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4,(10):1-1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妇联组织服务改革大局就要带领广大妇女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同时要积极支持政府职能转移,承接部分政府转移职能。各级妇联必须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意义,主动把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与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12,(7):33-35
为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妇女代表广泛联系各界妇女的优势,加强妇联组织建设,江苏省南京市妇联因地制宜定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妇联组织工作机制,构建了妇女代表常任制和常(执)委轮值制的联系工作新模式,有效地发挥了代表联系妇女、代表妇女、宣传妇女、服务妇女的作用,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妇联组织具有三大工作优势:其一,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承担着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具有鲜明的政治优势;其二,妇联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妇女团体,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妇女群众中的网络体系,具有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妇联组织搭建了新的更广阔的工作平台。妇联组织在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有政治优势。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相似文献   

5.
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涉及妇女儿童发展的职能将从政府中转移出来。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力量。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是妇联必须积极探索和解决的新课题,也是妇联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请问,妇联组织如何参与其中,有所作为?黄晴宜: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妇联组织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妇联组织责无旁贷、大有可为。记者:多年来,妇联组织在农村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黄晴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提高妇女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9,(3):1-1
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斌予妇联新的职能,拓展了妇联服务妇女、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舞台。调研发现,各地妇联参与程度和方式差异显著,这既与各地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不同有关,也与各地妇联思想解放程度、承接能力强弱关系密切。妇联参与社会建设的机会和资源如不能均衡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内,各地妇女事业发展将呈现完全不同的模式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妇联组织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长期以来,基层组织一直是妇联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成为妇联系统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基层组织在妇女之家建设及运营、社会资源链接与统筹、线上线下工作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海珠区妇联创新性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妇联基层组织改革创新的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推动妇联工作改革创新;深化区域化发展理念,统筹社会资源形成服务妇女群众的合力;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系引领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促进妇联工作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9.
陈玥 《中国妇运》2004,(12):37-3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云南省妇联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为依据,于2002年制定了《实施云南省妇女代表联系制度的意见(草案)》。妇女代表联系制在全省妇联系统迅速推广开来,并为密切妇联组织同妇女群众的联系,增强妇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制度保证。一、云南省妇联开展妇女代表联系制的现状(一)妇女代表联系制通过建立层层联系制,发挥了各层面妇联常执委和妇女代表的作用,拓宽了工作渠道,拓展了工作领域。云南省各级妇联组织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和云妇字(2003)53号文件“实施云南…  相似文献   

10.
蔺州市244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201万,农村劳动力118万,其中妇女劳动力52万。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女性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但由于农村妇女知识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城市生活的基本知识,要想走出家门谋生困难重重。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因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组织网络健全,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工作载体,工作方法灵活,在发动妇女、组织妇女、联系妇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蔺州市妇联利用这一优势,以“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为原则,准确定位工作重点,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争创特…  相似文献   

11.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在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中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努力、效果与挑战进行归纳、分析与比较,指出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具有各自的优势,这形成了二者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研究表明,"母亲水窖"工程的实施对于妇联的能力建设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比较而言,其对县级妇联的能力提升更大,而对乡、村级妇联的作用较小;对妇联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大,而对妇联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能力、基本资源的能力提升较少.因此,在未来的水窖工程实施中,应当进一步调动基层妇联的积极性.另外,全国妇联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有意识通过培训、交流提升妇联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能力,促进妇联在水窖项目结束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妇联的定位问题逐渐被提了出来。作为官办性社团,妇联是走官的方向还是民的道路,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在此,笔者认为,妇联的定位除了要明确妇联工作对象与任务之外,还有必要对妇联目前所处的由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其它政府非主管部门、部分社会民间团体、社会公众、广大妇女、妇联的团体会员为结点所构成的内外部网络关系加以分析与厘清,而其中妇联与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是妇联定位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大学所面临的一系列性别议题: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体现的性别角色之争、独身问题以及对贤妻良母主义的回应,通过反合并斗争对女性独立决策管理权的坚持,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为案例,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盈利能力、管理效率、贷款质量、覆盖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对妇女小额信贷机构绩效状况进行了评估,对提高机构的整体绩效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这对于规范妇女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推动妇联组织妇女小额信贷服务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贫困呈现出新的地域性与内涵特点,相应地对妇女贫困的研究重点也应有所转移。本文在纵观2000年以来研究者对中国妇女贫困的理解与认知、贫困研究方法、贫困原因分析、对贫困的体验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妇女贫困研究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8.
妇女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妇女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问题决定了妇女法律援助的发展方向。在中国较为丰富的妇女维权经验和相对较少的妇女法律援助实践中,中国妇女法律援助形成了三种模式:政府型妇女法律援助、民间型妇女法律援助和妇联型妇女法律援助。在甄别三种模式之后,本文创设第四种妇女法律援助模式:以政府型妇女法律援助为基础,以民间型妇女法律援助为主体,以妇联型妇女法律援助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抓手,各级妇联组织在中央群团改革精神指引下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本文以上海市H区妇联的改革实践为例,在对既有理论加以反思的基础上,立足群团组织的核心属性尝试构建一种以"中间领域治理"为核心特点的分析框架,以揭示H区妇联改革实践的行动逻辑与实践策略。研究发现,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践中,H区妇联通过规范化制度、专业化方法、多主体联动、长效化机制等行动举措,推动了妇联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组织属性的重塑以及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一种"群团借道社会"的实践逻辑,通过联同社会力量促进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组织通道的再造。本案例对当下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具有实践价值与参考意义,既是对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共同体的积极响应,也提供了一种深化群社协同共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颁布后,边区法院做出了系列司法修改和调整。丛小平的近期研究《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详细考察了这一过程及其背景和影响。她指出,边区政府在施行婚姻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考量、吸纳了地方风俗和司法实践经验,出现了从婚姻"自由"到"自主"的核心法制理念的变化。这一立法司法建制过程体现了中共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激发并肯定了农村妇女的"自主"能动性,并没有背弃其妇女解放的承诺。这一研究回应和修正了20世纪80年代英文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的主流观点,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外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问题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