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晏子春秋·外第七篇》中记载齐景公曾让晏子去治理阿县(今山东省境内),晏子干了三年,绩效很显著,但景公责怪他“治而乱”,晏子于是“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期至,景公迎而贺之。这时晏子道出了前后不同的个中秘密:“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贷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彼池之鱼,入于权家。”  相似文献   

2.
明代张居正曾说过一句颇有辩证思想的话: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近读晏子治阿的故事.恰好可作为这句话的注脚。据《晏子春秋》记载:当时尚未成名的晏子被齐景公任命为东阿的地方官,三年以后,晏子的坏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齐国(“毁闻于国”),齐景公很不高兴,决定免去晏子的职务,晏子请求再干三年,并保证一定会得到国人同时称赞(“誉闻于国”)。景公答应了他,三年以后,果如晏子所言。景公非常高兴,决定大大奖赏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并明确指出:过去治理东阿,因为修筑道路、举贤任能、…  相似文献   

3.
史源 《政策瞭望》2007,(7):56-56
春秋时期,晏子被派去治理东阿。三年后,齐景公召他回来狠狠责备了一番:"我原以为你能力很强,才放心将东阿交给你治理,没想到你搞得一塌糊涂,我非重重处罚你不可。"晏子  相似文献   

4.
读《晏子春秋》有感梅次儿时读书,齐的晏婴善辩的故事给我印象很深。那是他出使楚国的事,楚国以晏婴身材矮小,故意开个小门让他进来,想羞辱他。晏婴不进,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狗门入”。楚王只得让他从大门出入。楚王又捆了个人,对晏婴说是齐国...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3,(7):49-49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日:“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  相似文献   

6.
晏婴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五十四年间,他辅佐了齐国灵、庄、景三世,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名相之一,也是一个忠于君主、善于进谏的能臣。一次,齐景公饮酒七天七夜不止。大家对他毫无办法。大夫弦章劝他说,你再这样喝下去,你就赐我一死吧。这时,晏婴也来了。景公对晏婴说:你看这个人,我要是听了他的话,那么,他的话不就成了法制了吗?我要是不听他的话,他就要死了。晏婴说:弦章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他遇上了你这样圣明的君主,要是遇上桀纣那样的暴君,他就必死无疑了。景公听罢,只好不饮了。这个故事使我们想到,晏婴的进谏是智慧的,也是很巧妙的,而且又是棉…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0,(11):54-54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里,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听后,十分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8.
人往往都有长处(优点)和短处(缺点),领导干部也一样,关键是对长处和短处要看准。切切不要凭自己的偏见或臆断,视人和自视时将长处当成短处,将短处当成长处。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晏婴,是个很有本领的政治家。他有个下属兼亲信叫高缭,人也不错,办事很小心,人缘也很好。只因为对上司一味盲从,喜欢说“好好好”式的随声附和之言,性格上没有任何棱角,晏婴便把他辞掉了。晏婴的解释(大意)是:“我晏婴本人本来是个平庸、无用的人,像一根七扭八歪且又不方不正的木头。必须有人为这根木头划线,用斧子去削,用刨子去刨,才能制作出一件像样的器具。而高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中,“天”的观念是贯穿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春秋以前,“天”的观念是宗教信仰,由混沌的天命观再发展到略知人事(即“德”)的天命观,大致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甚至于还可上溯到夏以前。到了春秋初期,慢慢地有了一股“礼”的思潮,产生了人道的天命观,虽未曾脱离宗教信仰的传统天命观的窠臼,但“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晏婴对齐景公语)。春秋时期是一个天命观受到极大动摇的时期,传统天命观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手下为官三年、一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却说:高缭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只好把他辞掉。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无独有偶,解放初期,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每遇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想听听秘书的意见,可某秘书总是唯唯喏喏:“首长决策英明,太好啦!”久而久之,陈毅感到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危险性,于是便将那位秘书调离了岗位。常言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要改正过错,一方面当然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己发现并改正过错,另一很重要的方面则是要靠同志之间…  相似文献   

11.
范晓然  范景华 《春秋》2015,(1):61-63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最早称"聊",始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这是齐国名相晏婴与齐景公对话时所言。晋杜预注:"聊、摄,齐西界也。"唐孔颖达疏:"聊、摄、姑、尤,皆是邑也。晏子言其人多,故唯举其属邑言之也。""邑",城市。"聊"和"摄"是齐国西部边境的...  相似文献   

12.
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卓有建树的政治家,以励精图治而闻名天下。近读《说苑·臣述》,对其中一篇《晏子逐高缭》短文颇有感触。文章大意是: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人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辞退他。晏子左右的人为高缭鸣不平,晏子说:“我晏婴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被委任为东阿地方长官。只任职三年,就有好多人四处告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包括其手下和身边左右的人,都告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齐王召见他说,我也无可奈何,虽然我知道你有本事,但众怒难平,只有罢免你了。晏子很严肃地立下军令状,保证能让齐王在全国听到晏子的好名声。三年后,果如其然,齐王很高兴,大宴群臣,就要提拔重用。这时,晏子向大家说,过去三年,我尽全力为老百姓做实事。修路筑桥,动用民力,整顿社风,那些懒惰…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04,(8):58-58
从前,有个国王,他派一个大臣到地方去治理水患。 过了三年,国王听到全国上下都在说他派去大臣的坏话。国王十分失望,便把大臣召回王富,要免他的职。 “国王,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保证誉满而归,如果那时还有这么多人说我坏话,你杀我头都可以。”大臣说。  相似文献   

15.
成石 《中国人大》2013,(20):6-7
《晏子春秋》给我们讲述了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头三年,晏子治理东阿,后门全部关死,贿赂根本就没有。池塘里的鱼都造福穷人了,老百姓没有挨饿的。但是.景公召而数之日:“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相似文献   

16.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更应服务于人民。”这是他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笔记中的一段话,更是他工作的写照。他出生于一个山区普通农民家庭,对人民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他成为一名公安民警后,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自己一颗真诚的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就是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表彰为优秀公务员的三等功臣、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公安系统“十大王法金式好民警”——杭州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叶晓伟。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在其手下为官3年、一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说:"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斧头来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3年来看到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18.
有着不菲的收入和让人羡慕的职位、专事审计工作的陈金铭,这次却把自己“审”进了监牢。他的案件让多熟悉他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他公司的一位领导为此感叹,近30万元的贪污款,以他现有的工资收入,不用三年时间就可踏踏实实地挣到手。  相似文献   

19.
在报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保安谭景伟。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论语》,他不但登上了北大讲坛讲述他的《论语》心得,而且出版了他耗尽5年心血写成的相关书籍《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书的销量不错,家庭经济拮据的他却把出书获得的版税全数捐给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美育专项基金”。然而,谭景伟做了10年的保安工作却难以再保。因为公司领导一度认为“做论语心得之类和工作不相关”。因此,无奈的谭景伟只得选择辞职。让人庆幸的是,谭景伟所在公司的领导终究不愧目光远大,他们通过思考.用人的思维有了180度的转换.将“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扎扎实实地贯彻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故而,公司又把谭景伟请回来.让他担当保安的职业培训工作,让其将自己研读《论语》的最大心得.即将保安员工培训成“有责任心和博爱心”的愿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难难著名学者纪晓岚,乾隆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乾隆立刻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臣领旨!”“你打算怎样去死?”“跳河。”“好,去吧!”纪晓岚走了没一会就回来了。彭隆问道:“纪卿,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