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凡华 《民主》2014,(7):62-63
<正>林凯旋女士的诗集《前世的约定》即将在我们线装书局付梓,责编程俊蓉女士为此书的出版费了不少心血,其中的"茶诗"评价甚高,认为"清丽可沁人心脾",我读后亦有同感。我与林女士素昧平生,只是从文友王勇强先生处得知她是一位儒商,琴棋书画皆有所好,诗也写得不错,我也只能从她的诗中来感知她的诗意人生。顺页拜读,掩卷方知,本书近五分之四的内容,皆为茶诗。不禁想问,作者为  相似文献   

2.
陈玉秀 《学理论》2010,(13):153-154
《迢迢牵牛星》一诗所具有的召唤结构与话语蕴藉特点使这首诗充满多个未定点、空白点和多种意义生成可能性,使读者对这首诗的解读存在共识的同时也有所差异,其分歧主要体现在对"盈盈"一词的解释上。笔者认为"盈盈"在此诗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通"嬴嬴"解释为端丽貌,此外还有满溢的意思,指满溢的泪和满腹的愁。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8)
<正>在歌德时代,歌德的诗竟有贝多芬、舒伯特等音乐大师为之争相谱曲,这样的现象本身说明,在西方,诗与歌乐的关系在18、19世纪还是十分密切的。而在中国,这种诗与歌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自舜禹以来,直到五四之前一直保留的传统。随着20世纪世界文艺思潮的不断演进,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性文  相似文献   

4.
“乌台诗案”发生于1079年,“车盖亭诗案”发生于1089年,两次都是文字狱,前后相隔10年.“乌台诗案”与事主苏东坡的名声成正比,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车盖亭诗案”的事主蔡确虽然贵为宰相,但文名远不如坡公,又被宋史列入“奸臣传”,所以,“车盖亭诗案”几乎被历史遗忘.其实,如果说“乌台诗案”作为一个政治事件,还能算事出有因的话,“车盖亭诗案”则纯属捕风捉影、无限上纲;“乌台诗案”是改革派打击保守派,“车盖亭诗案”则是保守派打击改革派,它们都是北宋知识分子之间的政治倾轧,给我们留下一条从无耻走向更加无耻的政治轨迹.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的观念至迟产生子西周之初,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沐浴着它的光辉.所以这样说,原因有四(1)"诗言志"三字的被记载与"诗言志"观念的产生并不是一回事;(2)设有"诗言志"观念的产生就没有孟子的"以意逆志";(3)<左传>所言乃"诗以言志",读为"<诗>以言志"是不正确的;(4)"志"即"诗","诗"即"志","诗"就是依据"志"字造出的.  相似文献   

6.
孺子牛 《侨园》2012,(9):63-63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的大花园中,不仅有五言、七言,五律七律,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诗,奇美异常,芳香四溢。我们所说的怪异诗,是指诗人不按古代正统诗的格调与格式来写诗,而是临场发挥,信手拈来,以表现生活的情趣和当时处境。这样的诗因其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而专注于表现诗歌的内容,因此更能表现诗人的雅趣与心境,读来更引人共鸣。下面我们略举几例,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7.
华章 《学理论》2008,(23):72-73
曾经在《哈尔滨日报》看到市政协副主席齐燕滨同志的一首诗,题目是《健康歌》。诗中写道:"生命是火焰,健康就是氧气;生命是流水,健康就是坡地;生命是大厦,健康就是地基。没有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中,有三个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着中国政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这三个关键词就是——政党、人民、法律(简称党、民、法)。经过40年改革开放,这三个关键词的关系被定位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简称"三者有机统一")。在一定意义上讲,"三者有机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民、法三者关系的政治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必须深度把握三者的内在关联性,形成由"四梁八柱"构成的政治逻辑链。"四梁"是: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政协协商。"八柱"是: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党委有所引;政协有所商;法律有所定;政府有所为;两院有所司;监委有所督。  相似文献   

9.
冰雪与诗词     
衣殿臣 《学理论》2008,(3):88-90
冰雪。作为大干世界中的一种自然景观,真可说是无世而不有,无人而不爱。打开中国文学史.我们就会发现,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冰雪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就笔者考证,冰雪人诗始于《诗经》。咏冰诗,见于《大雅&#183;生民》:“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大意是说,把仙放在寒冰上,鸟儿展翅庇护他。咏雪诗,见于《小雅&#183;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意是说,而今归来之日,雨雪漫野纷飞。  相似文献   

10.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1)
党的十九大强调全国各族人民要齐心协力,共同奔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也是中华民族从1840年以来最伟大、最值得实现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是党和各族人民沟通的桥梁,更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动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在走进新时代之际,我们更要全面领会十九大的精神,深入挖掘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与基本内涵,研究其现实存在的意义,探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始终保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和谐统一;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要始终保持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与艾青,一个是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作家,一个是中国新诗史上将现实主义与象征、浪漫相结合并开一代诗风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创作了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本文从爱国、战争残酷、人类生存这三个诗歌主题对他们的战争诗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他们战争诗创作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对战争诗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人夏吟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用诗歌的形式,来体验、感悟、探索、传达生命的哲理。因此,夏吟的诗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诗化。阅读夏吟的诗集《冰雪灵魂》,读者不禁会掩卷深思诗与生命之关系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并获得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7,(4)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的时候曾态度鲜明地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代表中华民族巍然独行于全球各民族人文世界中的,便是诗的教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在的深层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学理论》2010,(17):174-176
罗伯特&#183;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多描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和那里的农民的平凡生活;诗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饱含民众的智慧。本文以美国人的乡村情结为切入点,解读弗罗斯特及其诗作中的乡村情结,进而对这位伟大的诗人作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诗的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许多理论家的关注。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所没有或者缺少的魅力。而音乐电视(俗称 MTV)则正好发扬并更淋漓尽致地承继了诗这种独特的魅力,本文拟在语言功能、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对散文、诗和音乐电视作简短概要的论述。当语言突破了某种规范,当语言进入了一种特定的意境,语言就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了,散文语言相对来说直接而随意,而诗则  相似文献   

18.
杨斗 《学理论》2009,(17):192-193
魏晋年间,中国诗坛被玄言诗垄断,是他,在诗坛吹起一阵清新的风,开一代田园诗派;他,挣扎在入仁与出世的矛盾中,最终与黑暗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他,在儒家与道家的思想中游弋,将儒、道的思想寓于自然的语句中;他,以平淡自然之语,成就了千古佳句;他,把金刚怒目的情怀深藏于那颗壮志成空的心中……他,就是陶渊明,爱酒、爱菊、爱书,安贫、固穷、乐道,悠闲于南山采菊的他,却将满腔的政治理想写在了《桃花源记》中,这就是充满矛盾的陶渊明,中国诗史上开宗立派的陶渊明,为后世诗人敬仰称道的陶渊明。作此文,只是想通过陶渊明的诗、陶渊明的经历找寻一些隐藏于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了解一下他诗中的自然平淡与胸中的慷慨忧愤。  相似文献   

19.
引诗证史     
陈晋 《瞭望》1991,(39)
毛泽东是诗人,又是史家。在他的读书生活中,诗与史常常结合起来,互为印证。在读史的时候,他常常想到诗,以诗注史。 卢弼撰的《三国志集解》卷1魏书有这样一段议论:曹操“荡平天  相似文献   

20.
《论语》的内容广泛涉及和引用到《诗》、《书》、《易》、《仪礼》、《春秋》等文献,为其理论的建构和思想的表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儒家思想中的《诗》教与德行修养、引《诗》与思维表达、品《诗》与处世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其中涉及《诗经》的内容展开探析,可以对《论语》引《诗经》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