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特立幼时家境贫寒,9岁时方才入私塾读书。他13岁时过继到伯祖母家。伯祖母去世后,徐特立不得不中止读书。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一面在乡村当私塾老师,一面学习八股文。8年后,他参加了全省会试,在5000多名考生中,考了第19名,因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他的老师徐特立同志时,用了三个"第一",即: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的确,徐特立同志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革命前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了中国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廉洁奉公的可贵精神和传统美德,用他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写就了他独特的"道德文章",成了千秋万代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李宗晖 《湘潮》2006,(5):54-54
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徐特立的父亲省吃俭用让徐特立上了6年私塾。16岁时,徐特立辍学在家。一天,他乘船去衡山,见10多名同舟人对船工态度横蛮。对此他极感不平,乃自诫日后若能科举及第,只任教官,不作欺压百姓之官员并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从此,“特立独行,高洁自守”成为他的人生座右铭,激励着他奋斗不懈。为了生计,18岁时徐特立在乡村教蒙馆,一教就是10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刻苦读书,却苦于家中无甚藏书,需要读的书也不易借到。买书又很困难,因为书价昂贵,一部《十三经注疏》要15串钱,一部《庄子…  相似文献   

4.
正徐特立,湖南长沙五美乡人,著名的教育家。毛泽东、蔡和森、许光达、谢冰莹等人都曾做过他的学生。徐特立在党内德高望重,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徐老同志"。在他六十大寿和七十大寿时,毛泽东还亲自为他写下了饱含深情的祝寿信。徐特立与他的结发夫妻70年如一日,相濡以沫、相敬相爱,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     
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字师陶。1877年2月10日出生在长沙县五美乡荷叶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丧母,12岁时过继给伯祖母为孙。他从小放牛,砍柴,从事田间耕作。吃过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也要送儿子读书,所以,徐特立9岁起在家乡读了6年蒙馆。 1895年,18岁的徐特立在家乡当了塾师,开始  相似文献   

6.
正在长征的队伍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年龄较大、德高望重被亲切地称为"长征四老"。他们分别是: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这四位老革命家意志坚定、不畏艰险,乐观豁达、感召力强,成为长征中一道风景。徐特立:年纪最长,精神最旺"长征四老"中,徐特立年纪最长,参加长征时已经57岁。然而,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意志坚定,积极乐观,他始终坚信"只要党存在,红军存在,我们在政治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7,(8)
<正>1937年1月30日,中共中央为当时党内年龄最大的党员徐特立庆祝60岁寿辰。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寿信,并号召全党学习徐特立同志。80年后的今天重温毛泽东《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为我们当下如何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带来诸多启示和思考。老当益壮与畏葸不前。毛泽东在信中赞扬徐特  相似文献   

8.
徐特立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60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信,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虚心学习新的东西”的学习精神:70岁大寿时,中共中央又发表贺信,高度赞扬他“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迄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2,(2):61
徐特立一生勤奋好学。1919年,徐特立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赴法留学。到法国后,他进工厂去做工,并决心学通法文。有一位同学关心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做一点适当的工,倒还可以,要想掌握法文,恐怕不那么容易。"徐特立满有信心地说:"不一定。我有读书的妙诀: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我今年43岁,1天学1个单词,1年可学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公开脱离党组织,而时年50岁的徐特立却在这年的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亲自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刘岳 《前线》2014,(4):123-123,126
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一同被誉为“延安五老”。1927年7月,一片白色恐怖中,徐特立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长征时已经58岁。1937年,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在给他的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的这种革命风范,在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乔信明等红军将士这件事上,体现得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12)
正开始长征时,徐特立已经57岁了,但他年纪大不畏苦,职位高不自矜,处处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出现。徐特立每天背上8斤炒麦子干粮,拿着一根自己做的竹杖,和大家一同行军,衣服破了自己补,草鞋坏了自己编。到了宿营地,主动打水、做饭,没有房子住宿,就同战士们一道在野外露营。行军中看见因病掉队的战士时,徐特立一定会停住脚步用湖南口音鼓劲  相似文献   

13.
徐特立家风     
正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在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1927年,50岁的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在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时从事党的教育宣传事业(1940年底至1943年初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从教长达70余年,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5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以91岁高龄走完他奇特而又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在这位革命老人度过的许多生日中,有两次是很富有政治意味和传奇色彩的。 1936年1月,已年近花甲的徐特立,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  相似文献   

15.
徐特立主动让位 徐特立是中国革命的老前辈。1930年底,他在江西瑞金担任苏维埃教育部代部长。1934年初,瞿秋白从上海来到瑞金,是年,57岁的徐老见秋白年轻有为,于是主动向组织建议,让秋白担任教育部长,自己改任副部长。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徐老和秋白密切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6.
梁堂华 《湘潮》2013,(8):32-34
徐特立生逢清朝末年,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野蛮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心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特立独行、勇于斗争的性格。在他60大寿时,老朋友朱德写了一封祝寿信,题目是《你是一个老怪物》。“老怪物”是朱德赠给徐特立的亲切尊号。一个“怪”宇,点出了徐特立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徐特立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以满腔的热情,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他的教育理论和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所形成的精神,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徐特立同志的教育思想,对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徐特立十分注重自身学习,他年逾古稀仍老当益壮,学而不厌,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现代社会正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师要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  相似文献   

18.
徐特立是中国革命的老前辈。193o年底,他在江西瑞金担任苏维埃教育部代部长。1934年初,瞿秋白从上海来到瑞金。是年,57岁的徐老见秋白年轻有为,于最主动向组织建议,让秋白担任教育部长,自己改任副部长。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徐老和秋白密切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特立主动让位  相似文献   

19.
“揽辔长征二万里”(李木庵诗),“出死入生风暴里”(续范亭诗),许多人用诗歌来赞美长征中的徐特立。徐老是长征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正如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陆定一所说:“越困难他越有精神,他的生命越在困难之中就越加显得辉煌。”他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所激发和表现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红五军团政委李卓然诗云:“六十长征穿破旧,爬山涉水荷行装。”当时徐老已58岁,是长征队伍中的最长者,但他和普通战士一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长征开始时,他编在中央工作团,董必武任团长,他任副团长。到了贵州黎平,红军缩编,他任干部团休养连班长。离开江西苏区时,他穿着单衣;到湖南  相似文献   

20.
第三十九军参谋处长何凌登,是抗美援朝的第一位烈士。他1917年出生于福州,在湖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时,由徐特立介绍奔赴延安,经"抗大"学习后派往新四军三师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9月首批入朝,10月23日凌晨牺牲在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