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是日本与东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纵观2013年日本的东南亚外交,可以发现,日本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呈加强之势。进入2014年,日本延续这一势头:2月18日,日本与东盟各国在冲绳县宜野湾市举行副防长级会谈;2月25日,日本提出武器出口管理新三原则草案,允许向海运要道沿岸国(如菲律宾和印尼)售武。本文试图分析高调主张"日本回来了"的安倍政府将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13)
<正>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雷墨 《南风窗》2014,(13):21-21
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足,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言激起千层浪 前不久,日本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以内部吹风的形式,公然挑战作为日本基本国策的"无核三原则",发表了日本可以拥有核武器的言论.他说:"如果是专守防御,日本可以拥有核武器,不能拥有的道理是不成立的.""日本坚持无核三原则的政策就和宪法问题一样,现在国内关于修改宪法的讨论很多,今后,在国际局势紧迫时,如果国民舆论允许,无核三原则的政策也可以改变."也就是说,日本将来也有可能改变政策,从而拥有核武器.此言一出,日本朝野大哗,国际社会震惊,周边邻国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6.
安倍晋三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其对外政策理念将对日本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积极推进"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推行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试图通过加强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盟友的联系,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安全战略网络与国际战略格局。与此同时,安倍内阁的外交战略依然面临一些难题,即如何处理日美同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国内右翼势力及美国牵制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如何处理日本同朝鲜半岛的关系等。2020年,安倍内阁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能否如期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7.
最近以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局势再度急转直下,冲突不断升级.巴极端分子在以境内制造一系列爆炸事件,以色列则用包括导弹在内的重型武器袭击阿拉法特府邸,并重新派军队进入巴控区.以内阁还作出决议,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以政界要求除掉阿拉法特的呼声甚嚣尘上.巴以冲突陷入空前危机,大有失控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陈言 《南风窗》2013,(10):78-79
安倍内阁目前已有4名大臣参拜,这是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这天安倍首相参拜的最明显前兆。但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对二战的性质问题,日本舆论已经明显不再支持安倍。安倍内阁在2012年12月26日成立后,即便过了百日与国民及舆论的"蜜月期",也还备受追捧,支持率一个劲地上涨。4月16日,保守派舆论阵地《读卖新闻》的民调结果是,安倍内阁获得了74%的支持率。不过这一切似乎在4月22日麻生太郎副首相等3名内阁成员及100多名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紧接着23日安倍晋三首相模糊"侵略"定  相似文献   

9.
实现新干线的对华出口,进入并垄断中国的高速铁路市场,从而实现“东亚新干线铁路网”的战略梦想,是日本政、财两界两代人的“情结”。但是,面对大陆民间日益高涨的反对声浪,日方也已经以“出口三原则”的形式摆出了强硬姿态。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时隔三年零三个月重夺执政权。二次领衔组阁的安倍晋三自执政起不到一年时间遍访东盟十国,创造了日本首相地区出访的纪录。在东亚峰会、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流域国家首脑会议以及高级阁僚会议等场合,安倍与其内阁多位重量级大臣频繁亮相,推销其"积极和平主义"主张,并以"金元外交"开道,全力拉近与东盟关系。安倍政权配合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的经济奇迹为日本积聚了走向政治大国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便开始了其政治大国蓝图的构筑,谋求改变其"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大平、铃木内阁首定基调,提出了"第三次开国"政策,强调"美国如今已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强国之一,可以对美国的威慑力量寄予期望的时代已经过去。""日本正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动的受益者成为积极创造者。"抵消美国的影响,填补美国衰退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是日本成为世界大国国策制订者的初衰。83年上台的中曾根内阁第一次将日本的目标确定为"国际国家","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1988年1月,竹下内阁提出"确立为世界作贡献的日本"的地位。大国目标一次比一次定得高,表  相似文献   

12.
贾旭阳 《当代世界》2014,(10):81-81
<正>(8月21日至9月20日)8月21日,日本自民党就"慰安妇"问题和"河野谈话"举行会议,要求政府在2015年就"慰安妇"问题发表新的官房长官谈话。这被视为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罪行的新企图。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发表谈话,承认日军直接参与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设置"慰安所"及强征当地妇女充当"慰安妇",并对此表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9日下午,日本政府连续召开安全保障会议以及临时内阁会议,最终以内阁决议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基本计划.在身为日本援伊政策的中心人物的外交官遇害身亡尸骨未寒之际,朝野各界尚且论争纷纭之时,日本匆忙之中的断然举动,彰显出其中蕴涵着耐人寻味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4.
<正>一、近代日本发展为"大日本帝国",国家战略有其成功之处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伊始,就宣布和开始推行其强国战略:明治新政府一上台,日本便确定了"与各国对峙",1"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2的国家最高目标和总战略,决定采取以武力崛起的总方针,制定、提出以"富国强兵"为主体的总政策,并辅之以"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国家基本政策。19世纪后半叶,这一整套日本国家总战略、方针、政策的推出,极大地调动、激发了面临沦为殖  相似文献   

15.
<正>越南共产党把腐败问题称为"内寇",与此对应,把对党和国家分化的势力称之为"外敌"。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维护执政地位,2013年,越南共产党"内外兼修",从两个方面加强斗争,采取了系列措施。防治"内寇":加强反腐,提高抗变能力2012年2月,越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些紧迫问题的决议》指出:"党内不  相似文献   

16.
欧盟对华武器解禁发出"积极信号"2004年11月22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外交大臣贝尔纳德·博特表示,欧盟已发出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的"积极信号"。在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一直存有分歧。法国和德国积极主张并推动尽快解除禁令,但一些成员国持反对立场,其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对一些成员国施加压力。2004年10月,有美国官员威胁说,若欧盟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美国将撤销与欧盟之间的军事交流。美国对欧盟一些成员国,尤其是新入盟成员国的影响力不容低估。按欧盟现行章程,任何一个成员的一票反对,就可以让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化为空谈。据欧盟外交官员透露,欧盟成员国正在现有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基础上,积极就制定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力的对外武器出口行为准则进行协商,以保  相似文献   

17.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18.
世人关注已久的自民党总裁选举,终于以福田康夫的高票胜出得见分晓.9月26日,天皇对新内阁的"认定",日本政局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由此,福田带领着由他自己命名的"背水一战内阁",开始了挽回自民党政权因安倍政府垮台造成颓势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外交解密档案和有关当事人回忆,由于国民强烈的反核感情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战后日本的核政策表面上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倡导"无核三原则",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公开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和平利用名义下进行的核电开发,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意图,与追求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军事目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核电"与"核武"互为表里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在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日本还先后两次与美国签署"核密约",允许美国"运进"核武器,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并在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背后,通过发展核电,行独立保持"制造"核武器潜在能力之实。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日本历届内阁的对外经济援助战略和政策,为安倍内阁的援助战略奠定了基础。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战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既有继承性,同时在援助理念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调整与改变,其主要体现在2015年的《政府开发合作大纲》,宗旨是"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定和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开发合作大纲》明确包含了军事支援的内容,这与大纲中表述的回避军事与地区冲突的理念相矛盾,同时也表明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政策理念带有一定的虚伪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日本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对中国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