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凭借资金、技术优势从多角度推进环境外交,现已形成以亚太为中心、重视非洲兼顾拉美的环境外交战略格局。从实践看,日本环境外交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是日本实现国家利益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平台。随着国际环境外交博弈的加剧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动,日本政府不断调整环境外交战略,并将对日本外交战略和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09年以来,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导致了中美邻互动关系的新逻辑,由此降低了中国传统经济外交的战略效果。"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战略,正是在中国外交转型背景下经济外交模式调整的产物,其着眼点在于运用市场和经济资源开拓中国与周边及世界的外交新局面,以缓解周边战略压力和构造地区新秩序。"一带一路"需要发挥中国经济外交引擎作用,让地区关注点重新回到"共同发展"议题上,改变粗放的传统经济外交模式,以双边关系为节点有序缔结网状多边合作,通过打造周边战略支点国家,推进差异性经济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关注中美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分歧源于核心理念的不同。美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体现为"领导地位"和"伙伴关系",其目的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中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则围绕"独立自主"和"相互依存"展开,其目的是成功实现和平崛起。以不同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必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与障碍。如何化解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克服障碍,避免走中苏分裂的老路,是关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朝鲜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外交手段为确保国家生存权利、巩固和扩大国家生存空间创造条件。朝鲜总体外交战略是两轴战略,基本外交战略是先军战略,安保外交战略是均衡战略加搭便车战略,对南外交战略是民族共助加追求经济实利战略,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是有限制的开放战略。朝美核危机最终通过和平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大于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可能性。美伊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将对朝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综合国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平衡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要一极,因此俄罗斯在21世纪的外交战略动向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六个方面分别考察俄罗斯外交战略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有:外交战略环境、外交战略目标、外交战略对手、外交战略伙伴、外交战略重点、外交战略弱点等,以便人们对21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走势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普京上台后,秉承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普京的大国外交战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强国家实力,以此为基点和归宿积极推进大国外交战略;改善地缘环境,做地区强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做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7.
安倍价值观外交是安倍晋三内阁在当前国际体系中以西方普世价值观为政策工具来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并实现日本在海洋领域战略扩张的外交战略与实践。第一次安倍内阁通过价值观外交在亚太地区创设日美澳印、美日澳、日澳以及日印等四个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对中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包围并实现日本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海洋战略扩张。第二次安倍内阁重启针对中国的价值观外交,在推进日、美、澳、印四国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给中国维护南海主权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设置障碍。安倍在亚太地区构建针对中国的海洋军事同盟,从太平洋与印度洋两个战略向度上实现对中国的海上战略包围与遏制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外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大了探索和创新力度,体现出多重属性的大国外交思想、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和积极进取的外交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和战略建设,丰富了中国的大国外交实践,指引着中国大国外交运筹和发展方向。然而,中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在外交理论、战略和实践上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不能犯重大错误。未来中国外交在理论建设方面需要更加系统,在战略思维方面需要更加缜密,在政策举措方面需要更加周全,在舆论引导方面需要更加超前,争取在外交工作上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周边外交成为印度外交战略的一大亮点。从瓦杰帕伊、辛格到莫迪几任总理,印度政府对周边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外交资源,提出了"小周边"和"大周边"的概念,制订了具体的外交策略,以拓展本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影响力,由此昭示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决心和信心。本文主要探讨印度对周边地区认知的逻辑演绎、印度周边外交的思想根源和基本策略等内容,以形成对印度周边外交的初步认知。  相似文献   

10.
核试爆后,印度的外交环境先是恶化后又逐步改善.以核大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印度当前及今后外交追求的目标.在21世纪初印度外交战略中,中国具有重要地位.印度的对华外交政策是通过接触与遏制相结合的两手策略开展对华外交,使之服务于实现印度外交战略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大量外资涌入我国,而其中日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增进了我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一方面,利用日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外资对中国产业的控制力,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为了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风险,我国应注意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增加支柱产业的中国投资比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金融环境,以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TPP战略既是美国外贸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对WTO全球多边贸易秩序的系统性突破。它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试图重振其国内脆弱经济的努力,同时也标志着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重大转变。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不同情境下美国TPP战略对不同地区产生的各种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TPP加入国家福利增加,而非加入国将受损,一个不包括中国的TPP将使得中国福利受损,贸易条件恶化。中国需要迅速建立包含中日韩三国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同时应根据自己的长远利益构建针对美国TPP战略的其他对冲性政策。  相似文献   

13.
From 1931 to 1941, when China and Japan were at undeclared war, China's propaganda was fairly well-circulated in America through her American friends who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shaping American opinions on the Far Eastern crisis. But the United States State Department maintained a neutral stance toward the Sino–Japanese conflict until after 1939 and considered the pro-Chinese opinion not so much a national consensus for policy consideration as a partisan view propped up by propaganda groups. Thus, the State Department guarded its Asian policy from the pressure of propaganda activities and partisan opinions on the Asian conflict, whilst utilising them occasionally as tools of diplomacy toward China and Japa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tate Department's attitude toward publ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 on the Far Eastern conflict from 1931 to 1941 to illustrate how American officials handled partisan opinions on a foreign crisis when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on foreign policy was privately initiated and circulated.  相似文献   

14.
随着澳大利亚白皮书明确将其与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尼的关系列为最为重要的四大外交关系,学术界日益重视对澳大利亚对外关系和外交决策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析,并提出一些学术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光  陆珍珍 《东北亚论坛》2006,15(5):104-107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面临外来企业的冲击,为了能在这种冲击狂潮中生存,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中日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特点,可以证明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改革方式、员工素质侧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招聘、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存在平均主义、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官本位等不足,需要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设计完整的薪酬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及绩效管理等,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尼联共(毛)副主席巴特拉伊当选为尼泊尔共和国第四任总理,尼内政外交方针都将经历相应的调整。新成立的巴特拉伊内阁对内面临着破碎的政治板块和僵持的和平进程,对外面临着平衡印度制约性影响的外交调整。本文将以尼泊尔国内政治格局和中美印三国为主角的地缘政治博弈为背景,就巴特拉伊新内阁对发展新时期中尼关系的影响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娜琳 《东北亚论坛》2004,13(1):82-87
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 ,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放弃了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制定了均衡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关系。同时 ,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大国关系以及立足亚太地区的“多支点”外交战略。目前 ,蒙古国与南北两个邻国建立了蒙中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和蒙俄睦邻传统伙伴关系 ,与美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与日本确立了综合性伙伴关系。蒙古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均衡关系 ,其意义在于 ,保障国家的独立、安全和未来发展 ,扩大自身活动空间 ,提高其国际地位 ,而且利用与大国的均势平衡使其相互牵制 ,以便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18.
郭力 《东北亚论坛》2007,16(5):42-45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是东北对外开放主要对象国。在东北振兴规划框架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互动发展、共生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本区域的经济优势,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达到生产要素的国际最佳配置,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辉煌。《规划》初次提出了在理论上要突破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区域一体化,而在相邻的两个国家部分地区实行一体化。实践上中俄区域双方的经济合作要达到互动、共生、和谐的发展状态。为此,建议在中俄区域合作中,要把东北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概念,以区域化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争常"失败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长期冷落非洲的外交政策,开始把非洲真正地纳入其全球战略架构中来。加大援非力度,改革援非方案,以对抗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突出环境外交,全面发展与非洲各国的关系,日本对非战略出现新态势。其基本动因在于,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反思"争常"失败后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挥日本"环境外交"的优势,扩大其在非洲的影响,这种对非战略的新态势将对中国对非外交构成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Jing Men 《Global Society》2007,21(2):249-268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China's economic diplomacy not only improves its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ASEAN countries but also promote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This paper is organis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rts with a review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changes in order to show how Beijing adjusted its foreign policy to pursue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It also examines China's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efforts to forge the coming Free Trade Area (FTA) with ASEAN.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China–ASEAN trade rel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djustment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both sid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production network with China at the centre. Whil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FTA, with China's active efforts and the enhance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 building of CAFTA is moving towards fulfil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