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长,而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实际权益,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我们应当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入手,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法制、体制、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学校教育的缺陷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一定影响。如何全面改进学校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社会学校和家庭怎样去做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已经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司法环境等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司法方面的综合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法制建设、政法部门的事后防控三个方面提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6.
罗素君 《法制与社会》2012,(25):292-293
当前,未成年人抢劫犯罪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呈现出低龄化、团伙作案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应当从教育、预防、社会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减少未成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汪陆平 《法制与社会》2011,(18):279-280
未成年人犯罪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启动中小学校法律教师培训工程、成立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学术团体、净化社区文化环境等做起。  相似文献   

8.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早在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着重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如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及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何进行处理等,作了许多规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涉及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中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为切入方向的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相关研究成果,其主流核心内容是从以上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三大防线体系,并已纳入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①。运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三大保护体系构建日趋坚固的同时,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我所二○○六年底关押的未成年犯人数是二○○一年同期的2倍多,是一九九五年同期的近3.5倍。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研究应基于其自身主观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并由此提出未成年人犯罪预备主体、横向三级帮教和纵向三级干预等概念,目的是通过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究,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整体规模,是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相关问题研究的理性思考,由此撰文以供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五个城市800多名在校生及部分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网络的负面影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探讨社会、家庭、学校等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责任,从而提出一些预防网络对未成年人消极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姜伟 《法制与社会》2012,(30):84-85
当前,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的快速增长,已引起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和预防,将严重制约和谐社会的发展,危害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走出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误区,客观剖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全面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切实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防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独特的特点,犯罪原因有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应采取多方面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法制与社会》2010,(33):279-279
司法实践中,我们习惯从成年人的思维和角度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片面地认为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当这样或者那样,而忽略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以及成长带来的各种烦恼。在这种片面认识的支配下,我们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时,过多地归咎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而几乎未能关注未成年人虽然心理尚未成熟,但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受心理支配的这一事实。这就导致我们在如何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总是显得无能为力,显得事倍功半。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上升,也是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在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引发犯罪的原因无论是家庭失和还是家庭失教,无论是家庭溺爱还是棍棒教育,无论是学校拒收还是社会浸染,其结果都将直接侵害未成年人的权益。而当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势必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创伤、性格扭曲,于是违法犯罪就发生了。我们发现,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有必要围绕“权益侵害”问题进行探讨。权益侵害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权益侵害是指各种致害因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侵袭和损害。权益侵…  相似文献   

16.
刘艳红  李川 《法学论坛》2015,(2):145-152
出于为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提供实证依据的研究需要,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A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进行了基础性数据调查、典型案例采样和重点访谈调研,通过归纳总结相关经验可以发现:制定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是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朝向职权整合化、职责明晰化和经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需求。调研表明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具备独特的家庭原因、媒介原因和社会原因,在特殊预防层面也存在着学校教育保护不足、社会力量难以配合、社区矫正局限和社区综合预防羸弱等突出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吸收地方预防经验,可以更为清晰地从江苏省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系统性预防立法,以最大程度促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科学有效的针对性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人格的临时性、好逸恶劳思想、法制观念落后和判别能力差等犯罪的主观原因,家庭、社会和学校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客观原因,提出了综合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途径,对加强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与国际接轨更加迅速、快捷,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二元城乡体制的逐渐打破,"留守未成年人"成为近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伴生群体,这个群体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具有鲜明的特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其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多方面,如何预防和控制,同时保护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苏童 《法制与社会》2011,(18):281-282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我国出台了许多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在适用刑法时候给予特别对待,需要刑事政策给予特殊的规定,需要社会和家庭给予特殊的关注。本文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如何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进行了设想,以使我国刑罚体制更加人性化,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使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人的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给社会造成了较大危害。要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加强未成年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的能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本文在自我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探讨了如何对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而在本源上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