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与运用,这首先肯定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观"功能,无论是从"唯物史观"这一术语提出的最初语境,还是从"历史"在唯物史观中存在的方式来看,唯物史观首先都是一种"历史的科学",但仅仅把唯物史观当作一种历史观又有逻辑上的困难。必须指出,唯物史观同时还是一种世界观,它以整个世界为其对象,以感性的实践活动为起点,实现了对于人自身、社会乃至自然的存在论证明。唯物史观正是通过实践的起点范畴、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象的人化的中间过程、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三环节实现了"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2.
周峰 《前沿》2009,(7):42-45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人道主义的优秀传统品质是一直内在于唯物史观理论之中的。与资产阶级对待人道主义优秀传统的狭隘化不同,唯物史观直接吸取了人道主义的优秀传统资源、发展出自已的人道主义观念,并将人道主义的追求和理想寄托给无产阶级所发动的共产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3.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思潮,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学术理论问题。”近几年,有些同志在抽象地谈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时候,也谈论所谓“人权”问题,认为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把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完全对立起来,这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扭曲。唯物史观内含深刻的人道主义意蕴,表现在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实质,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赋予人道主义以科学的理论形态。唯物史观框架内的人道主义是科学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5.
陈国庆  周峰 《岭南学刊》2005,3(4):48-52
人道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并非等同的概念。人道主义历史观是运用人道主义的人性论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一种哲学观念,其本质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和超阶级的价值普遍主义。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之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观,先后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自我意识哲学、从自我意识哲学到现实人道主义、从现实人道主义到"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到唯物史观等四次转变,形成了理想主义、自我意识哲学、现实人道主义、"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等五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有着显性的人道主义和隐性的唯物主义双重逻辑,显性的人道主义先后经历了"政治的"人道主义、"社会的"人道主义和"历史的"人道主义三次阐发,隐性的唯物主义也相应经历了"政治的"唯物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三次阐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理论战线有的同志发表谈话和写文章,“为一般的人道主义,特别是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辩护”。他们没有区别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历史观和作为伦理道德原则这两个方面的含义。而主要是把人道主义当作解释历史、指导现实的世界观来宣传,并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种“一般的人道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进行认真的评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与世界观、历史观有内在联系 ,对人生观产生着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为伦理原则、道德规范 ,在实际生活中又超出了这个范围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海波 《前沿》2010,(23):39-42
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以人为本模式是马克思历史观的三种连续性模式,三者具有内在统一性,都是唯物史观的具体确证,综合起来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丰富内容。这三种连续性模式又分属不同的层次,有其特定的逻辑层次和逻辑结构,阶级斗争模式是马克思历史观的表层结构,生产力模式是马克思历史观的中层结构,人本主义模式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深层内核。系统梳理马克思所开创的这一理论模式,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文本中对历史观的不一致论述,客观评价马克思历史观的不同理解模式,以及准确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自由”、“平等”、“人权”、“人的价值”以及“博爱”等观念组成的人道主义,是中国哲学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80年代又一次掀起高潮。但争论双方均未顾及人道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并论析80年代那场讨论的教训。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唯物史观高明于其它历史观的地方之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而成的生产方式出发来说明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正是依据这种科学方法,对适应于商品经济的一系列观念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用以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深刻认识唯物史观对于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方法论是历史观变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社会历史解构中,马克思运用主客体视角相统一、历史与价值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世界整体视野与世界历史视角相统一等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终走进历史的深处,实现了历史观的伟大变革。理解马克思解构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对于全面理解唯物史观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福山 《前沿》2013,(22):37-38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家庭理论非常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理论.唯心史观在家庭、国家等问题上竭力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历史观,借以否定唯物史观.故此,重视两种历史观在古代社会家庭理论上的斗争研究,有助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历史观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批判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他认为费尔巴哈以及旧唯物主义,即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看到了环境决定人,但是没有看到人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因而找不到人以及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历史处在他们的视野之外,一旦进入历史,立即陷入唯心主义。其错误的根源在于他们不懂得劳动实践活动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分析,认识到历史就是人、自然、社会三者在劳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劳动实践是历史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既是历史的动力所在,也是历史的唯物主义性质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大唯物史观。它不仅涵盖自然、社会、人,揭示了它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运动,而且把人的发展引入历史观。大唯物史观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展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相偕而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毋庸讳言,在以往的与当前的中共党史研究中,教条化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一些学者虽然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学术研究,但是并未将重心放在如何回应历史与现实社会所提出的命题之上,对于各种历史与现实问题采用直接下判断的方式武断地运用唯物史观,给中共党史研究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在当前中国社会变迁急剧延展,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唯物史观所具有的世界观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作为促动中共党史研究的双重引擎,尤其是更加注重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是当前中共党史研究取得科学成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25年来,唯物史观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重新确认了"人的问题"对于唯物史观的意义;从根本上恢复了实践在唯物史观中的本来地位;价值范畴的引入再现了唯物史观中科学精神与价值取向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出"新",构成了唯物史观理论创新的基本脉络,赋予了唯物史观以新的形态和面貌.  相似文献   

17.
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式人道主义思路,本质上是一种类与个体二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路,它没有看到由劳动和财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观意义。而体现在《神圣家族》中的现实人道主义思路,则开启了从人的行动或实践的发生学角度来阐释人类发展的新思路,它是充分吸收法国大革命之历史观意义后的结果。尽管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滞后,马克思此时的这种思路还无法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路相媲美,但必须肯定的是,它所开启的基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生学视角,不仅使基于类本质的异化式思路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过去了的事件,而且它本身对于马克思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路也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种新思路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社会意识现象,因而也具有其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在逻辑结构意义上可以把意识形态划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具有完备理论逻辑的价值学说体系,以及制度建构意义上具有实践取向的具体政策主张等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论证、价值学说体系的正当性说明以及具体政策主张的可行性展示,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逻辑意义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体系而展示出来的价值正当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理想能够通过制度实践而塑造完成的现实可行性,制度与价值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作为开创性的社会历史观,不仅提出了系统的社会历史宏观解释框架,还确认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即确定了人的发展作为唯物史观基本价值维度的地位。同时,以人为本和唯物史观的终极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