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地方立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立法科学化的价值取向成为地方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需要借助科学性的价值判断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立法内容与立法方式进行完善。地方立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达到科学化的主旨要求。  相似文献   

2.
规范性法律文件清理是由特定主体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它具有主体特定性、对象特定性、原因多样性、结果有效性和程序严格性等法律特征。我国进行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是为了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而由于传统立法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因而我们要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和法治建设的需要,革新立法观念与体制,保持立法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与WTO通行规则相接轨。  相似文献   

3.
WTO是一个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贸易体系,WTO的宗旨就是通过一系列协定促使各成员国协调其法律制度,推动世界经济贸易秩序的规范化。根据国际法,地方政府的行为视为一国政府的行为。因此,加入WTO对我省法制建设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年,按照“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我省突出有关外商投资、对外贸易方面的立法,制定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规、规章.政府的行政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的行政控制逐步向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进行间接控制过渡,依法行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对照WTO法律体系框架中的原则和规则,我省法制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李国旗  刘均海 《求知》2001,(11):41-43
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则。我国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就要享受权利,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即必须负责任地遵循这些规则和履行承诺。可以说,世贸法律规则对国内立法及执法司法、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等都将带来深刻影响,甚至会成为一场新的法制革命。  相似文献   

5.
统一立法还是地方分散立法问题,是我国当前法制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立法方面具有重要实际价值的理论课题。这里我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意见,求教于同行,并希冀对立法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一、统一立法与地方立法之统一而非对立有人认为统一立法与地方立法两者存在尖锐的对立,非此即彼,而旗帜鲜明地赞成前者,反对后者。“统一”强调统一立法,反对地方分散立法的理由概括而言有下述几条:①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国情,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因此,这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定的法律也必须是统一的;②我国是…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7.
朱淑娣 《党政论坛》2001,(11):33-35
我国加入WTO,旨在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WTO兼有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国际谈判场所以及协议执行(含争议解决)机构四大功能.WTO的法律框架是关于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多边法律规则.眼下,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按这一规则开展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我国法律不在事实上向WTO的法律规则靠拢,就会被国际社会所排斥.  相似文献   

8.
WTO背景下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意味着必须加快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能力和管理水平,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健全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改变和WTO规则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全国上下正在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和过渡期的各项工作。我国只要加入了 WTO,就要按 WTO规则办事。这不仅是我国加入 WTO所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是我国充分利用 WTO规则获取自身利益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的经济系统在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和政府职能三个方面,仍存在着不少计划经济的东西,与 WTO规则不相容。加入 WTO,是推动改革与发展的巨大的外部力量,我们应当借此之际从根本上去除我国经济系统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之与 WTO规则相接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造市场准入与运行规则,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国内…  相似文献   

10.
透明度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协议中.我国加入WTO时,对履行透明度原则的庄严承诺意味着必须遵守这一原则.我国服务贸易中运用透明度原则既有显著成绩,同时,也在立法、行政和法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我国服务贸易运用透明度原则的法律对策是:完善服务贸易的立法,公开服务贸易行政,严格规范服务贸易的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09,16(5):55-58
我国目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采用的是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即侵权行为地规则.对比分析各国产品责任冲突法的新发展和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之规定,表明我国相关的冲突规则存在一些缺陷.在借鉴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分割方法区分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新规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反倾销案件对法律问题的审查采用合理标准可行性的主要理由为:符合《WTO反倾销协定》的基本精神,符合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现状。我国在反倾销案件事实问题审查上可采用的两项原则是:行政记录规则或案卷记录排他主义和最佳信息规则。美国对事实问题的审查标准是“实质性证据标准”和“专横、任性、滥用权利标准”。欧盟的审查标准是法律不干预或者不代替应该由欧盟行政机关来做的裁定。《WTO反倾销协定》没有规定事实问题的审查标准,只是要求提供“客观、公正”的审查。对比来看,合理性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它也符合我国行政诉讼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所谓立法创新,就是按照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从地方立法讲,就是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从地方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研究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出有创新意义、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为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具有投资吸引力的法制环境。立法创新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立法观念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内容上的创新;既包括立法实体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程序上的创新;既包括立法机制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技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国际经贸活动总体在WTO规则下进行,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WTO的有关规则允许各国采取知识产权、反倾销、技术与标准等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加强对本国产品与市场的保护。多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法律法规,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限制本国高新技术转让和其它产品进口,运用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企业与经济竞争,这对于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些知名企业通过品牌国际化法治经营,不断强化法律保护,有效应对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其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方的立法权限,立法法明确了地方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执行性的,即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个体规定的事项;二是纯地方事务的;三是专属立法权事项之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立法法的这一规定,比较多的同志提出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后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 ,必须正视加入WTO后面临的新问题 ,在遵循WTO规则的框架下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 ,全面创新政府管理 ,规范政府行为 ,提高政府管理的能力和绩效 ,提升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杨景宇 《团结》2002,(3):4-10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在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部法律程序后,我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加入WTO,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其利何在,其弊何在,怎样通过努力,力争做到利大于弊?我们从法律上制度上应该怎样做好应对?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 一、应对入世,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WTO规则的本质特征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  相似文献   

18.
冯春 《行政论坛》2002,(5):29-31
我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必须接受WTO一系列规则的约束,主要是对政府的义务要求,而我国的行政执法现状却与此有极大冲突。要适用WTO规则的要求,必须全面更新行政执法观念,重构执法职能体系,充分利用ETO规则发展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一方面,国家立法对地方立法起着指导和依据作用,地方立法总体上从属于国家立法,执行着国家立法;另一方面,地方立法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相对独立于国家立法。正确认识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有利于中国法制体系的整体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WTO规则约束的对象主要是政府,中国加入WTO,就必须遵守其规则。由于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与WTO规则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应树立“服务行政”理念,转变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