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缩小贫富差距,着力让金社会成员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的诉求.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共这一理念提出,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缩小贫富差距,着力让全社会成员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的诉求。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共这一理念提出,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为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主要措施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收入和财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切实维护广大民众作为全民或集体财产所有者分享全民或集体财产的收入的权利;在投资渠道和投资环境上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使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应注重社会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新金融体系,拓宽居民投资理财管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合法财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叶伟民 《世纪桥》2008,(12):50-51
缩小贫富差距,着力让全社会成员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的诉求。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共这一理念提出,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就是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这个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本文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比较了各收入主体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收入比重的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劳动者、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在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方面的作用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15.
快速提升群众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提法是党中央"藏富于民"治国理念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增加百姓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生活,而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营造稳定环境,完全切合了民众的需求和愿望。在当前形势下,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除了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产权制度,拓宽各种投资渠道,包括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城市居民房地产以及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探索》2008,(2):91-94
要解决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初次分配的基础仍然是效率,这也是一种公平;另一方面,分配差距拉大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真正体现效率,是一种不公平.因此,解决公平问题,深化改革,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中的职责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春海 《唯实》2008,(1):91-93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正集中表现在人们承担的改革成本与财富分配上。恰如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所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为此,报告强调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程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并且作出重要政策调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8.
财产性收入大众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点,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是扭转收入分配扩大趋势的重要着力点。低收入居民财产存量小、投资理财渠道少、财产性收入风险大和财产分布集中度高等因素,共同构成我国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的约束条件。财产性收入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投资性财产存量;促进各类要素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提高居民投资理财能力,规避各种财产性收入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控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我们党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的收入分配新原则、新要求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08,(1):10-13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