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相似文献   

2.
徐珠宝 《求是》2013,(11):35-36
"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一、扎实推进"三大建设",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山东省公安机关把扎实推进平安山东、法治山东、过硬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要求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依法治国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治理国家和社会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治的体制机制建设,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和司法的公正性。这些观点涵盖了新时代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具体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战略性、方向性、统筹性和实效性特点,反映了习近平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4.
王立斌 《唯实》2021,(1):2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和生动体现,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之治"举世瞩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擘画了中国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对"十四五"时期政法工作提出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安徽省肥东县信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信访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信访信息化法治化专业化建设,全力打造"阳光信访" "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文明信访",为建设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5,(12)
<正>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我们深入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从2005年中央作出平安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我省平安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成效不断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0)
<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十八大以来,谋划民族复兴这盘"大棋局",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坚定落子"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循公平正义之"谱",布依法治国之"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4,(12):1-1
正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的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的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做出重大部署,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9.
"法治中国"是统括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概念。习近平的"法治中国"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历史演进的当代结晶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治理经验的传承与发展,是政治性和学术性、传统性和现代性、世界性和中国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人类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指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社会三个方面构成,"法治国家"指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公权力,国家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党"指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领导行为、治党行为的法治化,"法治社会"指社会主体自觉守法、依法自治。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中国"是统括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概念。习近平的"法治中国"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历史演进的当代结晶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治理经验的传承与发展,是政治性和学术性、传统性和现代性、世界性和中国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人类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指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社会三个方面构成,"法治国家"指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公权力,国家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党"指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领导行为、治党行为的法治化,"法治社会"指社会主体自觉守法、依法自治。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据初步统计,报告中共计55次提及"法治",如:"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了新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23):8-9
禁毒工作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民族兴衰存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我国面临的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把禁毒工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毒品治理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毒品问题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安全与发展,始终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当下,我省"四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在此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平安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已成为我省必须直面的问题。结合贵州区域实际,就深化"平安建设"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 《党建》2014,(12):1-1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6,(2)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中国建设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近现代治理模式、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和当下中国治理问题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把法治中国建设放到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来思考,通过提高对中国法治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凝聚社会共识和培育公认的法治理念、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培养公民精神等五个方面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4,(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新思想,既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相呼应,又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适应,是我们党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平安安徽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  相似文献   

19.
李社 《理论与当代》2014,(11):62-64
正古往今来,国家治理模式经历了神治、人治和法治三种。实践证明,法治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治国理政模式,是最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治理模式。法治是"众人之治",本身就蕴含着民主精神,可以消除国家治理中可能发生的"偏见"和"腐败",有助于促进和保证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有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法治是法律之治,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行唐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的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多元共治、固本强基的"行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