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英国少数族裔教育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分阶段为:英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前期发展,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主义时期,以及在新的世纪“第三务道路”下的政策展望,讨论不同历史时期英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特点,以期展现英国在全球多元化环境下的教育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敏 《思想战线》2004,30(5):44-50
少数族裔经济在美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和争论,族裔经济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所有权",即族裔群体成员拥有和经营的企业;二是"控制权",即族裔群体控制的雇工渠道或就业网。少数族裔经济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它为处于弱势的族裔群成员提供了避免失业的机会,享有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并为个人乃至整个群体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香港人口中有451,000名少数族裔人士①。过去有研究指出少数族裔面对社会歧视及就业问题,然而有关研究均以成年的少数族裔为对象。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一直关注香港儿童及青少年发展,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进行一项名为"少数族裔中学生升学及就业的感知障碍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香港少数族裔青少年如何理解前景,如升学及就业的困难、处理障碍的能力等。研究发现约4成香港少数族裔中学生认为自己在未来工作会遇到歧视,并且预料即使升读大学/大专也会遇到金钱、学习及社交等问题。此外,超过4成的被访者没有信心在未来的升学及就业上处理种族、性别及照顾家庭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德国残疾人康复与参与法>以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并融入社会为目标,赋予其合法的自主选择权和期待权,规定了各种援助措施,使残疾人克服自身缺陷,自力更生,从实质上拥有平等权.同时,该法也为残疾人平等权的实现提供了各种优待措施,明确义务责任的承担,从思想、经济、法律上提供了保障.这部<德国残疾人康复与参与法>没有单独成法典而是被纳入社会法典中,也是表明了对残疾人平等权的重视,表明了残疾人和健康人是一样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5.
经济民主是经济领域中广泛参与的利益组织形式,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保护少数的利益,通过合作保障经济平等、自由,促进经济有序增长。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上市公司治理遵循经济民主,经济民主体现在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中并可以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案反思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可发现种种不足。从微观经济民主层面,应以利益相关人理论为基础,改善和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从中观经济民主层面,应以平等为理念,推动市场参与者之间实现平等参与;从宏观经济民主层面,应以自由、合作为理念,政府、社会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也为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现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释:1、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2、从内源与外源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3、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4、从价值理想与现实发展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求索》2014,(7):133-136
美国黑人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随着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美国是不同族裔聚居融合形成的多民族国家,这就注定了美国文化是多种文化碰撞与糅合的结果。美国文化主要以白人文化为主,中间还夹杂着许多外族裔文化,最后糅合形成善国当前的综合性文化。主流文化与备种少数族裔文化在某些方面无疑会发生碰撞与磨合,由于文学恨植于文化,这就使得处于特殊境遇的美国黑人文学拥有了非洲族裔文学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美国黑人文学的思维逻辑、创作主题及其“自我”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美国。统计显示,黑人和拉美裔等少数族裔是此次疫情受创最重的群体。贫困、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和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是其症结所在。此次疫情是否会成为美国"浴火重生"的契机或者沦为《大西洋月刊》所说的"失败国家",尚有待观察。但毫无疑问,疫情将对美国社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1883年通过了彭尔顿法,建立了以业绩制为主导的公务员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实践,业绩制已经成为美国公务员录用和考核的主流。在公共行政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争论,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关于70年代的“正面行动”对少数族裔和妇女的倾斜政策的争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价值观基础是人格平等,程序正义和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恶化引发的全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也开始着眼于从生态批评这一新的视角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美国生态批评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两次浪潮对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态批评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不仅在理论建构方面为主流文学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崭新的生态哲学体系、促进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正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文学对土著民族生态观的再现,是他们与这片大地关系的折射,表现了澳大利亚文学生产对土著生态模式的解读、征用和改变,这是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思维对土著生态世界观和生态智慧的禁锢与改编,是其不彻底、不系统生态观的表征。贵州同样拥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资源,但少数民族的创作和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贵州自身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基础相关,要发挥贵州少数族裔生态观的有效作用,需要借鉴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成就与不足,从而深入挖掘少数族裔的生态观,这对文学创作、研究以及批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已成为广大公民争取自身权益,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管道。马来西亚华教运动的形成有其制度根源,在几十年的斗争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为广大的海外华人及少数族裔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马来西亚华教运动在争取华人权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这就要求少数族裔除了通过社会运动的方式争取权益外,更要积极培育及鼓励本族群的参政热情,提升本族群的政治话语权,或与国内其他少数族裔形成合力,以形成具有实质影响力的压力集团来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孙英 《思想战线》2005,31(5):24-26
罗尔斯、海耶克和诺齐克的自由公正论,将自由与公正以及自由的原则与正义的原则等同起来。罗尔斯从自由的原则与正义的原则相等同的前提出发,得出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社会正义原则。海耶克同样从等同正义的原则与自由的原则出发,却得出了另一种结论:社会正义是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主观幻象,亦即所谓“社会正义的幻象”。诺齐克从等同正义与自由出发,也同样错误地得出结论说:除了自由交换,一切社会正义原则都因其模式化而违反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六小龄童 《传承》2008,(13):34-35
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概念出现以后,作为代表的是等价交换原则,这使得资源拥有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之上。自由、平等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人的个性被突出,人的尊严被肯定。  相似文献   

16.
反凝视诗学关心的是凝视主体退场过程以及其如何为观影者提供一种愉悦体验的问题。反凝视诗学之于少数族裔影像叙事的逻辑基点体现在生活反向性、身份认同的符号化与族裔意识社会化等方面。基于反凝视诗学的少数族裔电影文本叙事探讨,彰显出我国少数民族话语建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是当今政治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以人的属性为基础,对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竞争与合作、自由与平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化约论的解释,可以为理解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由于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解决自由与平等之矛盾的现实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平等、自由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艳 《思想战线》2006,32(4):32-37
社会正义的根本是制度正义,制度正义的两个基本论题是平等与自由.在如何协调平等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观点,平等优先与自由优先构成了衡量制度正义的价值尺度.不能因强调平等而贬抑自由,也不能只重视自由而忽视平等.一种国家制度是否具有社会正义性,体现在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建构上.只有建立在对平等与自由价值的合理选择基础上的统一关系和制度,才能协调好现实社会关系,从而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9.
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人带来的冲击不在于灾情本身,它暴露出了美国国内所存在的深刻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贫富悬殊,更是潜藏在这个号称最自由最民主的移民国家之后的,由少数族裔和白人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悬殊而引起的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隔膜,这已经深深影响到今日美国的国家认同。本文结合亨廷顿的《我们是谁》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传统户籍制度将每个人固化在可以世袭的利益坐标上,否定了机会平等,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机会平等意味着公民在一些基本生活领域享有同等的自由,而迁徙自由则是实现这些自由的前提条件。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社会进步决定了自由和机会平等的必要性。我们应该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构建新户籍制度的价值目标,寻求应对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