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定均中将(1914--1976) 皮定均,安徽金寨人,1914年生,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化装进入日军重兵把守的武安县城侦察,并机智脱险,被日本人送了外号"皮猴子".解放战争初期,他所带的部队被称为"皮旅",以善打恶仗硬仗而闻名全军.又因外表朴素憨厚,被战士们送了外号"皮老驴".新中国成立后,因治军严谨,执法严明,被干部送了外号"皮老虎".1955年,皮定均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当年确定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之前,毛泽东得知皮定均按资历原报为少将衔后,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正1955年全军评定军衔时,总干部部领导向毛泽东呈送授衔报告。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按资历拟申报少将衔时,当即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此后在审阅全军将帅授衔名单时,毛泽东又在皮定均的名下注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不久,皮定均被破格授予中将军衔,时年41岁。1976年7月7日,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从漳州乘直升机去东山岛三军演习现场视  相似文献   

3.
皮定均中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战功赫赫,名垂军史。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军衔时,毛主席亲笔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1976年7月7日,在福建前线指挥军事演习中,他不幸以身殉职……因为皮定均殉职在“四人帮”覆灭前夕的非常时期,对他的死因曾经众说纷坛。笔者以第一手的资料,撰写此文,披露真相。皮定均半坐半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滩大右掌压住隐隐作痛的前额。尽管有电风扇在不停地吹.他仍然感到燥热难忍,仿佛被谁给困罩在一个大蒸笼里似的。这是在1976年的夏季,身为中共中央委员的皮定均将军,担任着福州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4.
皮定均中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战功赫赫,名垂军史。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亲笔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1976年7月7日,在福建前线指挥军事演习中,他不幸以身殉职…… 然而,因为皮定均殉职在“四人帮”覆灭前夕的非常时期,对他的死因曾经众说纷纭,笔者以第一手的资料,撰写此文,披露真相。  相似文献   

5.
1955年,全军授衔。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军区拟报他为少将军衔。请示报告送到毛泽东处,毛泽东指示:“皮有功,少晋中。”于是,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什么功劳让毛泽东主席对他如此赞赏、青睐有加呢?故事要从解放战争前夕的中原战场说起———  相似文献   

6.
皮定均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战功赫赫,名垂军史。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军衔时,毛主席亲笔指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1976年7月7日,在福建前线指挥军事学习中,他不增以身殉职…… 张爱萍将军有一首悼念词,为皮定均的一生作了概括: 年少扛起枪, 为了工农得解放, 越过雪山和草地, 矢志紧跟党。 一生戎马行, 千里突围战沙场, 抗美援朝破纸虎, 跨过鸭绿江。 意志多坚强, 爱民爱兵永留芳, 光明磊落照肝胆,  相似文献   

7.
1955年9月27日下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在这里举行.在众多元帅、将军的行列里,有一位被授予正军级少将军衔的越南人洪水格外引人注目.早在1948年,洪水就被授予越南当时的最高军衔--少将,故而,他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外籍将军",还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集中越将军军衔于一身的"两国将军".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聂荣臻》,在第16集中段出现聂荣臻身着元帅礼服的镜头时有一句这样的旁白:"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剧中把原本是"国家"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误称为"军队"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容易在社会上起到误导作用,应当予以匡正。1955年朱德等十人的军衔是法定的"国家"元帅国授予朱德等十人  相似文献   

9.
十大将的成长和进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历史的缩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设有大将军衔,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共有10人。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55年新中国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上,有一位巾帼英雄被授予少将军衔——她就是李贞(1907-1990)。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英名传扬中外,她的丈夫、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甘泗淇同样威名远扬,人们称他俩为"神州夫妻两将星"。  相似文献   

11.
范凡 《党史纵览》2006,(6):49-51
编者按:皮定均,安徽金寨人,1914年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二十四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殉职.今年是皮定均将军殉职3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05,(8)
建国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由于 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通过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了解放军采用国际通用 的军衔体制。  相似文献   

13.
正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在被授予军衔的1600多名开国将帅中,有一位外籍将军,他就是来自越南的洪水少将。少年投身中国革命,曾被"左"倾路线领导打成"高级特务",并被粗暴地开除了党籍洪水原名武元博,1908年10月1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初次评定军衔时,有一位外国人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位外国人便是越南友人洪水。 洪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一生三次来华,前后在中国从事革命工作达25年之久。他不仅是随红一方面军自始至终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少数几位外国人之一,而且还是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到抗日战争胜利全  相似文献   

15.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的夫人张烽同志。皮定均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皮定均,安徽省金寨县人,1914年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连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教导师第二团团长。他14岁参加革命,从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到川陕根据地的创建,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豫北、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从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到抗美援朝,浴血疆场,屡建战功。朝鲜战争刚停战,皮定均被调往福建前线,为建设东南沿海海防作出了出色的贡献。1969年,皮定均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为西北边防建设鞠躬尽瘁。1974年,他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76年组织检查军事演习而以身殉职。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6.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彭绍辉上将,是一名从雇农成长起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在战争年代,彭绍辉失去了左臂,被人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9月,在共和国首次授衔的1000多名将军中,共有9位独臂将军,而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只有彭绍辉和贺炳炎.  相似文献   

17.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兵团级干部是开国将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贺晋年、解方、段苏权、陈沂四位兵团级干部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和其他绝大多数兵团级干部的所授军衔相比,显得偏低。贺晋年等四人之所以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也是各有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31):55-55
杨至成(1903-1967),贵州省三穗县人,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领导者,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29年4月被任命为红四军副官长,直接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民军队后勤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4,(8):35-35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年仅33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  相似文献   

20.
1955年国庆节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他戴上了金灿灿的上将军衔,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2名将军中惟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他的历任职务是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却可以列席党的最高层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位有点“特殊”的将军叫李克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