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2.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3.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4.
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前不久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党课,之后许多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我也想写,可是觉得自己对党还不太了解,不能这么稀里糊涂地申请入党,就没有急着写入党申请书。有些同学因此说我思想落后,不积极靠拢党组织,期末评选优秀学生时,还以此为由取消了我的参选资格。编辑同志,我很委屈,难道没有写入党申请书也错了吗?更何况我不是不想写,只是想等自己考虑成熟后再写,这样做难道不对吗?  相似文献   

5.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5):115-116
【电话记录】是“三T公司”吗?我想找你们的人生顾问,咨询一些问题。我在两年前就大学毕业了,这期间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不顺利,我对人生感到很迷茫,甚至不知今后的路该怎样走。我想咨询一下: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我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7.
郭震海 《党课》2011,(12):66-67
到农村去,和百姓聊天,他们提到自己乡里的领导时说,架子大,有官腔,往往是讲半天话,听不明白一句;和乡里领导谈心,他们似乎也很委屈,说自己很想干出点成绩,但往往事不如愿。百姓不给“面子”。  相似文献   

8.
朱总理在和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有一段应邀评价自己的话,大意是:等我做了一任总理下来,全国人民能说我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更慷慨一些,说朱镕基还是办了点实事,我就更谢天谢地了。 做清官,办实事,对各级领导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个起码的要求,不贪、不懒不就行了么?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成为老百姓口碑上的清官,真正办了老百姓希望的实事,并不容易。 比方说这清官。老百姓从来都是喜欢的。但当前的官场上到底是清官多,还是不太清的官多呢?应该是清官多吧。不过连颇获老百姓好评的朱镕基同…  相似文献   

9.
今天本来准备了一个讲稿,但听了刚才八位同志的演讲,我很受启发。再加上原来准备稿子内容是给大家提要求,我觉得这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现场的气氛不相称,所以我想也即席作一段演讲。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不会演讲,也没有准备。刚才我边听大家讲,边在琢磨着讲点什么呢?我想,还是讲一段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题目就是:我和毛主席是老乡。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三陪?就是小姐陪酒、陪歌、陪舞,也有的说是陪访、陪谈、陪玩。但又常常不止这三项。三陪小姐陪谁?三陪小姐自己最清楚:一陪官,二陪钱。有些地方曾有这样的顺口溜:领导来了怎么办?先住宾馆再管饭。管饭以后怎么办?麻将桌上搓几圈。搓完以后怎么办?卡拉舞厅转一转。转完以后怎么办?桑拿浴里涮一涮。涮完以后怎么办?找个小姐按一按。按完以后怎么办?……领导潇洒把字签……事实上,官与钱经常互相利用。一个单位或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要请“权力”、“关卡”部门的人员,花上几千甚至上万元,酒足饭饱后,再让他们上舞厅接受一…  相似文献   

11.
不记得是哪一位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可畏人尽如我意”。用今天话说,就是:事事处处合我心意的人,可怕。人能事事处处合自己的心意,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会觉得可怕呢?有例可答。战国时,齐桓公身边有四个很合心意的人。他想尝尝小孩肉的滋味,其中的易牙就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于丹 《学习导报》2012,(2):10-11
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在我们内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想仅从我个人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什么叫做"我们的节日"。第一点,现在的七大节日是跟我们中国的历法相关的。中国人传统的农历体现了什么样的核心准则?就是中国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3.
于丹 《新湘评论》2012,(2):10-11
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在我们内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我想仅从我个人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什么叫做"我们的节日"。第一点,现在的七大节日是跟我们中国的历法相关的。中国人传统的农历体现了什么样的核心准则?就是中国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通过参加单位组织的一些政治活动,我深受教育和启发,并萌生了入党的愿望。但考虑到自己还是一名新人,党组织和周围的同志对我还不太了解,担心这样急着申请入党会让人说闲话。我想,是不是等自己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后再提出入党申请更为合适呢?  相似文献   

15.
答疑解惑     
《党课》2012,(15):62-65
党员对党组织的决定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我是一名基层党委委员,最近所在党委以少教服从多数的表决形式,做出一个关于开展党员评议、清理不合格党员的决定。我发现某些党员在私下议论,很大程度上不同意党委所做出的决定,并有较大的抵触-隋绪。请问,党员对党组织的决定有不同意见怎么办?——读者梅超仁  相似文献   

16.
微观     
《廉政瞭望》2014,(23):16-17
【把好社会的本源忘了】@清华孙立平:最近一直在想,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一个社会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也许要回到本源上来。比如说,说真话是好的.说假话是不好的;讲道理是好的,不讲道理是不好的:人对人友善一点是好的,充满怨恨是不好的;公正是好的,不公正是不好的。但当人们漂浮在云中说话的时候,往往将地上这些忘了。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电话     
何燕 《党课》2009,(6):106-107
一直以来,我虽然对父亲很是惧怕,但自认为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直到昨天,一个朋友让我写篇关于父亲的稿子,说在父亲节前交,我愣了好一会儿,问:“哪天是父亲节?”朋友惊叫:“你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服务快车     
我于前段时间请了一位女孩子到公司试用。她到公司后,工作表现很好,责任心也强,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公司。可是除了后勤工作,许多我努力想让她尝试、她也想尝试过的事情都没能做好。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她,但是,我们公司是一个小型企业,无法过细分工,无法让一个人专门来搞后勤杂务。前两天,我把打算辞掉她的决定跟她说了,她很难过。现在工作虽然已移交完了,但她仍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她希望能安排其他的工作给她,继续留在公司,我也希望可以再给她一个机会,让她尝试做业务,但业务部门不归我管,公司的领导也不赞成。我觉得很难办,也觉得对不住她。你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莫言 《唯实》2014,(11)
正本来主办方通知我上台之前给我化妆,我拒绝了。因为我想,化妆是可以把白的变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变成白的。但是,不可能把丑的变成美的,美不需要化妆,你依然很美,丑的无论如何涂脂抹粉都不会变美。所以我想还是以本来面貌见人为好,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真事,做好人!"其实,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除了要跟自己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学校跟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道德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09,(15):39-39
一个人有道德,一个社会有道德,一个城市是否有道德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缺德。某个社会缺德.但很少听说某个城市缺德。城市一定有自己的德性.这一点勿容置疑。一个人的德性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看出来.一个城市的德性却很难从一两件事情看出.因为城市的德性是综合的.是历史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城市的德性是不是不可描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一个城市的德性.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人性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个人认为,考察一个城市的道德,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