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毛泽东、邓小平、尼克松、福特、卡特等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至今已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值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回顾中美关系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前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美关系的性质,深刻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崩溃和冷战的随之终结使得美国制订一种新战略成为必要。这种战略不再把俄罗斯视为对手、而且在这一战略中,实力因素不再具有核心意义。布热津斯基的论点是,美国当前的总战略中一些假设是有缺陷的,其战略目标是错误的,其可能造成的政治后果也是严重的。因此,他呼吁要改变当前美国的对俄战略。  相似文献   

3.
姬虹 《当代世界》2011,(10):61-63
入入21世纪后,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白人一统天下,也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呈现出多样化趋势,2010年人口的普查数据显示出美国正处在人口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而这种变化也将影响到即将到来的2012年大选。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大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帆 《当代世界》2009,(1):36-37
中国人喜欢用三十年作一个时间段的划分,这大概缘于那句古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在提醒人们注意到时事变迁。中美关系风风雨雨过去了三十年,未来的三十年,中美关系前景如何,耐人深思,也令人关注。过去三十年中美关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国际和平的需要和两国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可以确定的是,中美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经历了30年的风雨,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影响中美关系全面发展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人权问题等依然存在.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又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始终是美国潜在的战略对手.2000年10月,美国国会相继成立了两个专事中国事务的委员会,就是加强对中国防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中美关系是国际政治中最错综复杂、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乃至近现代史的绝大多数时间点上,即使中美严重对立、甚至兵戎相见,双方的战略关系也难以简单用一个词概括。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美关系已逐渐成为决定国际安全的核心因素,牵动着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秩序稳定。近年来,中美关系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两国间贸易、政治甚至军事往来不断深化,但也在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余力 《南风窗》2010,(6):78-79
中美经济竞争,不再只表现在实体经济,而已升格至货币层面,明刀明枪地争主导权。中美关系当是今年中国经济的测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23,(1):1-23+153
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并延缓自身衰落,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和“安全威胁”,推行所谓“全政府”和“综合威慑”的对华战略。准确认识美国的对华错误认知,需要把握其哲学思想、历史观、世界观以及战略理论等思想根源。美国根深蒂固的“天命论”和“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论”及对丛林法则的信奉,导致其形成了唯美国独尊的历史观,建立了固执己见的当代史观和自恋式的未来史观。美国从零和博弈和二元对立思维出发,形成了偏执地树立假想敌的政治安全观和“重利薄义”的对外关系理念。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霸权,并在当前的背景下加速了其自身的衰落,将中美关系推向竞争甚至对抗。中美关系影响世界的未来走向,和平共处应是中美两国基本的相处之道。中国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全方位、综合性地应对和塑造中美关系,在物质和精神、实践和理论、战略和政策等多层面与美国进行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与东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所称:“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最关键的双边关系,稳定的时候,整个地区就会平静无事,紧张的时候,整个地区也会不安定”。冷战后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中美关系所发挥的稳定作用,中美关系的健康因素日益居主流地位并呈上升趋势。但也要指出,东亚的危机和安全隐患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矛盾与欠缺。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种种言论引发了外界对中美关系、特别是两国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走向目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利益,人们有理由相信,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未来中美关系仍然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曲折中前进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  相似文献   

11.
简评冷战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评冷战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调整许世铨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最敏感的问题。1995年6月后,中美关系跌落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即是因美国政府准许李登辉到康奈尔大学“访问”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一度背离了6届总...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也进入了新时代。然而,中美关系不会滑入冷战对抗的陷阱,新时代的中美关系在表层上呈现为战略性竞争,但在深层结构上呈现为一种制度化协调。决定中美关系未来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制度化的协调与合作来稳定中美关系,推动建立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共同构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中美复合体。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或者说美国“转身亚太”(the pivo tto Asia)是目前国内外学界、战略界热议的战略性话题。在美国搞战略东移已经从战略计划转变为政策现实的情况下,搞清楚美国战略东移的性质或者说战略本质,就成了搞战略分析、尤其是分析亚太战略态势以及中美关系性质及其形态的起点和首要问题。只有搞清楚美国战略东移的性质或者说战略本质,才能澄清美国战略东移引起或折射出的一系列战略表象以及美国对华政策趋向,妥善谋划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际展望》2021,13(1)
2020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中美教育基金共同举办“从不同视角看中美关系未来”视频研讨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应邀参会并做主题发言,这里是部分内容。首先,当务之急是重建中美关系的共同基础。中美关系的原有框架已被打破,容易失控并且受到日益增长的双边具体争端和分歧的冲击,亟需重建新框架。包括即将执政的拜登政府在内,美方似乎以“对华战略竞争”为指导原则来推行其对华政策,而中方则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双方对中美关系框架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距。是否可能在新的共识基础上,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我们不应将中美关系框架简单概括为“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竞争”之类的说法。中美关系极为复杂和多面化,在一些领域表现为零和关系,在另一些领域却表现为正和关系。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合作是一种战略必需。两国必须登高望远、胸怀大局。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须重申中美合作的战略价值,在抵御全球系统性风险和危机方面,中美两国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和美国而言,中美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的Et益强大,美国将中国视为“21世纪最大竞争对手和挑战者”的倾向性日益上升,这就使得中美关系经常因偶发事件而产生大的波动。而鉴于美国对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良好中美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对美公共外交,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苏刘强 《国际展望》2024,(1):37-53+158-159
自2018年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强硬以来,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都主张对华战略竞争。这表明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达成基本共识,将中国作为“主要挑战与对手”,逐渐偏离过去的对华“接触政策”,转而采取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政策。尽管美国两党的对华政策在转向强硬方面具有共识,都以战略竞争概括其对华政策,但在对华强硬程度上存在分歧,且两党在对华战略定位、政策目标、竞争强度与合作意愿方面也不尽相同。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关键分歧,就是民主党试图坚持对华战略竞争,同时确保中美竞争不失控;共和党则倾向于对华更激烈的竞争,对华政策具有较强的对抗色彩。美国两党对华政策出现分歧,既有两党背后的利益群体与价值观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也有两党政策精英的对华交往水平存在差异的因素。未来,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分歧将继续存在,也有趋同演进的可能。中国需积极应对,加强与美国保守派的政策交流,尽快确立发展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尽力牵制共和党对华战略中的消极倾向,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美关系异常密切,而一进入2010年,情势就急转直下,中美之间龃龉多生,让世人担忧。中美关系到底怎么啦?是滑出了预定轨道,还是正常运行中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大国关系扬帆启航2013年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和中国顺利完成领导人换届后,双方高层密切往来,并推动两国关系朝新型大国关系方向发展。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在亚洲协会发表讲话,再次阐述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中讲到中美关系时,他说:"正如奥巴马总统曾多次强调,美国欢迎一个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我们不希望两国关系被定义为竞争和对抗关系……更好的结果是可能的。但是这有待双方——美国  相似文献   

19.
孙逊 《台湾研究》2005,(2):44-48
众所周知,华侨华人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华侨华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力相较于其它族裔并不明显,一直扮演“旁观者”(bystander)角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中的“华人因素”开始突显,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国华人在中美关系的各个领域都是即时的参与者。但是这种因素的推动力表现为多维度、多层面和多样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本文拟围绕台湾问题全面分析探究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华人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其个人多变的风格及在政策当中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给未来中美关系也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如此,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当中还是有许多可供判断的基本点。在看到美国视中国为今后数十年中对美国全球地位的主要挑战者,要对中国进行牵制、平衡的同时,可以明确,中美两国利益高度相关,不论政治还是经济领域均深度依赖,未来的中美关系仍将是在博弈中寻求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