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给大家说个故事:美国国父华盛顿时代的财政部部长汉弥尔顿和后来做了副总统的布尔闹翻了,在决斗场决斗,布尔开枪把汉弥尔顿打伤了,三十几个小时以后汉弥尔顿死掉了,美国最优秀的开国元勋,最优秀的财政部长就这样死掉了。他死的时候只有49岁。在政治斗争的过程里面,在人生成长的过程里面,您忽然碰到了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4日应邀到清华大学看望师生,并在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讲。演讲持续近1个小时。本刊摘登如下。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起曾担任过清华教授的梁启超先生。1914年11月梁先生第一次来清华作演讲,题目是《君子》。他引《易经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勉励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我以为,他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以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就成了清华的校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相似文献   

3.
一位中原文化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当代文贤,一面新时期文学豫军的旗帜,一个中原优秀文学传统的奠基者,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践行者。他的《旗》,曾开一代先河;他的中篇小说《尾巴》,是中国作家当中最早走向探索的作品;他的《南丁文集》五卷本广受好评;他的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和大学、中学课本及课外教材,并被译介到国外;他创办了河南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莽原》,拉起了一支文学豫军的队伍……他就是何南丁。 一个初春的早上,我拨通了南丁先生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了先生亲切的声音,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约稿要求,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南丁不是河南人,但他却是中原大地真正的儿子。他的创作经历就是河南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不仅使南丁的个人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期,更给河南的文学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跟随南丁先生的文字一起重温那“幸福的感觉与回忆”。  相似文献   

4.
孟祥海 《党课》2013,(16):74-74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一次锦标赛中,他赢得冠军。当他领到支票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向停车场走去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在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又向他诉说:“哦,我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我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15):122-122
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是星云大师的“粉丝” 习近平谙晓中国传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他关注的领域。 1998年第7期《当代人》杂志刊登了习近平吊唁贾大山的文章《忆大山》。文中,习近平谈到贾大山的小说《取经》,并说:“我曾读到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  相似文献   

6.
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逸峰,原名黄承镜,江苏东台人.参加革命后,曾用过"黄世雄"、"张文彩"、"林敏"等化名,用过笔名"黄澄静","黄逸峰"这个名字,是他在1930年报考暹罗华侨新民学校招收教员时取的,一直沿用下来,没有变过.  相似文献   

7.
罗冬蕊 《学习导报》2010,(20):53-53
他和她吵了半辈子。他的嗓门大,她也不让须眉。于是,家庭矛盾在整个院子里赫赫有名。为此,他曾自嘲说:"我和老伴,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不寂寞的人。"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他曾作为向导和随行翻译,协助埃德加·斯诺完成了名噪全球的《西行漫记》的采访工作;他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半官方外交领导者之一;他曾被指定为同秘密来访的基辛格谈判的三人小组成员。新中国外交史上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都与他有关。他是深受周恩来赏识的外交才子;他曾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为"我见过的最有能力的人民公仆之一"、"值得信任的朋友";而他的老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感叹:"这个人,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相似文献   

9.
李伶 《湘潮》2007,(11)
他是我军首次授衔的将军中唯一的一位外国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双重军籍、双重党籍的"双籍将军"。他是国际主义战士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越友谊的传奇纽带。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他在弥留之际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对得起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却对不起我心目中的那个中国女人。"他的半身铜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0.
自由的通道     
正如果一个人心灵足够宽阔,何必非要到远方才能找到自由?看到朋友家装设计师陆路的私奔体微博"各位亲友,我放弃一切,和流浪私奔了……"我知道,他的"病"又发作了。在他过往的生活中,曾经放弃过妻儿和狗狗"私奔",放弃过工作和摄影"私奔"。他已经在爱狗群里找人收养他的狗,也曾在博客上透露过自己要流浪的"远方",也许是非洲,也许是西藏。知道这次肯定是来真的,我还是知  相似文献   

11.
正林语堂先生曾如此描述一个人:"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他就是重塑北大精神的校长——蔡元培。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2.
原柳州市国税局局长杨立峰是一个自信心爆棚的"高明人",他曾私自将300万元公款"借"给成克杰之子做生意,有关部门查了三次均未查出;他曾与一位"大人物"斗法,结果不但没"栽",反而将其"扳倒".杨立峰在一次大会上公开宣称自己"十年中箭不落马".他说:"除了联合国没查过我,该查的都查了,我不还好好的吗?"杨立峰没有说自己中箭不落马的原因,但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学会人生游泳术,劈波破浪过大河."  相似文献   

13.
<正>"长江流过我整个的生命,波涛声中震荡着我的思乡曲!"曾卓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长江沿线城市武汉、重庆与南京度过的。他并非"七月派",却是"七月"诗星;曾被胡风划为"另类",又被硬性定为"胡风分子";他没有做过水手,却是享誉诗坛的"老水手",逝世后追授为"当代诗魂"。你可曾知道,作为编剧人,他促成将《江姐》首次搬上舞台。值此纪念抗战七十周年之际,笔者浏览当年采访曾老伉俪时他们的赠书签名,诗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  相似文献   

14.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5.
正他,曾是我国最有名的两座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清华大学为他专设了纪念馆,北京大学将他的名字刻在该校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曾投笔从戎,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抗日第一枪";他,虽蒙受不白之冤,被错误开除党籍,却仍对抗日痴心不改;在他牺牲16年后,周恩来面对其遗像,仍然泪流满面:"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他的名字叫张甲洲。不畏艰险,投身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6.
单宏均 《湘潮》2015,(3):305-307
蔡和森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周恩来同志曾说:"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蔡和森同志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和中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留学苏联,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战士并肩而战。仅半年时间里,就曾担任临时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委员、二纵队司令员等职。1929年10月,他在广东东江右下坝战役中英勇作战,因伤势过重而不幸牺牲,年仅30岁。朱德总司令称他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红军出色将领"。他,就是来自永川的刘安恭。  相似文献   

18.
正文朝荣,一个乌蒙汉子,秉承着"只要生命不结束就服务人民不停止"的信念,将一个曾令人生畏"不适宜人居"的海雀村,变绿、变富。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中,他为群众服务的心始终没有变。同样作为党支部书记和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虽未曾谋面,但我与他的处境有着太多的共同之处:不曾被家人理解、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也曾陷入低谷、又曾因群众认可而  相似文献   

19.
正1956年至1958年,我担任中共湖南省望城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雷锋曾在我身边工作过两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机灵能干1956年,望城县委人手不够,缺一位公务员(勤杂员兼通讯员),后来录用了16岁的雷锋。当时,他的名字还是"雷正兴"。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中国的某些记者:你们好!"我"是谁?面对一位鬓发如雪的老外、秉承追根究底"主义"的中国年轻后生们,肯定要问。我是克里空,××·克里空,20世纪40年代苏联战地记者。尽管贵国的毛泽东先生71年前在延安曾以我为反面教员,儆戒全党切忌空谈,防止"闭门造车",又尽管在贵国的各种新闻教材与各种评论文字中,我频频登场,成了"知名人士"。但从前者说,毕竟隔了70多年,世称30年为一代,两代人了,很陌生了。对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