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20,(5)
正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为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联系。由于近地点高度较高,"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0,(4)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需114分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四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4.
冯华  喻思南 《奋斗》2022,(2):27-28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970年4月24日,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又一次为中国赢得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自豪与尊严。为了这一天,中国航天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和汗水心血。那么,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一高精尖技术是如何在工业基础差且政治局势动荡的时期一举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4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科学家们为之欢欣鼓舞。竺可桢、赵九章、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发表讲话、写文章,阐述发射卫星的重要意义。科学家们认为,卫星可以民用,亦可以军用,综合性很强。中国也应有研制卫星的规划设想,并及早着手准备。建议中国科学院应把研制人造地球卫  相似文献   

7.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党建》2020,(3):44-4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成立于1968年,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核心力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中国航天发展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2020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开天辟地启新元,到"东方红五号"比肩国际高水平,中国空间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杨正泉 《党史文苑》2007,(12):51-52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5,(16)
中国军备震撼世界的第一次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  相似文献   

12.
《党员文摘》2008,(7):I0002-I0003
中国人有一个几千年的“飞天梦”,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这一美好的梦想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短短三十几年间变成现实。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直上云霄,邀游九天,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中,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资料卡片     
20世纪中国航天空间科技十大历史事件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空时代。2、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3、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4、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5、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  相似文献   

14.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展出的遗物中,有两盘特殊的录音胶带。那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后,毛泽东收到的卫星发出的一盘《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一盘卫星飞经首都北京上空时直接收录未加剪接的录音胶带。在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上天50周年日子里,梳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我们分明感到:毛泽东的这份珍藏,是对东方红卫星的情感寄托,更是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有力物证。正是毛泽东的直接决策和领导,才有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日后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两弹一星"的"总指挥""大管家",周恩来呕心沥血,为"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这其中,许多秘事为国家特级机密而被尘封多年。今天,我们根据逐步解密的史料和亲历者的口述史料,撷取周恩来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秘事,以纪念他的历史功勋与严实精神。远见卓识,筹划"两弹一星"工程1949年3月18日,早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周恩来就致电彭真、叶剑英并转告李维汉,派遣以郭沫若为团长和钱三强为团员的队伍到法国巴黎出席保卫和平大会。钱三强提出外汇申请,希望利用开会的机会托其老师约里奥·居里教授购买用于原  相似文献   

17.
纪仁 《党建文汇》2008,(1):39-39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第一颗中国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人的航天之路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8.
王建柱 《党课》2011,(13):119-119
祖籍山东牟平,祖上‘闯关东’,父辈起就生长于东北,说话一口东北腔。”这是传记文学作家对孙家栋的描述。“东方红一号”升空以后,孙家栋的名字就常常和我国卫星事业的首次连在一起。1967年,孙家栋被钱学森点将,调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孙家栋都是总设计师。1986年44,他还担任我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9.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日前在央视热播,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腾起蘑菇云,世界为之震撼;1967年6月17日,又是在罗布泊,中国第一颗氢弹引发了东方一声巨响;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把《东方红》乐曲唱响在茫茫宇宙……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取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震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能够振奋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老一辈航天人用实践告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