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杨义 《党的建设》2011,(12):61-62
毛泽东一生批阅《资治通鉴》十几遍,通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历史思维已经成为他的政治思维和诗词思维的重要运思形式,诗中蕴史,诗史合壁,出入古今,他的诗词饱含情怀。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的诗,雄浑壮丽,大气磅礴,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赞之。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毛泽东的诗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相连,特别是对红军长征这件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以诗咏之,以词颂之,读完后犹如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光耀人寰的不平凡的历史,令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诗人。有一位外国朋友曾经这样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确,毛泽东诗词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实践及其个性与人格,大气磅礴,给人以震撼力,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诗词研究已在国内外普遍展开,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一)毛泽东诗词出版概况  毛泽东诗词的流行、发表和出版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单篇或数篇毛泽东诗词流行与发表的情况很难掌握,这里仅仅介绍一下国内外毛泽东诗词的出版情况。(1)国内毛泽东诗词的出版。从国内看,1957年《诗…  相似文献   

4.
《四川党史》2001,(4):63-63
毛泽东诗词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诗的历史,历史的诗。翻开毛泽东诗词,犹如打开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是党的幼年时期。毛泽东写于这一时期的诗词,有的抒发了。鲲鹏击浪”、。要将宇宙看秭米。的斗志情怀(《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的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关乎祖国前途的重大时代主题(《沁园春·长沙》);有的抒发对右倾机会主  相似文献   

5.
臧克家与毛泽东的诗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 《发展论坛》2003,(11):70-72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有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对古典诗词很有研究,造诣很深。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据《史记》记载,第一本诗集《诗经》,是孔子从三千多首诗歌中选出编就的。当时的诗歌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历代都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写出千古流芳的佳作,形成一条诗的长河。但就其气魄的雄浑博大,内涵的深厚广阔,没有能与毛泽东诗词相比的。他的诗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更倾倒一些专家学者,诗人臧克家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常以诵读毛泽东诗词为乐,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的境界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函甫 《探索》2002,(3):15-16
通过分析毛泽东的诗词,把握毛泽东的情感境界、功利境界、历史境界、悲剧境界、变易境界等生命境界.毛泽东是一位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诗哲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热潮 ,其主流是健康的 ,但研究中也出现了某些误读现象 :有人以解读社会科学论著的办法去解读毛泽东诗词 ,企图从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略 ,结果必然是缘木求鱼、徒劳无益 ;有人以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浪漫主义的作品 ,导致了对毛泽东诗词理解的隔膜和贬损 ;还有人以所谓“纯诗”的标准来衡量毛泽东诗词 ,衡量的结果是使毛泽东诗词的整体风貌走了形、变了样。评论毛泽东诗词有广阔的自由空间 ,但这个自由又必然要受诗词意象、意境等的制约 ;超越了这个制约 ,就会形成错位而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辨别传抄的毛泽东诗词的真伪 ,二是有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所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 ,三是有助于弄清毛泽东修改自己诗词的情况。考察版本的来历 ,考察同版本内容相关的人和事 ,可以为判断毛泽东诗词的真实性提供主要根据。研究各种毛泽东诗词版本、特别是 1 95 7年以前的版本和海外版本 ,了解其发表的日期、载体、发行范围和数量 ,搞清毛泽东诗词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在社会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对每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加以科学的比较 ,也有助于弄清毛泽东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诗词的 ,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郭沫若的才华是很赏识的,他 常说“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 作”,“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 嫌其多”。毛泽东对郭沫若的诗词也很赞赏, 可以说他俩既是战友,又是诗友,从革命年代 到建设年代,彼此之间诗词赠答,往来唱和, 交往极为密切。从目前所看到的毛泽东诗词 中,写给郭沫若的要比任何人都多。特别在新 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不时就诗词请教郭沫 若。毛泽东甚至风趣地说:“郭老郭老,无事不 知,无事不晓。”而郭沫若在一次科技大学的 讲话中则谦虚地说:“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 少,大家齐努力,学习毛主席。”  相似文献   

10.
诗史交融,艺术地再现革命和建设历程;诗中显理,凸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诗中传神,高扬时代精神彰显民族气魄;诗中展志,崇高理想铸诗魂——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是我们深入学习革命和建设发展阶段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可贵教材。  相似文献   

11.
<正>“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熟稔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留有诸多评批。其中,被明代思想家李贽喻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不仅是毛泽东诗词歌咏最多的古代帝王,也是毛泽东评批次数最多的古代帝王。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君主,毛泽东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与评价呢?一、肯定功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评价秦始皇的总体态度是“一分为二”。1975年,当时在毛泽东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曾就秦代政治史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共写了四十来首诗词。研究这些诗词,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要和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发生的历史巨变,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过程结合起来;第二,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国际背景结合起来;第三,要和毛泽东的历史发展观结合起来;第四,要和毛泽东的文艺主张特别是他的诗论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它的思想内容,也要重视它的艺术特色;既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诗词中反映的精神风范,也要把研究和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毛泽东诗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诗教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来,毛泽东的诗词多被从政治的角度欣赏,本文从诗词意境和表现方法的角度剖析了毛泽东诗词的大家风范,也从社会和历史的人文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分析了毛泽东诗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安葆  程安辉 《湘潮》2005,(10):13-14
毛泽东常以诗词反映革命斗争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思。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长征时期写的诗词更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高产期从毛泽东现已公开发表的67首诗词中,以红军长征时期的1935年和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创作的诗词为最多,每年各写诗词达8首。若将长征前夕写的《清平乐·会昌》和长征后期写的《沁园春·雪》算在内,则长征时期写的诗词多达10首。那么,长征时期就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时期。为什么毛泽东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特别多呢?这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密切相…  相似文献   

15.
正统观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可以断定他属于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大诗人;如把他的一生分期观察,又会发现每一历史阶段总会凸显一种诗人角色特征。红军长征期间,他进入诗词创作的巅峰。读长征诗词系列不难发现诗人的诗兴并不是发自具体的战役、战斗,那么长征路上的诗人毛泽东又应属何种角色的诗人呢?一位哲学家说:"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这原本是不奇怪的,因为两者同构不同态……"一位外国哲学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1月19日,"新时代习近平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年会召开。与会学者从新时代习近平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的基本情况、主要指向、重要意义以及彰显的伟大精神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习近平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彰显了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展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 2 0世纪的中国革命 ,是中国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壮举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毛泽东生活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是这场斗争的目击者、参加者、组织领导者、党的一代领袖。他以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胸怀 ,丰富的实践经验 ,深厚的文学修养 ,写时代之事 ,塑时代之人 ,抒时代之情 ,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斗争以及他本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精神 ,成为“五四”以来用古典诗词艺术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典范 ,开中华诗歌史上一代新风。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诗词 ,可以从中获得多方面教益。在这里 ,试就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既是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又是毛泽东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形成雄浑、豪放、壮丽、优美的艺术风格。臧克家曾说,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毛泽东诗词广泛传播与普及,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本文撷取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诗词创作、传播、研究过程中的若干珍闻、要事和重要成果,以期加深人们对这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孝阳 《世纪桥》2013,(10):79-8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诗词艺术实践贯穿毛泽东一生的奋斗历程,从诗与哲合一的视角审视毛泽东作为诗人与哲人的双重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从整体上把握其雄泽沫慨而又不乏温柔细腻的诗词艺术和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词能否有所突破、“新体诗歌”能否得以确立,毛泽东诗词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新的时代内涵同旧的艺术形式之间如何实现协调一致.毛泽东诗词虽是旧体,但它把美景、深情、大事、哲理融为一体,其内容使诗情、诗思、诗意、诗味都达到了新时代才有的高度,让人看到的是现代中国的活的姿影,体悟的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不朽的精魂.毛泽东诗词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旧体诗词要想有所突破, “新体诗歌”若能建立,还需要有艺术形式上的改进,铸造出一种源于旧体又异于旧体的新体式来.毛泽东寄希望于自由诗、格律诗、民歌能“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这种“新体诗歌”,实质上是推动诗歌保持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血脉联系,外国诗歌只作参照,写诗少用古典,多造新词,也就是要汲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