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话语是思想的凝聚,革命特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解释学视域中理解"革命"话语包括三个维度:前见基础、文本互动和视域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理解革命话语的前见基础,包括了颠覆国家权力、期盼圣人救国和追寻道德理想三个特征;通过"附会"的文本互动形式,理解者不断缩短阐释革命话语的"文化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交流、会通的机理;最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儒家革命文化会通于中国革命历史逻辑之中,彰显了传统革命话语的现代转化,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语境下转化、形成和发展的话语体系。从历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包含以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话语(1921-1949)、以生产方式解放为目标的建设话语(1949-1978)、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改革话语(1978-2012)、以梦想实现为目标的复兴话语(2012年至今)。从共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为轴心,积累了一系列"代言"经验:从话语"内化"来看,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辩证统一;从话语原则来看,要坚持党性导向、人民导向、问题导向辩证统一;从话语"外化"来看,要坚持历史视野、时代视野、世界视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话语是思想的凝聚,革命特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解释学视域中理解"革命"话语包括三个维度:前见基础、文本互动和视域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理解革命话语的前见基础,包括了颠覆国家权力、期盼圣人救国和追寻道德理想三个特征;通过"附会"的文本互动形式,理解者不断缩短阐释革命话语的"文化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交流、会通的机理;最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儒家革命文化会通于中国革命历史逻辑之中,彰显了传统革命话语的现代转化,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历经109年的苦难抗争,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了“起来”革命话语,广泛组织动员群众。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来”革命话语的概念意旨逐步明确和升华,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国人释放了强大的号召力、动员力、感染力,促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相连的信任桥梁。“起来”革命话语的三种语义既有主旨核心又有辅佐补充,兼具革命目的与革命成效,相辅相成,共同形塑了毛泽东“起来”革命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是“起来”作为革命话语最贴切的释义与最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而初步建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借鉴三民主义的合理内核,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转化。这一话语体系是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不但使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话语权,也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是其影响思想引领实效性的关键一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主导话语基本实现了从革命话语到治理话语的历史性转换。从革命话语的角度出发,这种转换的必然性在于革命话语自身的斗争性与党思想引领的"和谐"意向相悖,且革命话语难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支撑党思想引领的先进性。从治理话语的角度出发,则在于治理话语本身对于党思想引领重心转换的适应能力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先进性的有效夯实。革命话语到治理话语的转换仍在进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正确对待革命话语为总的前提,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总的原则,以构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治理话语体系为总的任务,使话语转换沿着正确的进路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就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理论突破和创造,是理论内涵(不仅仅是词语)上的新意。主要表现为四个层次:一是认识社会主义视角和方法的创新。如马克思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性原则转向资本主义现实基础,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视角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转向俄国实际,提出“根据经验谈论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毛泽东把思考中国命运的视角从教条主义者遵循的“本本”和苏联经验转向中国社会现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随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探索,是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开始的。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表的文章,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大革命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其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