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潮》2020,(4)
正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宴会前,他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的手,动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口中的"九哥",就是他的兄长加老师——王季范。少年毛泽东的良师益友王季范是湖南湘乡县人,其母亲文氏是毛泽东的姨妈。王季范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九,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受教于较有声望的萧竹轩先生,学习经史、  相似文献   

2.
《湘潮》1988,(8)
1951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感到惊讶!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的亲姨表兄王季范先生。王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后辈都称“九阿公”,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  相似文献   

3.
(三)“从一个国家来说要勤俭建国,从一个家庭来说就要勤俭持家”“九哥,你这件长衫该换换朝代了”王季范一家进京不久,便定居在宣武门头发胡同7号。毛泽东经常派秘书来问候王季范。当时,王季范全家6口人(包括保姆张妈)。本人工资只有300余万元(旧币)。每月除去伙食费、水电房租费以及来往客人的招待费,没有什么节余。毛泽东知道他的钱不够开支,常常让秘书送点钱来。对此,王季范深为不安。有天,毛泽东又派秘书送钱来了。王季范高低不收,说:“主席的用项比我大得多,请把钱带回去,代我谢谢主席。你就说,我的钱够用了。”可秘书不依:“主席知道您手头紧,还吩咐我快点把钱送来呢。季老,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交不了差。”王季范恳切地说:“新中国成立不久,从一个国家来讲要勤俭建国,从  相似文献   

4.
自小出入中南海1950年仲秋,毛泽东电邀九表兄王季范进京。在中南海的那次洗尘晚宴后,毛泽东把过去发生的一切告诉了王季范。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极富感情的毛泽东悲从心来:“九哥———”毛泽东不知从何说起。好半天,他才哽咽着说:“你把德恒(王季范长子)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说着说着,止不住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乃人生三大不幸。从毛泽东嘴里吐出来的不幸消息令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悲痛自不待言。当初毅然送子赴延安投身革命亦有不测之思想准备,只是一朝永诀,岂能不痛…  相似文献   

5.
1956年秋,乡下刚搞完秋收,文润泉、文梅青两兄弟,便从湘乡唐家圫来到长沙,找到在省城工作的兄弟运昌。兄弟三人商定,一同上北京看表兄毛泽东。在湖南矿冶学院工作的文凤良(文运昌之子),考虑到父辈们曾几次去北京,这次又去,怕打忧太多,便先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一星期后,湖南省委交际处的同志找到文凤良,说毛主席来电,欢迎文润泉等三位老人去北京,并要文凤良护送。于是,他们4人上了北京,住在西郊宾馆。11月8日下午,毛泽东派车把他们接到中南海住处。客厅里,在座的已有王季范老人和他带去的两个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众多的挚友中,有一位非常普通却又很不平凡的人物,他是毛泽东的姨表哥,也曾是毛泽东的老师。建国前,他清苦地耕耘在教育园地上,芬芳桃李,遍布中华;建国后,他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荣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就是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九哥”的王季范先生。(一)“这批学子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我得替他们说说话,撑撑腰”  相似文献   

7.
严农 《党史文汇》2004,(7):13-17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他们之间有一段十分复杂有趣的经历.1956年,我拜访张干在一师时期的学生-著名诗人萧三,他兴致勃勃地谈及这段往事.以后,我专为此事访问了毛泽东的老师王季范,张干的学生,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苏缙如等有关人士,并参照有关资料,写成这篇纪实文章.  相似文献   

8.
王海容一家,从祖父王季范、父亲王德恒到孙女王海容,都和毛泽东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王季范是毛泽东情深意笃的九表兄,也是少年时代毛泽东的真正蒙师。为了毛泽东得以求学深造,王季范不止一次慷慨解囊,并鼎力支持其从事进步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她们都是普通的母亲,但是正是她们,默默无闻地成就着领袖们光辉的事业。损己利人的毛泽东之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唐家坨的一个富裕农家,18岁嫁到韶山冲,成为农民毛贻昌的妻子。1893年始,她相继生下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唐家坨的一个富裕农家,18岁嫁到韶山冲,成为农民毛贻昌的妻子。1893年始,她相继生下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相似文献   

11.
博采之窗     
毛泽东与他的英文教师 章含之 1963年对于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来说,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她成了毛泽东的英文教师。 这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寿辰。除了亲属,毛泽东只请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和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去赴家宴。毛泽东在邀请时特意说明:不带夫人,但可带一名子女。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有个乳名叫「石山伢子」,是外祖母替他取的。毛泽东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曾生有两个男孩,都不幸夭折了。生下毛泽东两个月之后,就把他带回外祖家——湘乡县棠佳阁,当地叫「走月子」。外祖母特别宠爱,硬要把他放在自己身边抚养。毛泽东的外祖家湘乡这个地方有个风俗,要把命根子带大成人,往往用家畜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5,(6)
<正>韶山冲的木匠张有成,年纪比毛泽东略大。毛泽东在儿时常和他一起放牛、砍柴、玩耍,建立了深厚友谊。张有成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遭到国民党枪兵追捕,匆忙之际,他跑到张有成家躲了起来。枪兵寻到张有成家时,他不慌不忙,应付自如。他告诉枪兵,刚才看见一个穿蓝长衫、蓄西式头的人,从山埂上往湘乡那边跑了。枪兵问他:"你怎么不抓住他?"张有成说:"一个教书先生,我干嘛  相似文献   

14.
两人前委,毛泽东拔招英才毛泽东和谭政是湖南同乡。谭政,1906年出生于湘乡县南竹山村一家书香门第。父辈指望他承继家世,光耀门婚,取名谭世名,给以“正统”文化教育。但世名很有一点“野性”,读私塾时,颇厌烦“之乎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离经叛道,后来受妻兄陈康影响,干脆远离家门,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改名谭政。谭政对声名传遍三湘大地的毛泽东早有仰慕之情,但一直无缘谋面。直到1927年他参加湘赣边秋收暴动后,才有了交臂之机。1928年夏的一天,谭政认遂川草林圩回到宁冈,组织上通知他去当工农革命军前委秘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16.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他们之间有一段十分复杂有趣的经历。1956年,我拜访张干在一师时期的学生———著名诗人萧三,他兴致勃勃地谈及这段往事。以后,我专为此事访问了毛泽东的老师王季范,张干的学生、邵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苏缙如等有关人士,并参照有关资料,写成这篇纪实文章。1945年,张干驰电毛泽东,“万恳应召赴渝”。盛夏,柳丛中的蝉鸣,使湖南省邵阳市省立六中的校园显得比往常更加燥热。一位年逾花甲、头发微白的长者,匆匆向一位教员的住房走去。他叫张干,是这所中学的校长。他站在房门前,掏出手帕,擦了擦额…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与蔡和森发起建立的“新民学会”团体中,有一位名叫熊焜甫的基本会员,后追随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为留学的18名会员之一。由于他去世较早,其生平事迹已基本被人忘却。熊焜甫,字光楚,湘乡赤石大旗冲(今属湘乡市虞塘办事处)人。生于1889年3月某日,兄弟2人中居小。辛亥革命时他在湘乡中学毕业,随即考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称中路师范学堂)预  相似文献   

18.
王海容,生于1938年.她是王季范的孙女,算起来应该是毛泽东的表侄孙女.其父王德恒,抗战时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到湖南桃源从事地下工作,被国民党杀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表侄女章淼洪刘胜生,胡长明章淼洪,1911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县白田文家湾,她的外祖父文玉钦与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为同胞兄妹。大革命时期,章淼洪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家乡的农民运动。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章淼洪热切...  相似文献   

20.
许翠琼 《党史纵横》2014,(12):59-60
正历史的风云际会,将陈独秀和毛泽东推至中国革命的前台。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陈独秀那一代人的学生。这师生二人的个性,给中国革命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细究起来,家境和家教,也许是他们个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独秀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不满两周岁时,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40年后,这位名满华夏的新派领袖自称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对他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不过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