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24):79-79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种世袭官制,土司制度的推行,不仅给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在中国制度史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贵州。正是中国这种最后世袭官制的终结地。  相似文献   

2.
遵义地区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地区曾是巴、蜀、夜郎等国的领地。西汉时期,在这里设置犍为郡,郡治在邑县,即今遵义市西北。唐代贞观十三年建播州,十六年(642)年,改播州所辖罗蒙县为遵义县:这是遵义得名之始。从唐未历五代、宋、元、明代计725年,播州为杨氏土司世袭统治。  相似文献   

3.
景戈石 《当代贵州》2012,(18):40-41
发生在1411年的那一场采砂之争,最终成为思南、思州两大土司间的最后一场角逐,它奏响了田氏土司的末路挽歌,迎来了贵州建省的序曲。回望过去,我们常常感叹于历史的不可捉摸。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历史的拐点。回望贵州的历史烟云,公元1411年,一件看上去并不复杂的小事,却奏响了贵州田氏土司八百年政权的末路挽歌,并最终改写了整个贵州的历史。思州田氏楚地望族在明初,"贵州"作为省还未出现,整个黔地在行政上分别隶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行省管辖。然三省却将其当成遥远的边地,任由思南、思州、水西、播州四大宣慰司以土司制世袭统治。这四大土司各雄一方,互不统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标志着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今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平播之役,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据史书记载,自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入主播州,至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  相似文献   

5.
土司文化伴随贵州这片土地走过了一千多年,但在今天的贵州,能够反映土司时代文化特征的,除了有限的历史文献,浸润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习俗外,便只剩下开阳县马头寨宋氏土司遗址这样一些不多的文化遗存了。  相似文献   

6.
反腐     
《廉政瞭望》2012,(14):9-9
明码标价 原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倪俊雄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倪有期徒刑15年,没收财产人民币300万元和违法所得人民币338万元。法院共认定倪俊雄41宗受贿事实,共计人民币278.1万元、港币211万元、美元3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倪俊雄拿公安系统内的职位“交换”所得,这些官职的“价位”从2万元到30万元不等。  相似文献   

7.
相比那些因腐败落马的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大人物”,官职低到八品之外的“小人物”的腐败“作为”能有多大? 其实,腐败领域的“人物”的大小并不一定与他们的官职地位相关联,这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吉林省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8)
公元876年,杨氏开始世袭播州权柄,本文对公元1600年,明王朝对杨氏进行征伐的"平播之战",结束土司统治进行梳理,这场战争对遵义经济、文化的影响有着必然的联系。笔者就平播之战,浅析"平播"对遵义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2,(10):61-61
《浙江日报》目前刊登朱海兵、周洲文的文章说,父位子继的传统世袭方式已不多见于今日官场,但是,另一种被称为“隐性世袭”的“权位传递”,正引起人们的普遍比虑。  相似文献   

10.
土皇帝     
梅桑榆 《唯实》2002,(12):79-79
皇帝这种珍稀动物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 ,然而有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 ,便占“土”称“帝”的人 ,而今却多如驴毛。这些称霸一方的人被百姓称之为“土皇帝”。土皇帝虽然官职大小不等 ,级别高低不一 ,但却皮毛有异而骨子里相同 ,那就是在他治下的土地上 ,处处模拟皇帝 ,寻找当皇帝的威风、当皇帝的快乐、当皇帝的感觉 ,过一把皇帝瘾。皇帝金口玉言 ,土皇帝也说一不二 ,谁若敢于披他的逆鳞 ,开口说一个“不”字 ,绝无好下场。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他也可以想治谁就治谁。虽不能像皇帝那样“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但大点的家伙可以命令公…  相似文献   

11.
“官本位”在中国作祟,是从封建社会开始的,到了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它非但没有被淡化或消失,反倒与“市场”有了勾结。近年,买官、卖官而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官员的丑闻,在媒体上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斥资千万元谋取官职者。  相似文献   

12.
到贵阳,青岩古镇是不可不看的地方.青岩镇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22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 391)设立贵州前卫时便有了青岩堡.明隆庆六年(1572)设青岩土司,明天启二年(1622)土司班麟贵修筑青岩土城,设有四门.清咸丰四年(1854)团练赵国澍改筑石城,城墙上有3米多宽的跑道,设有垛口,城门上都建城楼.像这样的600年古镇,无论在贵州或全国都不多见了,何况是在离繁华的贵阳市区只有27千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遵义杨粲墓     
在迄今所知西南地区的宋墓中,杨粲墓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历史上流传着“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民谣。意思是说,在西南土司中,思州田氏、播州杨氏与两广的岑氏土司、黄氏土司声名远播,雄踞一方。  相似文献   

14.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而为中国实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途经十多个省区,其中有50%以上区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各方面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党和红军创造性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工作。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少数民族工作的特殊性,阐述了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对少数民族的团结工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团结工作。党和红军通过广泛宣传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主张,争取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信任,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党和红军少数民族工作的伟大胜利,是红军长征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官职莫贪财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之中,反映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诗文,可谓多矣.其中,初唐诗人王梵志的一首诗“官职莫贪财”,以其独到的见解和艺术水平广为流传.笔者认为,此诗当属廉政诗歌中的“精品”,也应该是我们做人为官的“警句”.官职莫贪财,贪财向死亲.有即浑家用,遭罗唯一身.法律刑名重,不许浪推人.一朝囹圄里,方始忆清贫.纵观全诗,诗人用的是循序渐进法,说明贪财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湟中县有回、藏、土、蒙古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3%,县域内信教群众13万多人,从事宗教活动场所82座。近年来,湟中县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足于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基本县情.把建设“平安寺院”活动作为“平安湟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湟中”、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举措.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使“平安寺院”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08,(6):88-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对少数民族上层(包括封建的贵族、土司、头人、地主、牧主、奴隶主、山官、王子及这些阶级的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宗教界的佛爷、活佛、喇嘛、阿訇、毛拉、教主等)中的爱国人士实行长期合作的方针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对少数民族上层  相似文献   

19.
在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实现党的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的法宝”。作为我党统一战线政策和民族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深入研究,并在工作中正确把握其特点,对于实现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总任务和民族工作总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时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有了增加,其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概括地说,民族上层人士是指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者以及上层知识分子。具体讲,是指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的少数民族中的首领、山官、王子、头人;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中的家支头人、奴隶主;处于封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疆古代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唐朝在安西四镇都督府的领导体制和治理方式,认为已超出“头人世袭,人丁不入编户”的羁縻政策,“安史之乱”后,唐在四镇征收赋税,唐官参与治理;一是回纥进入新疆后,汉人回纥化问题,认为晚唐至元西域汉人没有回纥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