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英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第一语言。多年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一直对学习英语兴趣盎然。他曾诙谐地说:对英语,“我活一天就要学习—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斯诺夫人海伦在其回忆录《我在中国的岁月》一书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的缩影。……他有着同样的学而不厌的欲望;他甚至在70年代还学习英语,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还债     
1963年初。一天,毛泽东读完英语,对当时帮他学习英语的章含之(章士钊之女)说:我还欠你父亲一笔债没有还呢。章含之以为主席于闲暇之余同自己提起欠债之事是开玩笑,就回答说:父亲从未提及此事,若主席真的欠了父亲的钱,父亲是必定不敢催主席还债的。不料毛泽东认真地说:这笔债早该还了。回去你告诉行严先生(章士钊字行严),我从现在起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了。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2  相似文献   

3.
读书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10,(9):47-48
<正>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有9万多册。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他确实做到了。  相似文献   

4.
“决心学习,至死方休”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自学过英语。但是,由于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他的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全国解放以后,有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学习英语成为他的一种爱好。 1954年,我到他身边工作时,他已年逾花甲。他第一次同我在一起学英语是在同年的11月。毛泽东那时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还不多,我们先从阅读英文版《人民中国》、《北京周报》杂志、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事评论和政论文章入手,以后逐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莫斯科会议宣言》的英译本。  相似文献   

5.
学英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部分。据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我于1954年秋到毛泽东办公室担任他的国际秘书,前后有12个春秋。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秘书工作外,大部分时间帮助他学习英语。 “决心学习,至死方休” 林克回忆,他和毛主席一起第一次学英语是在1954年11月。那时毛主席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还不很多,他们便先从阅读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有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事评论和政论文章入手,以后逐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莫斯科会议宣言》的英译本。  相似文献   

6.
正毛岸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从小就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长大后,他好不容易才从苏联来到延安。自此,他方可以经常当面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一天,毛岸英向毛泽东请求道:"爸,我要结婚!"毛泽东知道儿子在和刘思齐谈恋爱,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0,(4)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少年毛泽东的良师益友王季范是湖南湘乡县人,其母亲文氏是毛泽东的姨妈。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  相似文献   

8.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在向这位伟人遗体告别的人流中,有一位身着戎装的老将军当众失声痛哭,他满怀深情地向人们诉说:"我对毛泽东同志有特殊的感情,从我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把毛泽东同志当作自己敬仰的师长,可以说我是在毛泽东同志几十年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这位老将军,就是跟随毛泽东征战几十载,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被毛泽东亲定为"终身海军司令"的肖劲光大将.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5,(12)
<正>一第一次知道"寻乌"这个地名,是在2011年11月21日。这一天,我看到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调查研究》,作者习近平。这篇文章是他不久前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的全文。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用130字的篇幅提到了江西寻乌县:"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11.
正1948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找到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着急地说要查找一份中央工委关于土改的文件。叶子龙说:"工委的所有电报都是马上送给主席的,一刻都不能耽误,这你是知道的。"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好像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有看到,还跟我发了脾气。"就在这时,机要室的电话响了。叶子龙拿起电话,毛泽东的声音传了  相似文献   

12.
正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存货"里翻了又翻,选了又选,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的故事1975年10月1日,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这一天,病床上的毛泽东艰难地支撑着身体,对身边陪伴着他的护士追念起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革命往事,他首先讲到的就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对很多人来说,有关秋收起义,多是暴动如何激奋昂扬,战斗如何胜利辉煌,最后又是如何满怀豪情地奔上井冈山……直到从毛泽东本人口中讲出秋收起义,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角度的历史。"这故事,你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有一段最著名的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走十月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浴火重生,苦难而辉煌。青年毛泽东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认同和选择,也有一个思索和比较的过程。第一次发表思想有些糊涂的政见毛泽东出生在湘中一个闭塞的山冲,在接受启蒙教育时,不大受四书五经的束缚,用他的话说:"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1942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有过这样一段精彩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一直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学以致用更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毛泽东就是一位公认的幽默高手。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折服。"小心打你的土豪啊!"毛泽东平易近人,喜欢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开玩笑,调节气氛。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一度在瑞金东华山养病。一天,他问卫生所负责护理他的小战士:"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7.
正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有个3平方公里的村庄叫"发坑"。别看村庄小小的,却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毛红军进驻这个村庄。当晚,毛泽东在一个贫农家里与村民们喝茶聊天,他随意问道:"到这里快一天了,还不知道你们的村名哩,叫什么?"谁知这一问,村民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不言语了。毛泽东觉得不对劲,追问道:"难道这里没有名么?"有个村民开口说:"有是有,太难听了,大家都不好意思讲。"毛泽东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身边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位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毛泽东读书命运的改变者王季范,湖南湘乡县人,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他的母亲文氏是毛泽东母亲的同胞姐姐。王季范是家  相似文献   

19.
最近阅及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特别是他学英语的一些细节.不禁想起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说"挤时间".还有些被动和勉强的感觉,而毛泽东却欣然把工作以外的时间,也就是休息时间大都付与了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20.
因一块肉绝交1913年至1918年5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蔡和森、李维汉等人。这些热血青年经常聚集在一起畅谈理想,探讨科学。1936年,毛泽东与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曾谈到这样一件事:"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要买些肉,而且当着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谈些买肉的事情。"毛泽东说:"当时我感到恼火。以后再不同这个家伙见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