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心 《法人》2005,(10):102-103
随着中国与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对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的需求持续强劲增长,从而引发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激烈竞争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原油消费量达到2.5亿吨以上。其中全国原油产量约1.69亿吨,进口原油8900万吨。2005年原油消费需求量将达到2.75亿吨,进口原油数量将会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央适时提出要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深圳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其基本消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变动趋势,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激活和引导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1998年,我国最终消费需求增长对 GDP 增长的贡献度只有30%多,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持续性的市场疲软,消费不旺引起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那么,应当如何拉动消费需求呢?笔者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一、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 GDP 的增长。消费需求不旺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较大幅度地落后于GDP 的增长。或者说,我国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结构发生了严重失调。在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张巧巧 《法人》2014,(6):48-51
正相对于其他能源企业,煤炭产业市场化程度高,集中度低,面临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大,对法律风险控制需求高。对照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能源企业未来将普遍面临"合规、安全、环保、经营"四项主要风险我国能源需求增长面临环境、消费、运输等多方面的约束。近期,国务院加快化解钢铁、水泥等耗煤行业的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削减燃煤量,直接制约煤  相似文献   

5.
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居民消费意识滞后、居民收入增幅明显减缓、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消费信贷立法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尤其对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和消费信贷立法 ,作了重点分析 ,以期为消费者勇敢消费、放心消费提供法律保障 ,真正实现消费需求繁荣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消费活动在再生产过程中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在经济循环中起到先导作用。相对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而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导向和拉动作用更加重要。本文主要以消费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主要切入点,以提高最终消费率这一指标为主线,基于马尔科夫分析法对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最终消费率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北京市的最终消费率以促进其经济持久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本文选取1978-2005年的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基尼系数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并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分析,发现两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继而建立VEC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两者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最后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影响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各区域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支出相等时,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达到最大化。在构建衡量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指数计算,可以发现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程度最严重,其次是东部,最后是西部。再运用该指数并结合运用1994年—200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两步法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反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的作用。因此,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才能促进区域之间经济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整方法和VAR模型对中国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上,经济增长与国内贸易、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具有双向因果格兰杰关系,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但对外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不仅能自我促进而且对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显著正效应,国内贸易缺乏自组织能力且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对外贸易自身波动性强而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虽显著但不稳定,而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二者则呈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煤炭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当前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5%左右,而其储藏却具有地域性。当煤炭资源一旦发现并被评估确认开采后,随着建设队伍的进入和生产能力的形成,以煤炭生产为主线,将建立起完整的生产、生活等保障系统。随着煤炭产业的兴起,围绕着大量聚集起的煤炭职工和家属的生活、通信、交通运输、金融、文教、卫生、商贸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成都市固定资产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闰之 《刑警与科技》2014,(14):156-158
我国天然气工业现状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仅为煤炭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左右,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据统计分析,从2010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60%,但煤炭和石油消费将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到2040年天然气的比例将与石油持平,到2050年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能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已经转移到了消费需求领域。从改革层面说,维护消费者权益已成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最核心、最直接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与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关的争议领域,说明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同时本文指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点,提出应该限制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以利于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成都市固定资产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长期内,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与经济增长均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中部地区两者之间关系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境规制水平提升。据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中国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煤炭产业转型的理论研究 一、煤炭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当前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5%左右,而其储藏却具有地域性.当煤炭资源一旦发现并被评估确认开采后,随着建设队伍的进入和生产能力的形成,以煤炭生产为主线,将建立起完整的生产、生活等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少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完善体制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上述每个方面的内容,又都可以提炼出若干个具体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能源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电力持续短缺;煤炭全面紧张,市场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峰;煤炭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煤炭供应;缺电造成燃料油和柴油发电增加;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一方面能源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巨大的矛盾使我们必须走节约能源的道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资源问题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本文以G区为例,介绍了金融供给、需求的四种类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VAR模型的建立,对G区1998-2013年农村金融发展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均农业存款(PRD)、人均农业贷款(PRL)和人均农村固定投资(PRF)与农村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PRGDP)的关系,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解析了G区供给、需求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江村经济》中,创造性的将只研究异文化的简单部落社会的传统人类学方法用来研究本文化的现代中国农村社会,它以小见大,通过对中国江南一个村庄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的调查来探讨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宏观社会变迁过程以及可能的应付对策,被人们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学术传统。本文主要从这部书中所映射的地理环境、经济体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入手,抓住土地利用和文化变迁两个主题,来分析地域经济与社会结构之关系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