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宗教问题,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阶级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工人阶级政党如何对待宗教?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宗教的关系?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俄国革命实际,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原则。但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基本上贯彻了这些原则,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无神论者最活跃的时期往往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结合的最紧密的时期,21世纪初的美国宗教右翼和政治保守主义的联姻使得"新无神论"接连发声,成为代表知识分子精英的世界观。在当前世界面临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时,厘清无神论尤其是美国无神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状况,有利于我们拨开当前世界"宗教热"的迷雾,从有神论的对立面之维审视和分析无神论作为世俗化社会基石的功能和地位,坚定人类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科学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两个不同范围和层次。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科学的相互关系曾经历了融合共处——分化对立——新的共处这样三个辩证发展的阶段。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一) 从上古到中世纪末,是宗教支配科学、科学为宗教服务的时期。那时的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试验的证明体系,更没有象今天这样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是和宗教、神话、巫术等混杂在一起的。比如,原始的巫术认为,同类事物可以感应相生。这一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实践表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复杂、敏感的政治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呼吁产生“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以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宗教问题,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但他们还不可能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列宁首次提出了阶级定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社会主义观的成功运用和实践证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上曾经走过弯路,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掌握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伟大目标,实现国家消亡、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6.
略论信仰     
科学是人对物的理性认识,道德是人对人的价值选择.科学和道德的背后,都需要信仰的支撑.宗教的核心就是信仰.从科学的角度看,宗教信仰是虚幻的.但从人文的角度看,宗教信仰表达了某种严肃的终极关怀,即对生命存在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无神论信仰理性地拒斥了神灵,但小心地看护着深层的人文关怀.因此,无神论教育应当科学与人文并重.如何艺术地处理终极关怀问题,是无神论信仰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万强 《党史文苑》2011,(4):11-14
信仰问题,事关人之思想灵魂,也涉及到社会制度和党的指导思想。由于历史变革、社会转型,部分人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需要在新的实践、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反思、发展和巩固。从"知""情"和"意"三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科学的信仰。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是共产党人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从"知""情""意"三方面解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对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的宗教观从初探、深入走向成熟完善。关于宗教的根源,列宁提出"恐惧创造神",并指出解除经济奴役和政治压迫,消除让人捉摸不定的恐惧才能消除宗教的源头。列宁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认为其在俄国有精神麻醉和维护压迫统治的作用。关于无产阶级对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但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不是私人的事情。要与宗教进行思想斗争,而不是行政强制;反对将反宗教斗争放在首位,忽视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任务;着手于触动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而非向宗教盲目宣战。列宁的宗教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避免了宗教政策"右"的软弱和"左"的生硬,对当代中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和马克思分别通过彻底批判基督教,确立现代西方人本主 义和马克思主义而在西方第一次真正完成了从宗教向无神论的 转变。论文探讨了这一转变的根源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 和无神论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信仰问题,事关人之思想灵魂,也涉及到社会制度和党的指导思想.由于历史变革、社会转型,部分人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需要在新的实践、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反思、发展和巩固.从"知""情"和"意"三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科学的信仰.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是共产党人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从"知""情""意"三方面解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对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艾信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九一五年帝国主义战争时期。《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哲学短文,是列宁对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革命斗争经验的重要的哲学概括,也是列宁对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探讨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在"唯一科学方法"上的根本分歧入手,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研究上具有革命性的方法论,即从"历史"即不同时代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宗教,而不是从黑格尔式的"概念"出发,在封闭的体系内理解宗教。著名的"宗教鸦片论"主要是针对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的革命形势而言的,即当时欧洲的宗教(基督教)已经不是革命的"外衣",而完全蜕变为统治阶级服务了。但是"宗教鸦片论"并不能简单推广到一切时代、一切地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不同历史环境中各种宗教的不同历史作用,只有真正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地对宗教进行研究,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陈始发 《理论学刊》2007,(10):33-3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人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在此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信教自由"的核心原则,而红军长征时期开展的宗教统战工作,则是对于"信教自由"原则的再次肯定与实践展开。  相似文献   

14.
《求是》1999,(16)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决策精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揭批“法轮功”的本质和危害,红旗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由求是杂志编辑部编辑的以下三种图书。《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读本》摘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有关论述;针对党员干部及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分12个专题,系统解说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法轮大法”批判》内容包括:中央关于处理“法轮功”问题的通知和部署,国家各…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列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阶级属性、理论精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树立了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科学地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4,(3)
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系统地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范畴体系。唯物辩证法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基本特征表现为对核心即矛盾规律揭示的深刻性。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唯物辩证法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逻辑范畴思想的指导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和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是思想领域的一项长期任务。邪教“法轮功”的形成及其危害,使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更加具有现实和迫切的意义。无神论是和有神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没有固定的内容,只有一个核心目标,即揭示鬼神的不存在。随着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有神论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形态,无神论也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这种关系,为无神论规定了长期战斗的任务。无神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形态。历史上,科学革命以…  相似文献   

18.
正确看待宗教和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还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千百年来,宗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现在,宗教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客观存在,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用正确的政策去处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正确看待宗教的本质什么是宗教?宗教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各种宗教理论最基本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提出过多种涉及宗教本…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斗争理论及其实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从苏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出发,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确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对内斗争和对外斗争相结合等正确处理国内外斗争的一系列原则,体现出非凡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给我们以现实启迪,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科学、更精准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以更饱满的斗争精神和奋斗姿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叶,世界进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同马克思、列宁从事革命活动所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真正支持战争的力量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