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明  于桂兰 《求实》2003,(Z1):98-99
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会议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就党在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一些分析。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借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毛泽东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是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对此,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都有同感。  相似文献   

2.
从1956年到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二十年的探索,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而且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可以说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取得的正确经验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其失误及教训的纠正和借鉴.研究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在八大前后分别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初步的,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走自已路的基础上,方向是正确的,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4月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艰辛的开拓过程。毛泽东运用马列主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迄今已过去40年了。这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在40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共“八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回顾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作的正确决策,对加深我国国情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毛泽东在“八大”的开幕词中提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切可能团…  相似文献   

6.
从1956年起,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初步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探索涉及到改革开放和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等问题,为日后全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从1956年到1976年,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邓小平任总书记的十年期间,正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在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实践中,邓小平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一些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8.
翟全祯 《发展论坛》2003,(12):14-15
1956年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社会主义建设究竟应怎样搞?建国后头几年,我国基本上照搬苏联的模式。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中共中央首先是毛泽东,在对此表示不同意见的同时,也已开始以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说,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认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五十年代中后期(主要指1956~1957年),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其成果集中体现在这期间他先后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讲话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从1955年底到1956年春,为准备党的八大的召开并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一系列调查研究、听取汇  相似文献   

10.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年,被毛泽东称为"多事之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波匈事件的发生,促使党和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并实行了许多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想原则和方针政策。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式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毛泽东运用矛盾学说来作出解释。他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说:"世界充满着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他把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这一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官僚主义。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宣布,我们准备在明年开展以整顿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相似文献   

11.
1956年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探索,在思想上收获十分丰富的一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和新方针。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超前完成,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早在1956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活就指出,我们总是说资产阶级“唯利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面对国际风云变换,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又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正>1956年北京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经济、政治、文化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成为摆在首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的新课题。1956年到1966年,北京在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引下,开始了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肇俊  张驰 《世纪桥》2012,(14):28-3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而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陈云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就国民经济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9,(6):20-2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彭钢 《湘潮》2011,(10):37-40
从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时期。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恒、李富春、谭震林、陶铸等为代表的湖南共产党人,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虽经风雨曲折,但仍成果丰硕:奠定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培养和积累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摆在取得政权之后的共产党人面前的头等重要问题。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断的实践,终于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人认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对站的,这种观点不全面。因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其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孕育、躁…  相似文献   

18.
一从1956年党的八大(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到1974年邓小平复出之前,是邓小平理论的探索时期。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中国面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课题,鉴于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如: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创造性地提  相似文献   

19.
张肇俊 《湘潮》2006,(9):4-9
“我们还是靠这些人办事”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19  相似文献   

20.
在1956-1966年间,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见解.这些新见解包括: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努力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等,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