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家教这些词又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我们对这个词耳熟能详,但什么是家教?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官高权重,历仕仁宗、英宗等四朝皇帝.但他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告诫其子:“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治国先齐家"。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也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大家作出了表率。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教家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而国之本在家。家庭,  相似文献   

4.
秦钜 《党史纵览》2002,(10):47-47
周恩来平时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但严格讲,说他穿衣"外华"是不确切的,其"内俭"程度倒是令人动容.至今存世的两套最珍贵的外套"礼服"足以说明这点.这两套衣服被收藏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一套黑纱斜纹单面卡中山装(晚礼服),成衣于1951年;一套全毛花呢中山装,成衣于1963年.  相似文献   

5.
正"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这样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意为"俭"之德行不仅可以避免因奢而败,远离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还可在特殊时期闯过难关,摆脱困境。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俭"。孔子之所以对颜回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他的"俭"。有了这"金钟罩"和"护身符",面对任何艰难之境都会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6.
戒奢以俭     
正"戒奢以俭"一语,出自唐代名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其意思是,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但随着功业日隆,他的生活渐加奢靡,追求异宝珍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论述既亲切温暖又发人深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要率先垂范做好家教家风建设,始终把"三严三实"作为家庭建设的行为准则。着力把严的家规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执政党成员的家风状况,必然影响到党风和社会风气,这已经被历史的经验教训所证明。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相似文献   

9.
《前线》2020,(8)
正后汉三国时,南阳太守王畅洁身自好,生活俭朴,衣食住行比其下属还不如。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意思是说,我理解你这样紧巴巴地过日子,是想为端正吏治带个节俭好头,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做会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让他们很不好办。和你一样俭朴吧,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比你过得好吧,他们  相似文献   

10.
尚勤     
郭庆晨 《党课》2006,(5):64-65
有人说,当年大舜称赞大禹的誉词,不过“勤俭”两字,其德行逊于大禹的后来者,岂能不勤不俭?也有人说,“勤俭”二字必须合用。因为,唯有勤以聚之,俭以守之,才能有成。  相似文献   

11.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家庭是最重要的纽带。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们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良好的家教、培育良好的家风。朱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毛泽东的家风,为人们称颂,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刘少奇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写给亲属和家人的一封封弥足珍贵的书信,虽也讲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但谈得更多的是学习成长和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家国情怀。这些家书,语重心长,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既反映了刘少奇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优良作风,也彰显了他把家庭教育融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4.
朱德家风     
梦菲 《党史文汇》2018,(5):16-22
正朱德以信念坚定、忠诚坚毅、无私无畏等著称于世,被毛泽东誉为"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他一生为党和人民建立奇勋,身居高位,却从不居功自傲,十分重视家风建设,努力树立和营造良好的家风。在教育子女中特别强调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坚决不能搞特权。他常说:"躺在老一辈的功劳薄上,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少爷。"他的优良家教观集中体现在:不搞特殊、一心为公、清正廉洁、勤俭朴素及培  相似文献   

15.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7月13日下午,五师九十一团社区工会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写家书、传亲情"活动,社区职工、退休工人等5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老、中、青三代畅所欲言谈写家书的感受,一致认为通过家书方式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以良好家风感染家庭成员,弘扬家庭正能量,以家庭和谐促进  相似文献   

16.
2021年以来,崇信县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建"乡风",全县上下掀起共塑家风、传承文明的热潮。2021年9月30日,崇信县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前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活动——崇信县流动家风馆在这里首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6)
<正>"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同志对家庭建设问题的生动论述,既亲切温暖又发人深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认识到自己的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带头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带动"千千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列举诸多中国古代经典家教故事。今天,让我们通过古人的治家典范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朱子家训: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予以规范《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朱柏庐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  相似文献   

19.
在羊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建设”的“三个注重”充满了辩证思想,极具现实针对性,讲究方法论,很有可操作性。“注重家庭”重在尊崇家庭、珍重家庭、呵护家庭。“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训,是对夫妇双方的共同要求。丈夫越轨、妻子出墙,乃是家庭不和、诸事不顺的最大根由。“注重家教”重在教化家人。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而“教不严”,除了  相似文献   

20.
李虹 《红岩春秋》2014,(6):23-25
<正>家风连着作风,作风连着党风。陈毅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才情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严于家教、教子有方的模范父亲。他克己奉公、以身作则,严格教育子女,培育良好家风,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特殊的"教子经"荀子说过:"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陈毅就很注重赠送这种精神礼物,这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礼物。陈毅长子陈昊苏曾回忆说:父亲有暇和子女沟通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便是古今诗词,或问子女对自己新作的感受,或以诗词中的微言大义对子女谆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