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咏梅 《前线》2013,(12):38-41,4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两者孰优孰劣、如何取舍?既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决定着经济体制和运行模式的现实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由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实质上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将关于“相信政府还是相信市场”的争论定格于每个重要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05,21(12):24-28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我国的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是对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要不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导我国改革的邓小平理论与新自由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不能认为我国的改革是由新自由主义指导的,更不能认为批判新自由主义就是否定改革。  相似文献   

3.
许健康 《探索》2006,3(1):186-189
改革开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南;当前的思想斗争是改革开放方向道路之争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人企图用新自由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企图将改革开放引上邓小平讲的“邪路”。而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道路的同志,则一直在与其做坚决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当前集中地表现为对改革开放的激烈反思。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改革领域一直存在着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论,其中一个焦点是哪种经济成分应该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也就是说,改革应该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是应该削弱公有制经济,实行私有化,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当前围绕混合所有制的争论,不过是这种争论在新形势下的继续。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一些领域仍时有表现,一些错误观点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其思想动向,深入分析问题实质,为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打下基础。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动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自由主义围绕这些问题频频发声亮相,企图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的方向。一是在所有制形式上,攻击我国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学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用他们的经济理论来影响中国改革,中国也有一批经济学家试图从中寻找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措施,不可否认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近些年来,中国学界开始批判与反思新自由主义,并且得到中央的支持。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更要旗帜鲜明地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自由主义风靡一时。世界各国为赶上发展潮流,纷纷接受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市场化改革,跟上全球化步伐。但各国在改革之后,又出现了各种棘手问题。通过对新自由主义内涵的解读,充分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辩证分析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得出我国应对新自由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线》2020,(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就是通过根本制度的形式,以制度化的方式,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歇,既有"意识形态终结论""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企图淡化或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有不断以新形式出现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挑战。结合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我们需要树立多维度视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全球资本主义民主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冲击并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戳穿其实质,对于我们更有力地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建君 《探索》2006,(4):183-186
结合刘国光教授经济学新论所涉及的问题,发表几点自己的意见,即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政治行为框架特点;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作“好的市场经济理论”来宣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反思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现状的破题之处在于彻底否定整个新自由主义谱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世界各国都有两种经济观和两种经济方略:一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为国家主义;二是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是为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方略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条件。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18至19世纪的200年间,自由主义占上风。19世纪末,德国开国家主义之先河。20世纪20至60年代,国家主义盛行了50年;从70年代开始,自由主义东山再起,号称新自由主义。进入21世纪,新自由主义连遭挫折,国家主义有所抬头。两种经济观趋同,百年争论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舶来品,中国新自由主义衍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理论逻辑与中国市场化改革实践逻辑耦合的结果。通观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嬗变过程,国内其他社会思潮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实践形态上,都镌刻有浓厚的自由主义属性,也都是新自由主义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存在样态。仔细辨识新自由主义的中国样态,准确揭示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质,科学把握其批判前提,对于维护和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用他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来影响中国改革。同时,我国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从西方新自由主义中寻找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措施。国内一些有关论著不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学派以及"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政策体系进行全面评析,而是不加分析地向国内读者积极推荐,全盘肯定。  相似文献   

14.
张晓红 《探索》2006,3(2):189-192
最近,胡锦涛再次强调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就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从理论上彻底解决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容的问题,澄清市场经济问题上存在的原则分歧,警惕新自由主义错误观点对改革方向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正>国有企业是辽宁的宝贵财富、优势所在、振兴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举措,是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军、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和振兴“龙头”作用的客观要求,是辽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国企国资改革的政策措施,坚定不移把辽宁国有企业做  相似文献   

16.
高长武 《党的文献》2012,(2):25-34,46
对邓小平理论,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关于"不争论",并不是说任何问题都不要争论,在改革的具体措施、方法问题上不要陷入无休止的抽象争论中,在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则要同任何违背这一方向和原则的思想、做法进行争论甚至批评和斗争;关于姓"社"姓"资",在涉及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政治方向、基本制度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问姓"社"姓"资",而在一些具体方法、手段等问题上不必拘泥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关于解放思想,并不是说思想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无论怎样解放也不能脱离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关于共同富裕,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只是第一步,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关于农村的"两个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取得的成就有力地证明了第一个飞跃的重要性,但不能由此满足现状,裹足不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即实现第二个飞跃才是我国农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集中体现,尽管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经验总结,但在拉美、东欧等大部分国家的实验都基本上归于失败。相反,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段内,我国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共识。即使如此,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传播的势头却依然很猛,如果在中国所有经济领域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思路,就意味着我们在走向这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此消彼长的长期博弈过程中,社会制度孰优孰劣以及何者能够掌控当今世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则是这场斗争的焦点和风向标。新时代,中国逐步迈入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独立性、灵活性日益增强的自主发展期,在世界范围内的引领性日益增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及其注重人类性问题的世界情怀,使科学社会主义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使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态势出现了微妙变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检验社会制度优劣及其世界主导性的最好试金石。面对疫情,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初期的盲目自信、甩锅他人到疫情高发时医疗体系陷于崩溃边缘、民众生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人民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对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以及对众多国家的倾力援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吸引力、制度优越性以及中国方案的人类性情怀得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也随之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9.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伟大斗争既是科学思维的系统概括,又是具体目标的生动实践,还是精神品质的高度凝练。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方向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本原则、立足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讲究科学斗争的方法策略以及发扬斗争精神的意志品质。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出场背景、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华盛顿共识"从一种改革方案演变成一种转型模式,然后演变成一种右翼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认为这种演变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兴起紧密相关。"华盛顿共识"这种极端右翼的新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经济理论,又是一种政治立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我们应深入认识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两面性态度,正确应对"华盛顿共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