,在遇到经济危机时,农民工可以返回农村暂时逃避危机而不至于流落街头。为了保障流浪者的尊严和提高社会文明的水平,中国需要在街头救助以及住房政策等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嘉定区委、区政府和团市委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帮困救助工作的要求,切实为困难群体尤其是困难青少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等特殊特困青少年群体送温暖、献爱心,嘉定团区委于1月28日至2月3日开展了嘉定区"团组织就在你身边"新春七彩服务周系列活动,掀起团区委帮困送温暖活动高潮.本次活动采取由团区委主办,基层团组织承办的形式开展.  相似文献   

16.
邱珊 《工会论坛》2009,15(4):22-23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由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原因,使城市中出现了贫困人口。这一群体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期望失落感、相对剥夺感、焦虑心理和怀旧心理等心理倾向。社会应积极帮扶救助贫困人口,对这一群体的心理进行引导与调控,保障经济的繁荣稳定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要求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促进社会救助的人性化。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公民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制度安排,如何使社会救助更加人性化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社会救助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推动社会救助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保政策是我国解决城市贫困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城市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城市低保对象的资格认定、低保标准的科学制定、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的分类施保、边缘人群救助、低保救助与反贫困关系的认识、救助措施、资金投入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制定保障标准、规范分类施保、建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的工作,是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的实践者是救助管理工作者,他们直接救助服务于脏乱病残的流浪乞讨人员。作者在文中通过大量的调研初步发现,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心理状态不仅直接关系到救助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城市的形象与社会的秩序,而且在表现征象及构造因素上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学生是大学里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l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来解决,贫困生一般有自卑和自尊心强等心理问题,薷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完善的贫困生救助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