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认知视角下的日语动词范畴化、家族相似性、模糊语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日语假名「ふ」就是「ふ」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ふ」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都与晃动流动增大有关。而且推断出所有的「ふ」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非日语专业学生普遍恸薄弱,这是由课程性质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等因素造成的。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日语视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对从事日语视听教学的教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孙丽珍 《学理论》2013,(17):205-206,225
在现代汉语当中,动词"打"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意义丰富且庞杂,使用广泛。它是《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性辞典所收录的词义项最多的一个词条。其用法复杂。汉语"打"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对它的研究便也有章可循。从语义引申,多义范畴与词语组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出"打"字的意义及其变化,以开辟"打"字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王玲 《学理论》2011,(22):225-226
日语语法教学作为外语语法教学的分支,同样经历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结合日语自身的特点进行日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归纳教学基本原则,积极实践,创建多元化的开放型高效课堂是日语语法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郭力 《学理论》2013,(32):296-297
基础日语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基础课。课堂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体现的。因此,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基础日语课程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一些问题,要从课前导入阶段,讲授新知识阶段加以改进,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永侠 《学理论》2010,(21):279-280
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知识对日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作用。由于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所以,原有母语知识势必对日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当令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广  方懋 《学理论》2009,(11):162-163
所谓格是名词(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句法一语义关系。其本质是名词在句中相对于其它词(主要是动词)来说,有什么样的资格或地位。格助词不是格,而是其外形化的标志。格与性、数等语法范畴不同,是一种组合关系类型。“N+格助词”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具有补充机能;谓语动词是统括成分,具有统括机能。本文尝试对“北原格序列图”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民主问题辨正贺培育中国传统的理论范畴与概念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因而人们往往可以不通过对某一概念的严格逻辑定义和界说,来把握和认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实质。民主这一概念范畴其命运就是如此。人们对它的运用十分随意,可以置此概念运用的...  相似文献   

9.
朱蓉  陈红  罗晓语 《学理论》2015,(2):168-169
通过对湖南工程学院开设二外日语课程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分析专业英语对二外日语学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因素,为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及相关调查研究提供参考如下: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日语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既有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对日语学习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0.
陈佳 《各界》2009,18(7)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日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日语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日语学生阅读能力从文章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语法知识等方面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武文婷  刘丽丽  徐英东 《学理论》2012,(25):206-207
以《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基础日语课程特点,以及基础日语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实际操作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目标训练和学习反馈四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强调统筹发展的当代社会,西部高校的教育发展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综合国内外日语教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西部高校在日语学习方面,尤其是日语听说技能培养方面,指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为中国西部高校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丹 《学理论》2013,(9):209-210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内日语教学规模日益扩大,日语教学法和教学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换成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对一语言群体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研究,构筑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法研究框架,对推动日语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1)
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日语人才,成为应用型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以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服务地方经济为视角,通过整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日语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语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日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日本人大量而频繁的使用外来语,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以日语中的外来语为研究对象,指出外来语发展的趋势,探讨大量使用外来语产生的学习和使用上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高远 《学理论》2009,(6):133-135
名词化实现于不同的语法环境,导致出现名词性程度不同的成分,这是非时间范畴化的结果。动词源名词从动词的限定式蜕变为名词,丧失了体现时态和一致关系的能力,其动词典型特征或完全丧失,或部分中和。从句法上讲,动词名化是动词向名词范畴转化;从语用上讲,是语言形式由陈述功能向指称功能转化;从语义上讲,是行为动作范畴向事物范畴转化。为适应新角色、发挥新功能,这种变化必然引起动名特征的代谢消长。  相似文献   

17.
甘霖 《学理论》2010,(23):299-300
目前,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存在课时少、重语法轻应用的现象,影响了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应用日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月婷  罗勇 《学理论》2011,(13):262-26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关于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公共日语学习者的教学现状,总结出学习者对公共日语教学的看法,并且对日语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提高大学生对公共日语学习兴趣的对策在于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拓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彻底突破现有课堂教学局限,扩大学生学习日语的知识面。对目前教学上的这些不足,教育工作者今后应该探索更为多样的实用型日语教学法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寺村语法"属于松下大三郎-佐久间鼎-三上章-寺村这一语法研究流派的"日语描写语法",同时它也是实用语法."寺村语法"实际专论日语句法,采用形式、意义、语用的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其理论体系是基于命题(コト)和语气(ム-ド)形成的体系."寺村语法"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日语描写语法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杨义 《党政论坛》2013,(6):48-49
汉语“气象”一词具有多义性,这里的“气象”属于研究人的气质、气派一类精神现象的人文之学。与“气象”相近的一个词是“风格”。但是,风格倾向于修辞方法的分析,气象则更加重视创造主体的精神气质、胸襟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